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门户网站!

游戏更新 | 安卓游戏 | 苹果游戏 | 推荐游戏 | 软件更新 | 文章更新 |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 → 《游戏成瘾精神疾病(世卫把游戏成瘾认定为精神疾病)

游戏成瘾精神疾病(世卫把游戏成瘾认定为精神疾病)

2023-01-02 12:28:39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游戏成瘾精神疾病文章列表:

游戏成瘾精神疾病(世卫把游戏成瘾认定为精神疾病)

世卫把游戏成瘾认定为精神疾病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加剧,心理行为异常和精神障碍患者逐渐增多。除了抑郁等精神障碍疾病,游戏成瘾也是精神疾病的一种,在2019年9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把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电视游戏、妨碍日常生活的游戏成瘾认定为新的精神疾病,作为依赖症的一种,列入了最新版的国际疾病分类。游戏成瘾又被称为“游戏障碍”。有科学研究表明,长期沉迷网络游戏,会改变大脑结构。

来源:央视网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成瘾列为一种疾病

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列为一种疾病。显然这是因为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案例已经足够多,导致该组织感觉有必要将“游戏成瘾(障碍)”列为一种官方疾病。

下面是世界卫生组织对游戏成瘾的官方定义:

一种持续或复发性的游戏行为(数字游戏或视频游戏),可能是在线或离线,体现在:

游戏控制受损(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比如对游玩游戏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终止时间、情境等缺乏自控力;

对游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致于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

尽管有负面效果出现,但依旧持续游戏甚至加大游戏力度。这种行为模式的严重程度足以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受到严重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对于WHO的这一决定,尽管大多数玩家的直觉反应是一笑了之,但游戏成瘾的后果确实很严重。2015年一名中国台湾玩家连续玩游戏玩了3天,后来被发现死亡,而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在游戏中丧命的人。

现在你可以很容易地忽视这些案件,但游戏成瘾是真的,而且后果很残酷。或许你自己能轻易地让自己从游戏中抽身,但其他人未必能如此。

世界卫生组织对“游戏成瘾/游戏障碍”的官方解释:

何为游戏障碍?

游戏障碍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中作了定义,即一种游戏行为(“数码游戏”或“视频游戏”)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下去或不断升级。

就游戏障碍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何为《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疾病分类》是确定全球卫生趋势和统计的依据,也是报告疾病和卫生状况的国际标准。世界各国的医生使用它来诊断病症,并由研究人员对病症进行分类。

某种障碍已经列入《国际疾病分类》,是各国在制定公共卫生战略和监测疾病趋势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世卫组织于2018年年中出版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

为什么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中列入游戏障碍?

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中列入游戏障碍的决定是基于对现有证据的审查,反映了世卫组织在为编写《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而进行的技术磋商过程中,不同学科和地域的专家所达成的共识。

在世界许多地区,人们的疾病症状与游戏障碍的症状相类似,在《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中列入游戏障碍,即是伴随制定针对这些的人治疗方案而来,这将促使卫生专业人员更加关注此类障碍的发生风险,以及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所有参与游戏的人都应担忧发生游戏障碍吗?

研究表明,在参与数字或视频游戏活动的人中,只有一小部分人受游戏障碍影响。不过,参与游戏的人应该警惕他们花在游戏活动上的时间,特别是当他们因此而无暇顾及其它日常活动时,并警惕游戏行为模式引发的身心健康和社交功能的任何变化。

游戏成瘾究竟是个什么鬼 网瘾被列为精神疾病

彩色屏幕前演绎黑白人生社会功能受损亟须对症下药专家解读

游戏成瘾究竟是个什么鬼

◎ 游戏成瘾个体背后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自我迷失,对未来迷茫,想要找一个出口

◎ 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大脑对奖励的敏感性增高,而对惩罚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他们为获得即时奖励而忽视长远打算的严重负面结果

◎ 网瘾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如何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是很多家长需要重修的家庭课程

北京的冬日,空气格外冷冽,苍劲光秃的树枝,桀骜不驯地直向天空。

一百多名身穿迷彩军装的学员正端坐在教室听课。当天,老师分享的内容关于亲子关系,课堂中途穿插提问时,学员争先抢答。有的学员由于抢答太快说错答案,引起大家哄堂大笑。

这是《法制日报》记者于1月8日在网瘾戒除中心——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看到的一幕。这样活跃的氛围,很难让人将他们与印象中阴郁、孤僻的“网瘾少年”对号入座。而事实上,因为网瘾,他们与现实生活脱轨,休学、留级、失业,是他们来到基地前的状态。

在他们当中,有人曾长期穿尿不湿玩游戏,只因怕上厕所耽误练级;有人因网线被拔,把开水浇到父亲头上;还有人玩游戏受阻后,用剪刀刺伤母亲,爬到窗外欲跳楼自杀……

事实上,除了基地这数百名学员之外,还有更多的青少年深陷在网瘾的泥潭不能自拔。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对媒体透露,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接近10%,网络成瘾是我国青少年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为什么会沉迷游戏至瘾?游戏成瘾后,又该拿什么拯救孩子?

网瘾被列为精神疾病

诊疗规范正在制定中

基地对学员进行过一项调查:95%以上的“网瘾少年”觉得生活没劲;94.6%的“网瘾少年”具有内向、敏感的个性特质,他们内心自卑,对生活有强烈的无助感;54.8%的“网瘾少年”因上网受到阻拦,采取过暴力手段。

“总结来看,游戏成瘾个体背后的共同特征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自我迷失,对未来迷茫,想要找一个出口。”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主任陶然说。

据陶然介绍,自2003年开始,基地就陆续有家长因孩子沉迷网络而来求诊。什么是网瘾?这是不是病?当时没有定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陶然团队慢慢发觉网瘾是一种精神疾病。

“很多孩子因为玩网络游戏而荒废学业,这在生物学上叫‘社会功能受损’。”陶然介绍说,玩游戏不需要太多思考,大脑只要兴奋一个区就够用,长期下来,其社会功能就“废用性萎缩”,出现情感麻痹等症状。大量检查显示,孩子若每天玩网游6小时以上,半年后,其大脑前额叶的葡萄糖代谢下降15%,大脑氧代谢下降8%。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在2018年更新的《国际疾病分类》中,专门为“游戏成瘾”设立条目,并明确9项诊断标准,以帮助精神科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对游戏产生依赖。新版本将由2019年5月举行的世界卫生大会最终批准,并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8年9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提到,网络成瘾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陆林认为,过度依赖网络只是一个现象,约有一半的孩子在依赖网络的背后,会伴随其他的问题,比如与父母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注意缺陷障碍、焦虑或抑郁等。目前,我国尚没有关于这一领域的诊疗规范,正在制定之中。

刺激产生多巴胺成瘾

游戏开发商难辞其咎

“你撞开我的门我就自杀”“不给手机我就跳楼”……几乎每一个来基地做心理咨询的父母都会哭诉自己的孩子“想不开”。基地心理咨询师纪文博分析,这背后传出的声音是,孩子在现实层面得不到满足,所以在网络世界寻找慰藉。

“游戏和现实世界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即时满足的。孩子的成绩从40名上升到20名非常难,但游戏中的排名,可能玩家多花一点时间或钱,就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每一个在游戏里的行为都能得到鼓励和及时反馈。”纪文博说。

纪文博分析,游戏中的角色通常都是王者、法师等所向披靡的强者,玩家能从角色身上找到成就感;游戏中的画面、故事给人耳目一新的刺激感,满足人们的探索欲望;而且游戏会不断公布新任务,缩短了玩家获得刺激的时间;同时游戏还增加了社交机制,比如公会系统等,进一步增加了玩家粘性,这些因素对青少年都有极强的吸引力。

纪文博认为,网瘾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如何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是很多家长需要重修的家庭课程。

上海仁济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周滟说,网络游戏成瘾的青少年大脑对奖励的敏感性增高,而对惩罚的敏感性降低,导致他们为获得即时奖励而忽视长远打算的严重负面结果。

周滟打比方说,在人类大脑里存在着一个随时随地想要犒赏自己的“小人儿”,最喜欢多巴胺分泌。然而,当勤奋的“小人儿”不再愿意忍受由正常途径产生多巴胺时,会通过作弊的方式绕过原本精密设计好的强化学习这条路径,通过自我刺激的方式,比如嗑药、赌博、打游戏等,产生多巴胺。这时,大脑就“成瘾”了。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对记者分析,游戏成瘾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青少年大脑发育不够健全,意志薄弱,判断力和自控能力较差,容易攀比模仿;二是家庭原因,一些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或者自己就是网迷、游戏迷;三是游戏开发设计者利用了人们追求新奇的心理,游戏情节常包含让人获得点数、升级、进化、获得新情报、新物品、新技能等内容,让孩子沉湎其中,难以自拔。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则认为,游戏现在也变成一种商业模式,很多游戏设计本身就是成瘾设计,整个设计程序就是让玩游戏的人习惯去做某件事情,在短时间之内无法自拔,长时间后不是兴趣而是习惯,这就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制作出来的“电子鸦片”。

“对未成年人来讲,游戏成瘾不仅源于缺少家庭关心,而且缺少必要的教育。很多游戏成瘾孩子的父母也常常拿着手机,从小孩时代就打游戏,到了如今的手机时代,也是各玩各的手机。此外是缺少教育,如今很多青少年是隔代教育,奶奶和姥姥带孩子,她们根本不懂什么是网瘾,有什么危害。”朱巍对记者说。

游戏行业迎来严监管

社会责任须勇于承担

《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144.4亿元;游戏用户规模达6.26亿人;中国上市游戏企业199家。

眼看不断有孩子坠入网瘾深渊,不少家长将游戏视为“电子鸦片”,认为游戏公司刻意将游戏设计成容易让人上瘾的样子,然后源源不断地吃“人血馒头”。

事实上,游戏行业在2018年迎来重大变局。2018年3月,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游戏版号审批按下了“暂停键”,中国游戏产业整体收入增幅明显放缓,直到2018年最后一个工作日版号审批工作才重启;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等;2018年12月,网络游戏道德委员会成立,并对首批20款存在道德风险的网络游戏进行了评议。

据了解,在立法层面,中国从修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开始,一直到即将出台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都在努力防止青少年沉迷游戏。

在市场监管趋严背景下,网络游戏企业日益重视产品的文化属性、教育功能和社会影响,并负担起内容管理的主体责任。为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也有游戏公司推出针对性措施,例如实名认证、引入父母监管等。

以《王者荣耀》为例,2018年9月,《王者荣耀》接入公安权威数据平台,对所有《王者荣耀》的游戏新用户进行实名校验。同年11月,腾讯游戏公布,《王者荣耀》公安实名校验已100%覆盖全国,且接入校验以来12岁及以下儿童玩《王者荣耀》的时间平均减少了46%。

这套防沉迷系统刚上线,网上就出现了提供“解绑服务”的广告。不过,不少用户交钱之后账号仍然受时长限制。据警方侦查,这实则是以未成年人为目标的新型诈骗手法。

“平台不断在打补丁,玩家不断想钻窟窿。”有行业人士认为,企业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已成为行业共识,但怎样让游戏成瘾者在真实世界里有奋斗目标、怎样给这些沉迷游戏的孩子们找到一个新的出口,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还需要更多人的努力。

(记者马岳君)

来源:新华网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成瘾列为一种疾病

游戏成瘾是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游戏成瘾”列为一种疾病】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列为一种疾病。“游戏障碍”被定义为:一种持续或复发性的游戏行为,其特征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对游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致于游戏优先于其他生活兴趣和日常活动。这种行为模式的严重程度足以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受到严重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觉醒来,游戏成瘾被列入精神疾病!网友表示心情很凌乱!

爱玩游戏的你,

是否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再来一把就睡觉。”

一把结束后,

又想,

再来一把就睡觉;

结果,

一把接着一把玩到深夜;

你是否发觉,

自己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多,

而且无法自拔?

悄悄告诉你:

这是病!得治!

啥?这是病?

是的,昨天各大官微

都在转发这样一条消息

……

……

……

微博里写道

世界卫生组织(WHO)

今年初决定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相关规定将自6月19日起生效

WHO将通知世界各国政府

将游戏成瘾纳入医疗体系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游戏成瘾”症状又有哪些呢?

原来,WHO在今年初宣布

该组织将在今年发布的

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

加入“游戏成瘾”(gaming disorder)

并列为精神疾病

WHO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

1.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

2.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如果以上行为持续12个月以上

或者非常严重但少于12个月

你就会被医生确诊游戏成瘾

游戏上瘾是精神疾病?

相关争议不断

早在2007年智能手机游戏尚未普及时

医学界已经有人主张

将视频游戏列为

和酒精上瘾一样的精神障碍了

但是当时这一主张遭到了

美国成瘾医学协会专家的反对

目前国际精神医学领域通用的诊断体系

主要由WHO的《国际疾病分类》

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构成

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发布的

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

引入了“互联网游戏障碍”这一概念

因为当时亚洲一些国家和研究中心

对年轻男性的研究发现

当人全神贯注于互联网游戏时

他们大脑的活动与毒品成瘾者相似

在极端的情况下

可能表现为上瘾行为

▲图片来源: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学会报告

但当时,美国精神病学学会

将“互联网游戏障碍”归类为

“尚待进一步研究”

美国精神病学学会列出了9种症状

满足其中5项

才能诊断为“互联网游戏障碍”:

1.完全专注游戏;

2.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

3.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

4.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

5.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

6.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

7.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

8.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

9.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中国是游戏成瘾重灾区

15~19岁人群最易发生

国内较早开展网络成瘾治疗者

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主任陶然

则态度坚决,他告诉记者:

“早就应该纳入精神疾病!”

早在2009年

陶然在中央电视台节目上

就曾明确表达过这一观点:

网络成瘾是一种精神病

彼时,同样受到很多人质疑

从2003年开始陶然明显感觉到

患者因网络带来的上瘾问题增多

2005年,他开始全面投入网瘾研究

据他介绍,由其总结的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于2013年被美国精神病协会(APA)

纳入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

成为美国及不少国家

诊断网络成瘾疾病的重要参考

“可以说,中国是网瘾大国,

是游戏成瘾的重灾区。”

陶然表示

15~19岁是最易出现游戏成瘾的年龄段

这主要与他们大脑尚未发育完全

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尚未成熟

自制力较差、好奇心较强

学业、家庭及人际关系压力大等有关系

更为严重的问题是

游戏成瘾者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留守儿童成为亟需关注群体

陶然认为,游戏成瘾肯定是一个单独的疾病。国际上很多研究发现,长期沉迷游戏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等都发生了改变,大脑不同程度受损。2009年,陶然通过核磁对60个病例进行的研究发现,游戏成瘾者的大脑额叶比正常人缺血8%~10%,这将导致自制力下降。与此同时,游戏成瘾者往往可伴有多种躯体症状,如视力下降、键盘手、颈椎病等。

“游戏成瘾的危害极大,

总体上看,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陶然总结道:

1.严重影响社交能力,成瘾者往往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不愿与人交往;

2.导致社会能力丧失,不上学、不工作,未来堪忧;

3.认知变得固执、偏执,行为怪异,为了网络游戏,其他一切不管不顾,不洗头、穿尿不湿者大有人在;

4.情绪问题严重,很多人伴有严重的抑郁、焦虑等。

在陶然看来

将游戏成瘾纳入精神疾病好处甚多

其中之一便是将打击

社会上鱼龙混杂的网瘾戒断机构

“既然确定为一种疾病,

那么只能由医疗机构来进行诊疗,

这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游戏成瘾者

接受科学、规范的治疗,”

陶然表示

这也将挽救一大批青少年

长期看有助于降低犯罪率

减轻社会负担

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

这一消息让网友们彻底炸锅

对此,很多网友并不认可:

看风景的猫-:你说我好好的一个人,健健康康的,怎么就成精神病了呢?

远眺沧海烟波渺:买股票算不算?买彩票算不算?

冰糖的Shirley:追星是不是也马上要被列入精神病名单了。

我忘了我忘了我忘了:我工作强制成瘾了怎么办 好想戒掉。

DRAXING:工作压力越大,我打游戏的时间会越长。我都是利用玩游戏来释放工作压力的。

秦竹qinzhu:不是游戏好玩,是这个世界越来越没意思。

吃撑不打嗝:都别惹我,我有精神病。

oran_cc:呵呵,电竞赛堪忧了,赢了是电子竞技,输了是精神疾病。

新闻多看点

其实,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重要的是,身为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

1、规定玩游戏的时间

这点其实是大部分的父母都会采用的一种办法。和孩子协商好一个具体时间,然后严格执行。

建议以30—40分钟为宜,时间到了就要停止。这种规定实施时间长了,也有助于孩子学会自己安排时间。

家长要注意在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里,要做到不打扰,让孩子完全地放松。

2、游戏过后不宜立马催促学习

游戏刚结束,大部分孩子都无法马上静心学习的,这时候应该让他站起来活动活动再去学习。

或者是和孩子聊会天,问他“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刚才那一局游戏吗吗?”孩子大概会说出“血雨腥风”、“针锋相对”等成语,不知不觉间,思维就转换到学习了。

3、疏大于堵

家长有尝试过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吗?

其实,如果一起玩的话,在无形当中就创造了孩子和父母的沟通平台,多数情况下,当父母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都发生什么时,孩子都会充满厌倦的。如果用游戏搭起沟通的桥梁,也会更有利于亲子关系。

4、带孩子体验更多的美好

游戏再好玩,也比不过多去体验人生的美好。

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场电影,可以一起去野外露营、爬山,可以一起旅行,看看世界。

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上,我们还可以一起去开发、去探索更多更美好的东西。

猜您想看:

这张姑娘膝盖红肿照片,所有人看完都疯狂点赞

刚捉完锦鲤又派送粽子,现在免费吃芒果,广东这所大学,吃货了解一下

有哪些是我高考后才知道的道理?

多少家庭,输在了没有仪式感

这张背影照片,让无数人心疼……

来源:南方日报综合华西都市报、辽沈晚报、人民日报、每日经济新闻、凤凰健康、新浪微博

  • 最新游戏
  • 发表评论
手游排行 新游中心 热门专区 手机软件APP下载
网游排行榜 游戏攻略 网游下载 安卓软件APP下载
单机排行榜 手游礼包 单机下载 苹果ios应用下载
安卓排行榜 新游视频 手游下载
苹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