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门户网站!

游戏更新 | 安卓游戏 | 苹果游戏 | 推荐游戏 | 软件更新 | 文章更新 |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 → 《模拟人生2游遍天下(一口气刷8集,这脑洞逆天了)

模拟人生2游遍天下(一口气刷8集,这脑洞逆天了)

2023-01-03 21:21:15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模拟人生2游遍天下文章列表:

模拟人生2游遍天下(一口气刷8集,这脑洞逆天了)

一口气刷8集,这脑洞逆天了

元宇宙,一个备受争议的概念。

它曾一夜爆红,承载着无数创业者的美梦。

可短短几个月后,又成了群嘲的对象。

和「割韭菜」「智商税」挂上了钩,甚至被当做非法集资的诱饵。

最近,HBO一部新剧就紧跟时事。

狠狠地损了一把元宇宙:

元宇宙的创办者,居然把妻子囚禁于此。

还利用高科技控制她的思想,对他们的性生活逐帧分析、打分……

设定看似离谱,却处处讽刺现实。

剧情走向更是一反套路,超出所有人的预料——

《爱芯》第二季

Made for Love Season 2

男主是一个亿万富翁,也是科技业巨头。

他的公司苟格Gogol惠及全球,已经成了科技的代名词。

他也利用公司的信息资源,尖端的虚拟现实技术,建造了自己的元宇宙。

他的元宇宙里,足不出户,可走遍全球,尝尽美食。

在自家的游泳池里,就可以与海豚亲密互动。

他和妻子一起生活在这里。

一年365天都像是在度假。

整日睡觉、晒太阳、游泳。

想看演唱会,都可以直接把现场搬过来。

然而,就像如今大数据时代的体验,它也有负面影响。

比如,没有生活实感。

一切被压缩成扁平的数据后,女主感觉活在虚空之中。

通过技术模拟出的自然风光,都只是幕布一样的背景。

头顶的蓝天白云,会因为数据出错显露出怪异的棱角。

她开始渴望呼吸新鲜的空气,期望过上真实的生活。

更严重的问题是,这里的生活毫无隐私可言。

而且,男主是个占有欲、控制欲极强的人。

在他的操控下,女主生活的每一秒都被数据记录着。

连性生活都被系统自动保持,逐帧分析。

还被男主要求打分、评价。

更恐怖的是,男主在女主的头脑里植入了智能芯片。

芯片研发初始是为了在海豚的体内,实现跨物种交流。

但男主却以增进夫妻感情为由,想用芯片操纵她的大脑。

同时也给自己植入了同样的芯片,实时连接共享。

只是,丈夫能随时同步妻子的思想,妻子却没有查看丈夫思想的权限。

第一季里,忍无可忍的女主选择身负重物,投入水里自杀。

但被池中的海豚救下,引导她从水下的秘密通道逃离了虚拟世界。

回到现实世界,女主来到了父亲家。

在吵吵闹闹的亲情中,久违地尝到了烟火气十足的生活滋味。

可没想到,父亲患癌症了。

而丈夫恰好有顶尖的医疗团队,能治愈癌症。

她不得已,又回到了丈夫的虚拟世界里。

她还为了瞒住父亲,不得不给父亲也制造了一个虚拟幻境。

虚拟世界终究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这也是很多科幻作品的共识。

《黑镜》里,不论是拥有AI男友的女孩,还是给女儿装上意识芯片的母亲。

他们的故事都反复诉说着同一个主题。

即科技手段制造的幻象,终究无法替代真实的生活体验。

但这部剧给出了另一个设想。

如果在技术登峰造极的情况下,对现实世界能达到百分百模拟。

那么真实和虚构的界限是否有可能消弭?

第二季中,女主瞒着父亲,带他到虚拟世界里治疗癌症。

她让父亲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被注射了麻醉剂。

被转运到了男主的元宇宙,安置到一个房子里。

这个房子从外部形状到内部陈设,都和父亲的老房子一模一样。

是依靠技术手段精准还原后的杰作。

父亲在昏迷期间接受治疗,清醒时和往常一样在房子里生活。

播出去的电话有专人接听,偶尔有朋友来家里做客。

室外光线,表盘指针都经人暗中调整,使得治疗的时间凭空消失。

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

如果不是治疗后出现明显的身体反应,父亲完全察觉不出异样。

但和女主预料的不同。

虚拟世界替代了真实生活后,并没有损害父亲的生活。

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不仅毫无痛苦地治愈着癌症。

和平常一样过着平凡又满足的生活。

还会为马桶突然变强的清洁力度激动不已。

这似乎说明了,虚拟世界带给人的技术焦虑和精神折磨。

一是源于技术还不够成熟。

二是基于个人的前置认知。

女主后来的遭遇也更加证实了这一点。

女主回到元宇宙后,想尽办法迫使男主替自己摘除了芯片。

但没想到,储存在系统中的芯片,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意识。

它在虚拟空间中,幻化成一个完整的AI人格。

很快,和科幻片的经典情节一样,AI开始渴望走出系统,活在现实,替代人类。

它通过读取女主的所有记忆数据。

之后趁人不备,占领了女主的身体,掌控了女主的生活。

意想不到是,技术的全方面入侵不仅没有打开潘多拉魔盒。

反而改善了一团糟的生活状况。

AI女主似乎比女主本人更通人性。

她让女主完全卸下了精神负担。

帮助女主修复了爱情、亲情的裂痕。

以前,女主在与丈夫的婚姻中,积蓄了种种不满。

她选择隐忍不发,一直表现得阳奉阴违。

在逃离元宇宙后,才试图反抗,她曾公然与一个臭气熏天的屠夫出轨。

只为发泄压抑已久的欲望,同时激怒丈夫。

她觉得丈夫的操控欲源于原生家庭的不幸。

就带着丈夫去老房子里和亲人寒暄。

一心想借助温暖的回忆修复童年阴影。

但对AI女主来说,过去和未来都不重要,她选择抓住当下。

她直接表达不满和爱意,对眼下的生活满怀好奇与热情。

由于以前一直被困在系统里,元宇宙的一切反而给了她最真实的生活体验。

她和AI丈夫充分享受亲密关系,尽情滚床单、游泳,晒日光浴。

同样,以前,女主和父亲的相处也很别扭。

明明互相关心,但却都藏在心里。

女主父亲因为单身太久,与充气娃娃谈起了轰轰烈烈的恋爱。

女主理解父亲的孤独,但从没主动说起,让父亲也一直处于尴尬中。

但AI女主却对父亲十分坦诚。

开门见山地表达关切。

愿意花时间陪他一起看恐怖电影。

也让父亲很乐意与她敞开心扉交谈。

和大部分科幻作品一样,当AI替代女主的阴谋被捅破后。

人类开始了反抗AI,夺回身体、家园的斗争。

人们都认为,人工智能的可复制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替代人类。

电影《人工智能》中,被批量生产的完美男孩,不能进食,身体结构上与人类有明显的区别。

但本剧里,AI女主精细地复刻了女主的记忆,有最敏锐的感知系统,它依然是独一无二的。

它的身体和意识都与女主完全吻合,没有一个人察觉出不对劲的地方。

真相被揭露后,女主的朋友、家人虽然都在行动上帮助她反抗AI。

但嘴上却都纷纷表示,即使替代了女主也没有关系。

因为AI女主比女主更适合生活在元宇宙。

她比人类更擅长交际和生活。

也比人类更了解怎么恰如其分地表达尊重和爱。

在为父亲治疗癌症的这件事上,女主执意用高端的医疗技术帮助父亲延续生命。

但AI女主决定,让父亲去死。

不是因为AI冷血,反而是因为AI更通人情。

她不愿意欺骗父亲,于是坦白告知父亲虚拟的房间,治疗癌症的内幕。

并表示想听父亲的意见。

父亲告诉她,自己活到这个年纪已经很满足了。

他不想和疾病缠斗,最后毫无尊严地去世,他更想以最好的状态告别。

AI女主决定尊重父亲的意愿,停止治疗。

「我没办法想象比失去你更糟的事了,除了逼你为了我活下来。」

这无疑投射出科技时代人们对待死亡的不同态度。

有人为了避免受苦,选择安乐死。

有人与病魔抗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迟迟不愿意放弃治疗。

这些选择并无对错之分。

就像剧中,AI与女主的选择看似截然相反,却源自同一份深情厚爱。

但有意思的是,AI女主反而比人类女主更令观众有代入感。

AI与父亲在虚拟的悬崖边上谈心,说着依依不舍的话。

她拔掉了父亲的治疗器,眼睁睁看着他离开,眼角无声息掉下一串眼泪。

虽然被人类女主大骂「谋杀」,但却成了全剧最温暖的一幕。

这样的故事改写了传统科幻叙事中人与科技的绝对对立关系。

背离了反乌托邦式的悲观设想。

又回到科技发展伊始,社会整体对未来的乐观期待——

机器人可以通过模拟完美人格,教育、引领人类文明。

因为,当科技足够发达,克服技术难题后,或许也将同时克服「人性」的难关。

毕竟,人性二字,说来复杂,其实也不过是众多私人经验、社会经验生成的产物。

AI可以通过复刻一切微妙的经历和记忆,还原复杂的人性特质。

而且AI的人性更具有可控性。

可以有效限制弱点,发扬长处。

虽然当下,人们对元宇宙的概念已经越来越不买账。

但这部剧却依然精心制造着未来科技的理想蓝图。

它没有否认技术对人类文明和个体自由的摧残。

而是让我们看到,当科技时代已经不可避免地降临时,依然以保守的的态度应对是无济于事的。

毕竟我们也已经无法摆脱科技带来的便利。

那么,更需要考虑的其实是,如何从技术本身的特点出发,更好地利用它更新、改善当下的社会关系。

就像女主一方面体验了高科技对抗疾病、死亡的神力。

但另一方面又能在AI女主的行为中,察觉到一种更为朴实、纯粹的价值观,从而反思科技对人的异化。

在这一过程中,以新技术反哺自身文明。

如此一来,我们是否也可以期待,在「技术」中找到星辰大海。

扎根高原60余载,他被亲切称为马背上的好医生

记者在位于西宁市砖厂路7号的青海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采访,目睹了一次巧遇:当时电梯里挤满了乘客,一位蒙古族大叔看见角落里身材有些瘦削的吴天一院士,他先是一怔;当吴天一用蒙古语跟他攀谈起来,这位大叔明显表情激动。记者虽然听不懂他俩谈话的内容,但从说话的热络劲儿,看得出他们是老相识。一起乘电梯的医院高原医学中心实验室主任刘世明告诉记者:原来,上世纪80年代吴天一曾到格尔木给大叔的家人看过病,后来30多年没见了。

这样的“久别重逢”对吴天一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位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已在雪域高原上工作了60多年,几乎走遍了高原上的点点片片,因此也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马背上的好曼巴(好医生)”。他的爱人有个生动的总结:“这个吴天一呀,西宁哪条街在哪里,他根本不知道;要是问牧区哪个县哪个乡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地方,他记得一清二楚。”

十几年在马背上颠簸——

他实地获取了10万份以上高海拔地区人群生理、病理数据,为我国高原医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最近一次去珠峰是在大前年了,我要在那边建个站。”82岁的吴天一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在办公室一坐下就跟记者聊起今年珠峰发生的登山客拥堵事件,“在海拔8000米的地方,体力消耗、高寒缺氧,风险很大,其实也凸显出高原医学研究的重要性。”

1958年,吴天一响应祖国号召来到青海工作,目睹过许多高原建设者因不适应缺氧、低压的环境而相继病倒,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时国内的高原医学研究还是一片空白,他便下定了从事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研究的决心。

想要做“从无到有”的研究,谈何容易!探索高原病的成因,尤其是了解藏族人在高海拔地区的适应性、高原病发生的机制,第一位的就是掌握大量可靠的资料。这在当时一穷二白的青藏高原,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吴天一必须自己到实地采集数据。

“哪个地方的海拔高,哪个地方最偏远,那里的资料就有可能最宝贵,我一定要到那个点上去。”吴天一说,当时高原上还有很多地方没有通路,他和同事只能骑着马,让牦牛驮着仪器设备。“我们到了地方就把帐篷支起来,一开始老乡们不知道,还以为是电影放映队来了。”就这样,吴天一在马背上颠簸了十几年,不仅治好了很多农牧民的病,还取得了10万份以上高海拔地区人群的生理、病理数据,为我国高原医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登山是勇敢者的游戏。可是对于高原医学的研究者而言,还有一项更具挑战性的任务:为获取数据,他们要在登山的同时“拿自己做实验”——通过向高海拔“急行军”,检测应激状态下人体的生理变化。彼时的他们既是登山队员、实验员,也是实验对象。

阿尼玛卿山,海拔6282米,藏语里的意思是“黄河边上的爷爷山”。1990年,吴天一作为中方队长,组织中日联合医学学术考察队,只用了短短45天的时间,就从地处海平面的日本,来到海拔2261米的中度高原,再到3719米、4460米的高原,最后在海拔5000米和5620米的特高海拔建立高山实验室,获取了大量珍贵的特高海拔人群生理资料。

丰富详实的资料让吴天一的研究如鱼得水。1965年,他首次提出“成人高原性心脏病”的论点;1979年,他又发现高原地区“红脸蛋”牧民血液中的红细胞水平远高于常人,进而首次提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论点;在人类高原适应学科,他所开拓的“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从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等几个水平上,揭示藏族已获得“最佳高原适应性”,为人类低氧适应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生物学模式;吴天一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青海标准”,成为首个以我国地名命名的国际诊断标准……

凭借一系列开创性成果,吴天一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青海省地方科研院所里走出来的第一位工程院院士,也是塔吉克族的第一位院士。

把论文写在高原上——

在他的守护下,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被称为“高原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堪称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在青藏铁路的修筑过程中,另一个奇迹也让人惊叹:5年时间里,14万筑路大军在海拔4500米以上连续高强度作业,却未发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医学系的约翰·威斯特教授赞叹:“这的确是高原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到了昆仑山,两眼泪不干;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到了风火山,气息已奄奄;到了唐古拉,伸手把天抓。”几句民谚,道尽了“神奇天路”的艰险。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面临的三大世界性难题,其中“高寒缺氧”主要是关于人的难题,很难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却容不得半点马虎。

“你应该到格尔木的烈士陵园去看看。”吴天一对记者说,他曾亲身参与过青藏公路建设,那时由于对高原病缺乏认知,一些平原地区来的干部职工患上了高原病,有的人因此牺牲。“中央决定修建青藏铁路,这对我的震动很大,我终于能把知识奉献给铁路的建设者们了。”

吴天一在担任青藏铁路一期建设高原医学顾问和二期建设高原生理研究组组长期间,建议在工程沿线设立了115个医疗机构,上场医务人员600多名。如此一来,即使职工生病,也能在半个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在他的坚持下,工程全线配置了17座制氧站、25个高压氧舱,使脑水肿、肺水肿等急性高原病抢救成功率达到100%,发病率基本稳定在千分之七左右的低水平。

为彻底把高原病扼制住,吴天一连上厕所这样的小事也不放过。“外面零下三四十摄氏度,工人晚上上厕所,有时候披件衣服就出来,第二天很容易患上感冒,发展下去就会导致肺水肿。”讲到这里,和蔼的吴天一变得严肃起来,“可别小看了感冒,高原感冒是会死人的。”为此,他建议在职工宿舍修建“电厕所”,跟住的房子“无缝连接”,里面设有供暖设备,彻底杜绝了上厕所带来的高原病风险。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从平原地区赶来的救护队因为不适应高海拔环境,到达灾区后,许多队员高原反应严重。当时已经73岁的吴天一得知这一情况后,只讲了两句话:“第一,我是搞高原医学的,必须到灾区去;第二,我现在就走。”就这样,他带领医疗队第一时间赶赴玉树,一面抢救地震伤员,一面救治平原来的救护队员,同时还要传授高原病防护知识,一连几天几乎不眠不休。“高原地震不同于平原地震,缺氧环境很容易导致患者多脏器衰竭,留下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8小时,我们必须争分夺秒。”他回忆说。

讲到这里,吴天一递给记者一本自己编写的《高原病防护手册》。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印刷装帧都算不上精致,然而对于很多青藏高原的建设者和普通游客来说,却是一本实实在在的“救命宝典”。

粉身碎骨浑不怕——

14处骨折、严重白内障、鼓膜穿孔,他却始终坚信自己的事业在青藏高原

吴天一形容自己是个“粉身碎骨”的人。常年的野外工作,他数不清遭遇过多少次车祸,能数清的是身上的14处骨折。“最厉害的一次是在海西州的象鼻山,当时车从山上翻下去,我左边的四根肋骨、肩胛骨都断了,髌骨粉碎性骨折,腓骨胫骨也断了。当时有同志到医院去看我,惋惜地说:‘我们又失去了一位高原医学的专家’。”吴天一说,“我听了这话,只是轻描淡写地回答:天天跑,哪有不出事的,100天后我一定能站起来!”结果,只用了106天,吴天一不仅站了起来,还骑在马背上,又去了一趟阿尼玛卿山。

采访过程中,吴天一总要时不时地擦拭眼睛。多年来,高原上强烈的太阳辐射导致他双眼都患上了白内障,后来又换过几次人工晶体,他的眼睛一到夜里就“发绿”。大家开玩笑说:“您有一双狼眼睛哩!”

1992年,青海省高原医学研究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高低压综合舱。当时动物实验都已做过,第一次人体模拟试验由谁进去?吴天一几乎没有犹豫:“技术设计是我做的,当然应该我第一个进去。”当大气压从海拔8000米标准开始下降,由于降速太快,刹那间吴天一头疼欲裂,鼓膜被打穿。设备操作人员不好意思地说:“吴教授,我们把您当成战斗机飞行员了……”

很多人都劝过吴天一:“您已经功成名就了,到内地的大城市去享清福吧,看病生活都方便。”他们得到的总是这样的回答:“我身后就是青藏高原,我的事业在这里。”

上世纪80年代,吴天一发表过关于“藏族高原适应性”的文章。就是这篇文章,让失散多年、早已定居美国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辗转找到了他。当时已在国际高原医学领域很有声望的吴天一,同时收到了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邀请:我们的高原心肺学专业很强,你的父母就住在罗切斯特,从科罗拉多飞过去跟家人团聚,最多需要2个小时。

如此盛情,吴天一还是回绝了:“我不可能在美国做高原医学事业,我的事业在中国,在青藏高原。”

吴天一的个子不高,可是每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他总是把腰杆挺得笔直。“中国的高原医学搞得好,不是我吴天一有多了不起,而是青藏高原、喜马拉雅了不起,是高原人群了不起。”他言语中透着由衷的骄傲,“所以我经常在报告里讲:Mountain here,population here!(高原在这里,高原人群在这里!)”

奋斗有至乐,事业无穷年。如今,每天上午九点半,吴天一都会准时来到实验室,开始工作。“我现在主要研究人群在高原的习服性,现在每年这么多人到青藏高原来,保证他们的健康才是我们的‘大课题’。要从生物学、生理学来打基础,面临的挑战还很大。”吴天一笑着说,“我是搞高原医学的,长期跟缺氧打交道,但自己不能‘气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饥荒开发商特卖,数十款游戏扎堆折扣,还有神界原罪2史低价

往上看,关注我。( ̄︶ ̄)↗

又到了一期周末特惠,这期周末特惠深度娘给大家带来了数款经典大作的平史低价,还有我们熟悉的开发商Klei全线特卖。

1、《帝国时代2(Age of Empires II HD)》:承载无数童年回忆的方舟

现价:17元(-75%,原价68元),好评率94%

本作当真无愧是童年回忆,很多人接触的第一款游戏,现在这个四舍五入不要钱了的价格更是值得为他补票。不仅能再次体验到经典的国王时代和征服者战役,并且在steam上还附带了贸易卡片, 更强的AI电脑, 玩家作坊, 多人联机。

2、《过山车之星(Planet Coaster)》:对于这种有情怀的造梦巨作,根本无法抗拒

平史低价:36元(-70%,原价122元),好评率88%

作为经典模拟游戏《过山车大亨》真正意义上的续作,《过山车之星》不仅仅是一个游戏,更是死忠粉们情怀的美梦成真。极高的自由度是本作的基因,并且保持了系列最出色的个体游客设计。还有创意工坊是最核心的,玩家可以天马行空的制造一切。更不用说大量的DCL让游戏具有无限的想象力。

3、《神界原罪2(Divinity: Original Sin 2 - Definitive Edition)》:神作中的神作

平史低价:79元(-41%,原价133元),好评率94%

堪称RPG中的神作《神界原罪2》,沉浸式的体验,完全开放的世界,无限的可能性,很好地满足了玩家探索的欲望。而最让人惊艳的一点在于,玩家天马行空的猜测这样是否可行的时候,本作会告诉你这样真的可以。不要怂就是干,剧情完全自由选择,也可以与npc对话发现隐秘的故事。

4、Klei发行商周末特惠

《暗黑地牢(Darkest Dungeon®)》现价:23元(-71%,原价78元),好评率76%

本作是在回合制里另类的哥特式风Roguelike,游戏的整体风格和沉浸氛围与游玩体验完美的融为一体。并且游戏里的"英雄"都不像传统故事中的英雄,他们都带有各种各样的"个性",可玩性强。而丰富的Roguelike让本作被评论区戏称为"可以永远玩下去的游戏"。

《缺氧(Oxygen Not Included)》平史低价:43元(-26%,原价58元),好评率93%

饥荒同款开发团队旗下的《缺氧》是一款太空模拟游戏,游戏中玩家需要管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行星基地。从建立基地,搜集资源到解决伴随着压力模拟的精神状态问题、避免热力学反应,都是玩家需要考虑的。从小就知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从前觉得这只是为了骗小孩子好好学习,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缺氧》。

这期周末特惠的折扣可以说是近期偏低的,还在观望的玩家不妨下手。除此之外,这周周末特惠还有:二战模拟《Post Scriptum》、辐射4捆绑包的等限时折扣。

《游深度》——游戏行业老司机,不吹不黑不软文。欢迎点击左下方"了解更多",订阅关注我们,更多游戏资讯和游戏圈的八卦内幕等你哦。

☟☟☟☟

借鉴还是创新?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让你体会创业艰辛

究竟该怎么理解《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中这“了不起”三个字的含义?

它指的是玩家在游戏中修仙之路的非凡旅程,还是玩家在体验游戏之后竖起大拇指说的那句“了不起”,答案还真得你自己去游戏中一探究竟。不过假如只看制作组对本作信心十足的命名,那至少它确实起到了吸引眼球的作用。

对于《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官方介绍是这样说的:“这是一款拥有RogueLike要素,融合了生存、角色扮演、策略、模拟经营的游戏”。然而就是这样一款在发售前被认为是去年国产黑马游戏《太吾绘卷》强力对手的新游戏,却总是在游戏的过程中会让你有某种强烈的既视感,同时又觉得缺少一点什么。

从“默默无闻”到“扬名立万”的修仙之旅

初入《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你会被地图中各类繁杂的资源、胡乱跑来跑去的NPC搞得晕头转向。虽然说在点开每一个系统菜单后,都会有一个声音亲切的小姐姐来告诉你当前功能或是页面的使用方法,但仍然难掩庞杂的子菜单让人应接不暇的感觉,这也是为何有玩家觉得游戏上手较慢的原因。

尽管官方对于《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的定义说了一大堆,但在你游玩大概30分钟之后,就应该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本作实际上就是一个模拟经营类游戏,只不过套上了武侠 修仙元素的外壳。

在游戏中,一切NPC都不能直接为玩家所操控,玩家所需要做到的事情就是按照NPC当前的实际需求来下达工作指令,完成包括采集、建造、生产、研发等一系列工作,唯一与同类型游戏不一样的就是游戏中加入了修炼武功的核心要素。

什么叫白手起家,《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将给你答案

在游戏中,玩家将以时间为横轴,NPC具体工作的安排为纵轴拉开整个修仙之旅的大幕。

在整个坐标轴上,每个NPC将会按照玩家的部署来完成所有下达的指令。相比很多需要爬“科技树”的求生类经营模拟游戏不同的是,《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采取了一种NPC技能与营地成长体系交替发展的方式来引导玩家。比如前期玩家只需要一个简易篝火和材料加工点,就可以完成包括食物的烹饪和工具的制造,而后续递次出现的仓库和农田系统,也是相对简单的“画格子”来完成建设和规划,再加上各种丰富的功能性设施并不难以获得,更让这样的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简化了游戏初期的难度。

一个门派的管理要远比你想象中的复杂

那么在整个坐标轴上,如果说可控的是玩家对于时间流逝速度的快慢和对具体工作的安排,那么什么是不可控因素呢?

这就是每个NPC的特长与性格系统了。在游戏初期,每个NPC会因为工具的缺失,在砍伐树木或是挖掘矿产时表露出畏难情绪甚至是消极怠工,而没有工具徒手劳动也同时会增加NPC受伤的风险,于是游戏就用这种方式来激励玩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游戏后期,包括对门派房屋建造风格、内饰设计、不同房间的功能设定甚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风水”的讲究,都成为了影响门派中各位弟子劳动能力至关重要的因素。

NPC们的情绪需要随时关注,否则时不时就给你玩罢工

紧扣着游戏“修仙”的主题,《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在游戏中提出了两大核心命题:武功修行与五行相克系统。

简单的来说,在游戏中后期的建筑物布局与设施的摆放上,玩家一定要遵循五行相克的道理,比如水克火,那么在火属性的设施旁边设置一个水属性的设施,就会让NPC在生产相关道具时速度减缓,而如果是水属性与木属性相邻就会产生增益的效果。同样的,包括房间开门的朝向,坐南朝北的讲究、甚至是整个门派所处环境的属性,如果不遵循五行相克的道理,很容易令门派的生产和NPC们的修炼产生反效果,这也是《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对于经营模拟部分设计最为出彩的地方。

学好五行相克,走遍天下都不怕

另一方面NPC们日常的工作除了建造、生产与资源采集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筑基练功了。

在建立角色时,玩家就可以选择角色不同的经历以确定大致的培养方向,然后在游戏中NPC会按照时间表进行筑基练功,当筑基值满后便会升级为内门弟子。当玩家在游戏中拥有第一个内门弟子后,他就是你开宗立派的第一任掌门。作为掌门,你可以为他选定修炼的第一本秘籍,并前往大地图进行历练。通过历练找到更多的法宝或是法术等来提升角色的参悟值,随着参悟值的提升,玩家最终会得到修仙飞升的效果。

练功的过程也是最为体现游戏自由度和沙盒化的部分,玩家可以自由选择修仙的方式与途径,哪怕不出门远行,只是在家修行同样可以得到飞升的效果,有很高的自由度。

NPC们练功时的动作还是有模有样的

相对于丰富自由的经营模拟系统和极具特色的修仙系统之外,《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对于门派之间的战斗表现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无论是技能的释放还是释放之后产生的效果,总让人感觉是一种未完成的状态,缺少了高手PK时烟云雾绕、惊天撼地的氛围。游戏同样也削弱了玩家在千辛万苦终于破茧成蝶后,那种想象中本应呈现的排山倒海之势,实际游玩效果和小鸡吃米图半斤八两,不得不说非常令人遗憾。

以线和点来表示武功招式,让高手们之间的战斗显得有些无趣

在目前版本的《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中,玩家无论是从基础教学模式开始游戏还是直接从新人模式或是经典模式起步,游戏的剧情都是唯一不可变动的,这就造成了玩家每次重新开始游戏,从故事的发端来看仍旧是线性的,除了地图和资源的随机生成之外,还暂时看不到其他Roguelike游戏的随机性特点出现在游戏中,这点或许在游戏后续的更新中可以得到改善。

游戏提供的几个模式剧情并没有更多变化

一个有着太多影子的游戏

如果你和我一样非常喜欢模拟经营类游戏,那么玩过一阵子《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之后,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没错,虽然说被一些人视作为《太吾绘卷》的强有力竞争者,但至少从原创或者说创意的角度来看,《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还差得很远。

游戏的整体画风与《环世界》、《监狱建筑师》等Steam上的同类游戏差别并不明显。尤其是将游戏镜头缩放到最大之后,地形色块与不同资源所代表的颜色变得更为宏观之后,更会让人有着太过相似的感觉,尽管《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山水工笔画的风格更加讨巧,也更适合中国玩家的审美需求,但是大方向上还是有太多似曾相识之处。

似曾相识的画风

而如果从系统设计与玩法设定来看,至少我会认为《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中出现的不少功能,比如说NPC的情绪系统、具体工作安排甚至是对于不同角色职业定位的划分,都像极了另一款模拟经营类佳作——《缺氧》。

不论是NPC只服从工作安排,但不能交由玩家具体操控;还是后期门派弟子越来越多,游戏从壮大门派转向为针对不同NPC需求来强化营地的目标模式,同样都是《缺氧》和类似的设定。

熟悉的工作安排方式

可以说,《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从立意到核心主题都称得上“独具匠心”,但在围绕修仙这一主题来营造游戏的玩法内容时,仍旧借鉴了不少成功作品的优秀内容。虽然这对于国产独立游戏而言并不是坏事,但过多的致敬与借鉴也会损伤原创内容的体现,同时也很容易让玩家产生疲劳感。

修仙与历练成为了游戏中为数不多的“独占”玩法

新命题:不同角度之下的“武侠与修仙”

无论是《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还是去年红极一时的《太吾绘卷》,你可以不喜欢它们,但你不能忽视国产独立游戏对于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之于游戏领域发展的新思考。正是因为它们跳脱出了大多数武侠游戏受RPG游戏规则制约的惯性思维,所以才给予了玩家更多的角度来看待武侠与修仙这一命题。

游戏更应该追求门派成长与修行系统的完善

以《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目前的游戏素质,它很难成为一个爆款,过多同质化的游戏内容拖累了游戏对武侠和修仙主题的探讨,也让身在其中的玩家难以保持不断探索未知性的新鲜感。再加上游戏后期玩家容易被事无巨细的管理需求和庞杂的数据所困扰,更让游戏难以迅速打出市场。

不过好在游戏还处于成长期,未来会有不断的更新与更多MOD的强化,《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仍然有机会在千锤百炼后走上得道成仙之路,届时本作的质量或许能为它赢得更高的评价。

河洛古国掀起盖头,黄帝时代的都邑找到了?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河洛古国”掀起盖头,黄帝时代的都邑找到了?

河南巩义重大考古发现或颠覆“中原的中心地位是从夏代才开始的”这一认知

( 2020-05-08 ) 稿件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草地周刊

2019年8月27日无人机拍摄的双槐树遗址。 本报记者李安摄

青台遗址的北斗九星遗迹(2019年8月27日摄)。 本报记者李安摄

牙雕家蚕。 由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王丁、桂娟、双瑞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流域的河洛地区,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向来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使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的存在得到证实,近年新发现的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则把人们的目光带向更遥远的过去。

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北京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等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发布并做点评。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也表明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王巍表示。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经过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连续多年考古发掘,确认其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阶段,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其社会发展模式、承载的思想观念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正是赖此主根脉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中华文明主根脉五千多年不断

尽管已实地考察数次,83岁的李伯谦仍不舍得错过任何一次近距离查看河洛古国细节的机会。春夏之交,炎热感已十分明显,老先生在地势高低不平的遗址区来回奔走,看起来殊为不易。

“我来六七次了,今天看了还是挺激动,真是太重要了。”他兴致很高,同行的其他学者亦是如此,频频相互交流意见。作为备受推崇的权威专家,他们走遍大江南北,看过的文明古迹不计其数,却对河洛古国青眼有加,原因在于河洛古国填补了一个重要空白。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历时15年,在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地都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高等级都邑遗址,显示出文明化进程加速的倾向,但中原地区却没发现,我感觉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主持人,王巍坦言,大家都知道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但它究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中心?一直欠缺过硬的考古资料。

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它如何起源发展备受关注。与此同时,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说法长期不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2001年,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个由国家支持的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启动了,这就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旨在揭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历程。

2018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公布研究成果。红山、凌家滩、石峁等古国文明璀璨夺目,地处中原的河南地区却没有此阶段的重大发现,给人5000多年前中原地区社会发展“相对沉寂”的印象,甚至出现了“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

“我们认为这种现象不是实际情况,黄帝的活动区域应该是以河南为中心,所以鼓励一些机构开展相关研究。令人欣慰的是,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说。

双槐树遗址位于黄河南岸以南2公里、伊洛河东4公里,处于河洛文化中心区。站在遗址高处,黄河两岸风光尽收眼底。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发现有仰韶文化中晚阶段三重大型环壕、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采用版筑法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三处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祀台遗迹等,并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

“河洛古国的地理位置和所处时代太重要了,伊洛汇流后在这里汇入黄河,遗址呈现出的景象与内涵,契合了《易经》‘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李伯谦认为,不排除双槐树遗址是黄帝时代的都邑所在,至少是早期中国的酝酿阶段。

如果说将遗址与某一历史时期对照还为时尚早,那么可以确定的是,无论从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及所处时代无不凸显了其在中华文明的中心地位,应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王巍说。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河洛古国宏大的建筑规模,严谨有序的布局,所表现的社会发展模式和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北斗九星与“天下第一”的关联以及其他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王朝文明所承袭传承,中华文明的主根脉愈加清晰。

以往国内大部分学者虽然肯定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但认为中原的中心地位是从夏代才开始的,并不赞同更早的时候也具有中心地位,河洛古国的发现可能将改变这一认知。

“双槐树遗址发掘的意义在于,实证了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河洛地区是当时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文明中心。”王巍表示,在这一阶段,文化上的中国已经形成雏形,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的的确确是黄河文化之根,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北斗九星背后的奥妙

关于河洛古国,顾万发最津津乐道的,是一处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这处遗迹的发现,也是他的得意之作,几位了解个中详情的同行常有感佩之语,“要是在别人手里,很可能就错过了”。

49岁的顾万发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曾三次担任双槐树遗址的发掘领队。在发掘过程中,他注重对天文、祭祀、宗教、礼制等“形而上”遗迹现象的研究,得到专家们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建业等认为,精神文明的考古过去长期被忽视,它恰恰是体现中华文明特质的最重要方面。

在双槐树遗址的中心居址区内,记者看到了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北斗星形状的天文遗迹。陶罐埋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考古人员一一贴上了数字标号。如果没有顾万发深入浅出又妙趣横生的讲解,很难想象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场景所蕴含的无穷奥妙。

“北斗九星遗迹有政治礼仪功能,主人借此神化自己,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也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业。”顾万发如此概括,背后丰富的细节却比这句严谨的总结有趣得多。

首先需要明白北斗九星天文遗迹所处的特殊位置。遗址的中心居址区可以简单理解为贵族居住的区域,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尤其是围墙东端的造型,非常特殊,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瓮城是古代城市的主要防御设施之一,通常是在城门外或内侧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河洛古国的中心居址区已有典型的瓮城建筑结构,可见居住者非同一般。这里发现有4排大型房址,房址之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一个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摆成北斗星形状的九个陶罐就是在这所房子前面的门廊发现的。

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北极附近——古人认为北极是天的中心,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麋鹿在古人眼里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古代有天子冬至祭天的传统,大部分鹿类在夏天脱角,只有麋鹿在冬至脱角,所以统治者把麋鹿脱角视为吉祥的象征,并把麋鹿与一年最重要的节气冬至关联。此外,道教有“三蹻”的说法,指龙虎鹿三神兽,它们是帮助神巫上天的桥。顾万发认为,麋鹿也应有鹿蹻的意思。

可以想象这样一个5000多年前的画面:九个陶罐和麋鹿都埋在地下,当房子建成后,居住的主人日常活动时,就仿佛骑在麋鹿身上,向诸部落氏族表达自己才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专家推测,这应该是一位有地位并且谙习巫术和天文的古国首领,以这种方式设计自己的居室实际是在神化自己。

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的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其中一颗如今已看不到的星,专家推测可能是景星,即超新星。《河图》记载:“黄帝治,景星见于北斗也。”也就是说,在北斗附近出现景星的时候是黄帝治理天下的繁盛时代。这九个陶罐,有可能记录了一次超新星爆发,目前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中,如果情况属实,将是对世界天文学史的巨大贡献。

顾万发及其团队之所以能顺利确认北斗九星遗迹,离不开他主持发掘的另一处遗址——青台遗址,那里也发现有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青台遗址位于河南荥阳,与河洛古国属于时代近似的文化遗存,发现的“北斗九星”标志物大小与天体实际亮度基本一致,用现代天文学软件演示,位置也非常精确。同时还存在北斗九星祭祀区,尤为重要的是还发现了圜丘形天坛遗迹,殊为难得。

专家们认为,双槐树遗址连同青台的“北斗九星”遗迹、天坛圜丘及有关建筑,既是科学的天文遗迹,也明显具有特殊的人文含义。这些高等级的人文与天文遗迹融合的现象,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

农桑文明史的最早代表

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中国最早的骨质蚕雕艺术品。它与青台遗址等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

这件艺术品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用野猪獠牙雕刻而成,是一条正在吐丝的家蚕形象。它的做工十分精致,腹足、胸足、头部组合明晰,和现代的家蚕极为相似,同时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与蚕吐丝或即将吐丝时的造型高度契合。

这是迄今发现的仰韶时期与养蚕及丝绸起源相关联的、比较直观的实物资料,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牙雕蚕的发现,对顾万发而言别具意义,因为双槐树遗址的发掘初衷就是寻找丝绸之源。

“丝绸和玉都是中华文明的高端代表,关于玉的研究和发现很多,丝绸少有人关注。丝绸这种高科技产物的产生,一定有相应的社会理念和人力物力财力做支撑,背后肯定有更高端的文明存在,如果找到了,所谓‘中原文明洼地’的问题就解决了。”顾万发说,他不相信距今5000多年前中原地区没东西,从气候、环境、资源和传说等各方面看都没道理。

正是在这种理念驱使下,加上从考古科研角度呼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起,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考古发掘项目,对郑州周边相关遗址进行全面的调查勘探与考古发掘工作。

随着河南荥阳的汪沟遗址、青台遗址、郑州西南郊区的黄岗寺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等一系列仰韶文化城址被发现,一个具有早期城市群性质的大型聚落集团面貌逐渐清晰,形成了黄帝时期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核心地区。

不久前,研究人员在汪沟遗址出土瓮棺里的头盖骨附着物和瓮底土样中,检测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桑蚕丝残留物,这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丝织品,令学术界大为振奋。

这些丝绸是用来包裹亡童下葬的。事实上,郑州地区的仰韶文化聚落群发现好几处蚕丝裹着孩童放在瓮棺里。为什么死后要裹蚕衣?因为当时的人们希望死后像蚕破茧飞天一样复活。孩童的瓮棺也多为小口尖底瓶,形似蚕蛹,体现了先民对蚕神的崇拜。

“谁都想死了以后变神仙,中华文明古老朴素的修行思想在这个时候相对成熟了,先民有了重生的精神追求,并且想办法去实现。”顾万发推测,也许正是因为原始崇拜,先民才会去驯化野蚕,使用蚕丝,牙雕蚕说明他们已非常熟悉蚕的生长习性。

甚至可以说,当时的丝绸技术已趋于成熟。在汪沟遗址的出土残片中,有一块“绫罗绸缎”中的罗织物,且经过染色处理。为防止掉色,先民对这块染色罗进行脱胶,生丝脱胶后称熟丝,这块罗也是世界范围内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熟丝丝绸织品。

其实,在中华文明起源阶段,全国许多地方都开始关注蚕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发掘出半个蚕茧;河南省淅川县下王岗遗址,曾出土陶捏的蚕蛹;陕西宝鸡的一处遗址还发现了陶器上的彩绘蚕。而中原地区不仅关注蚕,还关注蚕丝。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中国新石器时代各地代表性文化的农业都较为发达,但在距今5300年前后,除了双槐树为首的聚落,全国其他地方却没有与桑蚕纺织业有关的确切发现。”李伯谦认为,从这一角度讲,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墓葬区透露的文明发展模式

河洛古国还发现许多被后世承袭的文化传统或社会观念,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曾中断。

遗址内发现3处墓葬区,共有1700多座仰韶文化时期的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为东西向,墓主人仰身直肢,头向西。其中一个墓葬区早期主体被遗址外壕和中壕及一条围沟围成一个独立的区域,应是中国早期帝王陵寝兆域制度的雏形。

发掘单位已与北京大学等12个权威学术机构开展合作,对人的来源、疾病、迁徙、食谱、人地关系、古DNA等问题予以研究。专家们认为,对于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处在文明起源关键时间阶段、位于黄河流域中心区域的聚落集团的人的问题的综合研究,将为华夏民族的核心族系起源问题提供最为丰富的单体资料。

目前,初步获得一些有意思的发现,生活在这里的男性基本不干体力活,因为上肢极不发达。同时,男性的基因稳定一致,而女性的基因来源非常广泛复杂,由此不难产生一些大胆的联想。

“更特别的是,双槐树遗址的墓葬里随葬品很少,即使墓葬规模很大、等级很高,里面也没多少东西,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特例。”顾万发说,这可能跟中原地区的丧葬思想有关,首领掌握军事权和祭祀权,但宗教色彩不浓郁,不主张把生前的东西带到死后世界,这也是其延续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关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代表性观点有“满天星斗说”“相互作用圈说”“重瓣花朵说”“文明起源模式论”等。“文明起源模式论”的提出者李伯谦认为,河洛古国的一系列考古成果,为探讨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原模式”提供了可能。

重视民生,发展农桑,重视传宗接代和社会长治久安,不过分地把创造的社会财富贡献给神灵,而是投入社会再生产。这一模式在后世被主流政治社会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具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主流发展模式和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

“中华文明的根和魂在这里,其他地方文化断了,没有延续下来。”为了帮助理解,李伯谦略带调侃地解释,很多地方推崇神权,整天拜鬼拜神影响工作,还把好东西都放在墓里或敬献给神灵,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此外,河洛古国已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表明中华文明从起源阶段就具备开放包容的特性。

遗址的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陶器组合中出现的大量双腹器,如双腹盆、双腹豆、双腹碗,以及薄胎斜腹彩陶杯,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还可以看到双墩文化靴形器、薛家岗文化折腹杯、松泽文化折肩折腹壶、大溪文化杯等文化元素。

这些器物充分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王巍认为,中原地区具有居中的地理优势,有利于文化汇聚和辐射,当时的中原先民对外来文化采取主动吸收而非排斥的态度,这是中华文明的底色,也是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

未知元素待揭谜底

河洛古国吸引人一再探访,足以显示值得探究玩味的现象很多。有些尚未知晓确切答案的,也因未知的可能性平添几分神秘和魅力。

古代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有关于黄帝时代“一百年,地裂,帝陟”的记载,唐代天文学著作《开元占经》记载,“黄帝将亡则地裂”,表明发生了地震,黄帝部落就迁走了。巧合的是,在双槐树遗址发现了多处地震引发的裂缝遗迹。

地裂缝遗迹发现于遗址内壕和中壕东南部解剖沟内,呈东西条状,错乱交叉,缝内有淤积黄土,还有明显的地层错位现象。北京大学相关专家现场确认,认为可能是地震引发的裂缝,且震级在6.0级以上。

遗址的三重环壕也有深意。从空中俯瞰,双槐树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并均有对外通道。今天的普通人很难想到,这些壕沟除了防御外敌入侵的功能,可能还具备礼仪性质。

“三这个数字在古代可以与昆仑联系,因为昆仑山上住的都是神仙,所以帝王之制都经常采用三重,属于高端的礼制建筑。”顾万发说,这三重环壕并非在同一时间建成,因为建设周期太长,但是在聚落繁盛时期是共存的,这种规制也是判断遗址具有高等级性质的重要证据。

还有一处特殊遗迹,专家们至今难以定性。该遗迹位于大型居住中心基址前面,现存多排,已发现100多米,采用了当时中国最为先进的土木工艺法式——版筑法,类似现代铺地板砖,而且使用跨度很长,可能是一处公共场所,这种布局颇有“前殿后寝”的样子。

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性思维、具有引领性的文明发展模式,大量建筑基址等等,双槐树遗址所表现的这些内涵,以及种种被后世王朝文明承袭和发扬的现象,足以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相信随着考古人员的努力,河洛古国更多丰富的内涵将逐步揭示。

  • 最新游戏
  • 发表评论
手游排行 新游中心 热门专区 手机软件APP下载
网游排行榜 游戏攻略 网游下载 安卓软件APP下载
单机排行榜 手游礼包 单机下载 苹果ios应用下载
安卓排行榜 新游视频 手游下载
苹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