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门户网站!

游戏更新 | 安卓游戏 | 苹果游戏 | 推荐游戏 | 软件更新 | 文章更新 |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 → 《燃烧的蔬菜2特权码(从大山深处到大河之畔——宁夏持续移民百万拔穷根启示)

燃烧的蔬菜2特权码(从大山深处到大河之畔——宁夏持续移民百万拔穷根启示)

2023-01-22 21:34:47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燃烧的蔬菜2特权码文章列表:

燃烧的蔬菜2特权码(从大山深处到大河之畔——宁夏持续移民百万拔穷根启示)

从大山深处到大河之畔——宁夏持续移民百万拔穷根启示

新华社银川10月20日电题:从大山深处到大河之畔——宁夏持续移民百万“拔穷根”启示

新华社记者王磊、曹健、张亮、马丽娟

宁夏西海固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曾十年九旱,广种薄收,干旱是这里百年贫困最主要根源。“搬出大山,向水而迁”,为破解水困魔咒,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场百万人口的大移民在这里发生。

这是2019年9月3日拍摄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新区新貌(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历时30多年,先后实施6次大规模易地移民,累计移民120多万……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宁夏始终坚持将移民搬迁与西海固扶贫开发相伴而施,誓将穷根拔除。

“徙贫人不能自业者于宽地”,从六盘山、云雾山深处搬迁到黄河之畔的“宽地”,移民群众不再因水而困、因山而贫,“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他们兴业乐业,改写着命运。

宁夏银川市金凤区润丰村村民在蔬菜大棚里给黄瓜掐秧(2019年5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向水而迁 百万移民出深山

秦渠、汉渠、昊王渠……地处西北边陲,自古而来,宁夏地区的发展便与改水治水的移民开发紧密相关,最早可追溯至秦汉时期。

流润千年的古渠造就了宁夏北部平原的富饶,南部的西海固却仍是“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一根塑料管插进土里,等待泉水缓缓滴出,这就是固原市西吉县半子沟村村民赖以生存的水源。

“天旱时,泉水一滴一滴地出,早上六点多去排队,上午十点还接不上。”回忆起过去,已搬至银川市金凤区润丰村的原半子沟村村民王建国连连摇头,“有时还得用嘴吸,就为了水能滴快点。”

宁夏西吉县白崖乡半子沟村村民准备集体搬迁至宁夏银川市金凤区润丰村(2017年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干旱扼住了西海固人的“生命线”,发展更无从谈起。1982年,西海固又遇大旱,70%的农户不能维持温饱。自治区党委、政府再三研判,决心结合国家“三西”扶贫开发计划,将西海固部分极贫人口,搬迁到有“塞上江南”之称的引黄灌区。

1983年,开创全国有组织移民开发扶贫先河的宁夏“吊庄移民”开始。固原市泾源县多个乡镇的村庄被“吊起”,集中安置到银川市郊的“西沙窝”,这里靠近引黄灌渠西干渠。

20世纪80年代,汽车还是稀罕物,政府组织近20辆卡车来回跑。“泾源到银川400多公里,3天跑一趟,一辆车能拉7户人,很多人家带着一袋土豆就上来了。”当年的司机马占仓说,“蚂蚁搬家”式搬迁,先后有两万多移民在昔日沙窝安家。

老家苦,移民初期,迁入地条件也有限。沙荒地、盐碱地、戈壁滩……这些生地既需政府大手笔投入改造,更需移民发挥战天斗地的精神。

村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柳泉村晾晒黄花菜(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植森 摄

刚搬迁时,“西沙窝”是“一碗饭来半碗沙”。“将沙丘平整成良田,一场大风后,又良田变沙丘。经过五六年改造,沙才被降服住,移民也摸到灌区种地的门道,逐步稳定下来。”马占仓说。

一些群众被“吊”到引黄灌区,另一些群众则随着高“扬”的黄河水而迁。1998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实施。通过泵站、引水渡槽、配水斗门等不同水工建筑物协力,黄河水被层层抬升300多米,相当于扬高百层楼,注入红寺堡的亘古荒原,23万多移民陆续搬迁至此。

吴忠市红寺堡区柳泉乡移民臧卫兵从老家带来些糜子,随意撒在房前水浇地里,没想到长势“凶猛”。“在老家哪见过糜子还能长1米多高”。糜子地让臧卫兵和老乡们对未来有了憧憬。

向水逐梦,从20世纪80年代起,宁夏通过吊庄移民、生态移民、劳务移民等6次大规模易地搬迁移民,将123万贫困群众迁到宜居之地;水向人引,实施固海扬水、盐环定扬水等“生命水脉”工程,将黄河、泾河水引入干旱地区。

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刘学智说,移民通过搬迁,彻底解决了吃水难、行路难、种地难、就业难等一系列难题。

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现代纺织产业园内,移民在生产线上忙碌(6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逐梦而行 千姿生活渐次开

从缺水、闭塞的大山深处,搬迁到近水、沿路、靠城的新家园,迁徙距离虽只有几百甚至几十公里,但人们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1985年,当王昌学从隆德县老家搬到石嘴山市隆湖扶贫开发区时,这里还是大片未开垦的盐碱地。然而,在他眼中,新家遍地“黄金”,因为当地工矿企业多,打工一天能赚2.5元。

“两块五是什么概念?搬迁时我兜里只有两块钱。在老家很多人还没见过两块钱的票子!”63岁的王昌学对当时两块多钱的“含金量”记忆深刻。

这只是移入地的“初体验”,随着扶贫力度持续加大特别是精准扶贫方略的实施,这种差异感更加明显。

移民后如何就业?这是移民需要直面的问题。而对石嘴山市平罗县庙庙湖村移民而言,这却成了一道“选择题”。从服装扶贫车间到生态旅游景区,从牛羊养殖到沙漠瓜菜,多元产业并行发展,多数移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庙庙湖村村民马康福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搬迁前只能靠捡破烂为生。如今,他在养殖园区养了50多只羊,一年收入3万元。“疾病让我直不起腰,但在政府扶持下,靠劳动脱贫,我觉得腰杆是笔直的。”马康福说。

“树挪死,人挪活”,搬到新家的人们渐渐融入,生产生活愈发千姿百态。

行走于石嘴山市沐恩新居小区,孩童骑着滑板车在广场上玩耍,老人们三五成群有说有笑……这个“十二五”劳务移民安置点已与普通城市社区基本无异。

更深层次的融入体现在情感方面。一开始不少移民两边跑着、两边“吊”着,现在人们已在新家立下业、扎下根,而老家变成了心中的一抹乡愁。

王昌学的两个兄弟、一个妹妹后来都举家移民,当初阻拦他的老母亲也带着不舍搬了上来,老家“后垴村”的名字在地图上消失。“去年我回老家转了转,庄子已长满野草。”王昌学说,回去看看就行,再搬回去的想法却一点也没有。

携创而新 万颗种子万点春

改变,在移民身上无处不在,而最珍贵的是思维之变。

尽管移民第一年种糜子就大获丰收,臧卫兵却只种了一年。“红寺堡当时还是风吹石头跑,我想这里以后肯定需要大量苗木搞绿化。”臧卫兵“脑洞”一下子打开,他预判苗木产业要“火”,后来靠着种苗木攒下百万家产。

这是6月23日拍摄的位于罗山脚下的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和臧卫兵种苗木一样,许多人迁了新居,更立起新业。如今,闽宁镇的葡萄酒香飘千里,红寺堡的黄花菜远销全国,同心县的芦笋出口海外……移民区一个个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昔日荒滩荒原蜕变为产业新地标。

移民心中已逐渐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而汲取到更多知识“营养”的孩子,成为移民区更具生命力、爆发力的希望之种。

“这里的贫瘠落后消磨了父辈们一生的时光,也掠夺了我这一代。”生长在西海固的作家刘莉萍笔下的贫穷触目惊心。幸运的是,移民的孩子成功避开了贫穷的“掠夺”。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中心小学的学生在课堂上朗诵古诗(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宁夏育才中学明亮的教室里,16岁回族女生柯原正在演唱歌曲《大鱼》,歌声清亮。进合唱团,接受专家指导,登上中国国际合唱节舞台……这个少女遇到的一切美好,似乎从她和家人搬出大山就已注定。

柯原老家在中卫市海原县九彩乡,她喜欢唱家乡的“花儿” ,对着大山唱,对着牛羊唱,只是山很大,声很小,梦很远。搬到中卫市中宁县宽口井移民区后,学校的春蕾女童合唱团点燃了她的音乐梦想。后来她考入位于首府银川的育才中学,站上更大的舞台。

移民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百瑞源原生态枸杞种植基地采摘头茬枸杞(6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万千种子正在萌发,有的已抽枝长叶,结出硕果。推荐移民养殖效益更高的西门塔尔牛,建议养殖园区买地磅让养殖户称重精准投喂……移民区走出来的“85后”大学生马宏礼返乡一头扎进牛棚,磨破嘴皮子誓要引导乡亲们科学养殖。

“搞现代养殖业,科技是关键,移民区振兴最需要马宏礼这样的人才。”庙庙湖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丁光山说。

“漫过天空尽头的角落,大鱼在梦境的缝隙里游过……”随着歌声,柯原的梦想飞扬。埋下的种子终会破土,宁夏移民区也必将迎来一个个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天。

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立兰酒庄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农户在田间采摘葡萄(2019年9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宁夏同心县下马关镇窑坑子村村民在芦笋田间进行旋耕作业(2019年5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一直在减肥,从来没瘦过,这些减肥误区你知道几个

误区一

节食就能减肥

分析与建议:节食者在节食减肥前期会出现体重降低,但在中后期,由于节食者节食后能量和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前期又大量燃烧糖类和脂类,消耗了大量营养素,导致供能不足,此时机体基础代谢率会降低,身体进入减肥停滞阶段。当恢复正常饮食后,体重又会很快恢复到从前。

误区二

单一食物就能减肥

分析与建议:单一食物主要是指苹果、黄瓜、西红柿等热量较低的食物。减肥者认为此类食物热量很低,容易帮助达到减肥目的。但此类食物缺少蛋白质和必需脂肪酸,同样也会造成身体基础代谢率降低、体重反弹。

误区三

不吃主食就能减肥

分析与建议:长期碳水化合物膳食可能会造成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抗氧植物化学物质等摄入不足,且如果长期摄入富含饱和脂肪酸的肉类,容易造成血胆固醇升高,并会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生风险。

误区四

纯蛋白粉减肥效果好

分析与建议:不同年龄人群每日对蛋白质的需求都有推荐摄入量,并非越多越好。当摄入的蛋白质过量时,多余的蛋白质难以分解,会加重肾脏负担。且单纯吃蛋白粉容易造成其他营养素缺乏,不利于身体健康。

误区五

练哪里哪里瘦

分析与建议:腹肌不是练出来的,而是露出来的。最重要的是把盖在上面的脂肪消耗掉。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可以增强核心力量,但减脂效果差。

误区六

运动后只喝运动饮料

分析与建议:若运动时或运动后用运动饮料补充能量,很可能把刚刚消耗掉的热量又喝回来了。运动员在特殊情况下是需要运动饮料的,但对于大多数锻炼者来说,水是最好的饮料。

误区七

吃减肥药快速减肥

分析与建议:减肥药作用主要有抑制食欲、增加身体水排出量、增加胃肠蠕动加速排泄等。以上几类减肥药都有达到减轻体重的效果,但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身体健康。

误区八

运动后放开吃

分析与建议:不管是健身还是减肥,都要遵循“三分练、七分吃”,正确的饮食在运动减肥中作用巨大。在运动的同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蔬菜和水果都应该适量摄入。

转自:大众健康杂志微信公众号

文: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社卫中心 吴仿东

来源: 健康报

当向往的生活成真:一对80后情侣的七年里山生活

距离北京市区70多公里外有片山区,那里远离都市的人潮楼宇,一半以上几乎是荒野。

2014年,两个80后青年来到这里安了家,自此开始了自耕自食的里山生活。“里山”并非地名,它源自日文“Satoyama”,指的是位于山地和平原之间,融合社区、森林和农业的生态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山林、草地、农田、屋舍毗邻,人是大自然的一员。

这两名“里山客”相识于挪威,都有生物学教育背景,可以说因“自然”而结缘。毕业归国,两人先后加入环境保护类公益组织,虽说生活在城市,但很多时间都在乡下度过,也曾在北京郊区租了块地方,当了三四年农耕生活“练习生”。两人觉得不过瘾,这才有了日后真正的里山生活。山林之间无人到访时,两人便以“长角羚”和“蚊滋滋”相称,也算是融入自然的一种方式。

不过,里山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容易。现代化的便捷没能在他们的身体内留下太多关于劳动的肌肉记忆,即便有着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可在自然面前,依然退回学徒模样。刚来时分不清锄和镐,因为没经验,热炕变成了火坑,村里大叔见状摇摇头,只得安慰说:“知足吧,房还在。”自来水不再自来,旱厕需要自己打理,这些都得从头做起。好在大自然还算和气,你保持谦卑,日复一日间总能找到一种平衡。

相比于外在的技能,真正需要调试的反而是内在的节律。刚上山那段日子,两人沿袭着城市的节奏,日程表密密麻麻,时常忙到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在生机勃勃的自然面前,那种“废寝忘食”显得格格不入。也许,努力“好好吃饭”才是两人真正学着与里山中的自然节律同频共振的开始。他们将七年山野生活写成了《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一书,以下内容经出版社授权,摘编自该书中“里山技”一章,内容有删减,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文中所用插图均来自该书。

《土里不土气:知识农夫的里山生活》,作者: 长角羚、蚊滋滋 著 / 蚊滋滋 绘,版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 活字文化 2022-4

遇上“猪队友”,热炕变火坑

在山上我们有两个厨房系统,一个藏在生活小屋里,室外天气不好时用作备用厨房,另一个散落在门前香草花园里,使用土、石、砖等材料直接垒砌于土地之上,故也称“大地厨房”。当烹煮之火熄灭,经过一番归置清理,取暖之火又要点燃。

许多时候,里山的日子看起来有些烦琐,但滋味又蕴藏在琐碎之中。引一句家里长辈的名言:生活过的就是这个麻烦劲儿!在山上,烧炕便是其中的一件麻烦事儿。炕是北方人用柴火烧热的冬季暖床,烧炕要激活柴与火这对老搭档,泥土的加盟也让火的神力持久绵长,使得疲惫了一天的农人能够枕着热炕睡个好觉。当然,炕最终还是靠人来烧,再好的炕遇上猪队友,也只能变坑。下面便是让我们在村里声名鹊起的烧“坑”故事。

那是上山第一年的立冬时节,一场小雪把拉秧后裸露的田地轻轻遮蔽,给入冬的荒凉带来了一丝惬意。那段时间闲来无事,每日除了照顾鸡羊,趁着天光,我俩总会走入雪地观察野生动物们纵横交错的小脚印,并尝试像柯南一般,还原各种脚印背后的唯一真相。待回到屋里,每天必做的事,除了做饭,便是烧炕。

那时我们屋子里使用的还是旧日留下的“连灶炕”,这种炕与灶台之间的烟道是连通的,通过烟囱拔风,灶台烧火做饭产生的热烟气,会先通过烟道进入炕体内部,逐步把炕加热,再通过烟囱排出。

连灶炕结构。

厨房烧柴火,卧室睡大炕。虽说在这连灶炕中,灶和炕的下部有烟道相连,但彼此间还是被一墙区隔,分属于厨房和卧室两个空间,俗话说“隔着锅台上不了炕”,指的就是它。那时,作为炕龄不足一年的小白,我们刚刚对烧炕有了点感觉,正在瘾头上。一日午间,也不知是因为雪后气温骤降,还是头两天收获了几根旧木窗框有点嘚瑟,烧炕时我竟一股脑把它们全添了进去,之后便和衣而卧,这一躺就是俩小时。最后也不知是自然醒还是热醒,总之当时感觉炕烧得挺热,头睡得发蒙。由于下午还要赶羊下山,临走前我匆忙看了一下灶膛,确认木窗框都已化成炭灰,便踏踏实实地出门了。一个下午的忙乱后,我们留在村里的朋友家谈天说地,一直晃荡到天黑才往家走。

刚回到山上时,我们并没察觉出异样,直到打开屋门,一股焦煳的味道扑面而来,才意识到了不对劲,连忙打开手电。只见厨房里浓烟弥漫,空气中飘散着飞灰,坏了!是不是炕给点着了?顾不得多想,我们赶忙一边备水,一边叫人,场面相当刺激,忙碌的一天从烧火开始,以救火告终。经过村里两位英雄大叔和我俩的一番努力,一个来小时后,火总算给控制住了。

这时,我憋了口气再赴卧室,只见四壁黢黑,午睡的大炕已然变成了大坑,所剩无几的吊顶下,歪斜耷拉着几根烧焦的线管,似在默念:“猪队友,欢迎回家!”次日清晨,烟气散尽,我们一伙人又对事故现场进行了仔细勘查,屋子里一明两暗三间小房,其他两个房间只是被烟气熏了一遍,物品表面统统挂了层黑,但好在没有遭遇明火。火源果然还是来自卧室,万幸的是我们头两天刚把屋子的木窗框换成了断桥铝的,加上临走时关闭了卧室门,房间密闭使得失火的屋内氧气得不到及时补充,没让火势迅速蔓延。还记得当晚灭火时,我刚一打开卧室门,屋里的小火苗瞬间变大,应该就是又进了空气的缘故,二话不说,一桶水浇上去,才算了事。

虽没酿成大祸,但烧个炕怎能把房点了呢?

要说明白这件事,先得介绍下这炕的结构。由下到上,炕底部地面上垒砌的若干砖垛子负责为炕面提供支撑,砖垛的顶部沿东西方向架上钢筋,南北方向再往钢筋上铺上密密的粗树枝。基本结构有了后,用本地的土加水和泥,再掺入铡短的麦秸,制作出稠糊的麦秸泥逐步挂到树枝上,最终抹出厚度约5厘米的炕面。炕面晾干之后刮一层腻子,再往上就是躺人的炕席啦。可别小看最后抹的这层泥,它才是火炕的精髓。由于土这种材料本身吸热慢,放热慢,蓄热能力很强,制作成厚厚的炕面后,烧一次炕可以一晚上保持热度。比较而言水泥材料则是热得快凉得也快,不太适合用来抹炕。再加上泥土可以就地取材,门口挖土,屋里抹床,睡在火炕上就如同躺在温暖的大地上一样放松自在。即便哪天真的用不上了,炕土还可以归还自然,没有负担。

当我们神游在已故火炕曾经的美好之时,身边大叔的一席话,把我们的元神又拽回了眼前的小黑屋:“你俩可真行,柴添这么多不说,炕头是不是还压着棉被呢?”看着炕头的棉被残骸,我俩点头如捣蒜,难道我们犯的错误还不止一个?大叔接着说:“炕头的位置离火近温度最高,棉被压着,热散不出来,那还好的了?”听罢我俩茅塞顿开,原来是窗框和棉被这套组合拳击出了冬日里的这把“无名火”,今后可得长点儿心啦。

后来听得多了才知道,以前在村里,老式炕被燎着的不是一家两家,我们不是个案。当然因为这个把房给点了的并不多见。想想也是,家里炕烧成那样,还能在上面愉快酣睡,心无旁骛地外出放羊,说起来我俩真是人中龙凤啊。就这样,劲爆的消息不胫而走,村子里的大叔大婶见到我们都会不厌其烦地强调烧炕的注意事项,偶尔也安慰一下:孩子,知足吧,房还在。

正所谓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场火一方面让我们的经验短期暴增,另一方面也督促我们不断改进。承蒙村里师傅们的精湛技艺,我们搭起了一个2.0版的新式吊炕。为了增加安全性,也避免室内灰大反烟,原来的连灶炕变成了不再与灶台相连的独立炕,烧柴口从室内改到了室外;炕底部被抬升“吊起”,离地设计让热量散失减少,节省了用柴量;曾经的树枝和钢筋换成了浇筑的水泥板,让炕体更加坚固;为让走烟顺畅,并充分利用热量,连炕内烟道的格局也进行了重新排布。

大地烤窑。每次烧窑时建议统计消耗细柴和粗柴的数量,同时过程中多用测温枪监测窑温。避免达到目标温度时,窑内仍有多余未充分燃烧的粗柴,让温度继续升高,最终导致冒险撤火的尴尬。当窑烧至目标温度时,停止添柴,将窑内木炭推向四周,待窑体温度缓慢下降。此时中心位置可依次烘烤不同温度要求的食物。

在这么多变化中,唯一不变的是炕面抹泥的传统技艺。不断学习后,我们逐步把这种土与火的相处方式拓展开来,大地烤窑便是如法炮制的结果,只不过这次不是人躺在炕上,而是把披萨塞进“炕”里。

无论烹煮食物还是燃起土炕,总之,务必好好吃饭,认真玩火。

旱厕3.0,不臭不脏没苍蝇

还记得里山生活的头一年,我们刚从城市迁居山野,凑到了自然的跟前—往日只能心心念念,如今得以常伴左右,那个澎湃的小心脏啊,多少天过去了还是怦怦直跳。不过,没等这股新鲜劲儿过去,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对我们叉腰皱起了眉头。亟待修缮的房屋,等待开垦的田地,大大小小的事项多如牛毛,瞬间都砸到了两个懵懂小青年儿的脑袋上。但活儿总得一样一样干,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很快排出了优先序,有趣的是,两人心中的No. 1 不约而同都是修厕所!

山上的水源来之不易,我们可舍不得拿吃的水冲厕所,所以不想使用抽水马桶,最终选择了“旱厕”。一听到这两个字,许多人脑子里便“嗡”地一下回溯起乡村生活或是旅途中如厕的尴尬经历,现在提起来,大概也是眉头紧锁,不堪回首吧。我俩也一样。

旱厕如此可怕,为何我们还要执意选择呢?难道为了省水,连如厕的基本感受都不考虑了吗?区别于传统旱厕,我们在山上使用的是: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旱厕中选择的是一种特制蹲便器,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可以将大便和小便自然分开,即干湿分离,再进入各自的收储装置分别存放。其中的大便部分,每次如厕后需要使用木屑覆盖,离开前盖上盖子就算大功告成。

分集式生态旱厕。

看似操作简单,带来的变化可不容小觑。首先,粪尿分离后,兵分两路导引至室外,小便产生的带有刺激性的氨气随之导出;其次,大便不再与小便液混合,加上有干燥木屑覆盖和良好的通风,臭臭的味道也消失无踪。就连苍蝇们看到这样的“干便便”也会直翻白眼,这种栖息环境的改变,让它们不得不考虑换个地方生儿育女。这样一来,伙伴们在如厕时,眼前除了点木屑外再无其他,心情似乎也跟着清爽起来。不仅如此,盛夏时节里,覆盖着大便的木屑中间还长出过大大的蘑菇,让当时的我俩围着便器兴奋观察了好半天,这种物质循环的感觉真是棒极了!

其实,这种人与土地间美妙的物质循环曾是父辈们再自然不过的生活日常。早年城市中每日从厕所产出的“污物”,都会通过勤快的淘粪工走街串巷收集,最终流向市郊的菜田变为宝贵肥料。正所谓“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营养物质回到了土地,种出的蔬菜再返回城市的自由市场供应市民的菜篮子。但如今,这样的循环随着城市的发展已然停摆,“集约化”的处理系统,并没有让人粪尿朝向回归土地的目标,反而让这些养分沦为遭人嫌弃的麻烦,费工费时的处理之后仍然被弃置荒废。

生态旱厕内部功能示意图。

这样的变化同样发生在山下的乡村,村容村貌越来越干净卫生,离土地最近的农民们也追求着越来越方便的生活,农家的旱厕逐渐变成了和城市一样的冲水马桶,再加上化肥普及,家家厕所里曾经的“宝贝”,如今基本回不了土地老家了,想想真是莫大的遗憾呀!这也是我们在山上坚持使用生态旱厕的重要原因。人粪尿在这里被唤回了生机,通过与木屑混合,催生了微生物的发酵过程,转化成为春季给果树施用的肥料,最终变回一颗颗美味的鲜果。

正如里山生活中的许多技能,只有多动手多实践,才可能不断精进。我们的厕所也在几次迭代中逐步升级。上山之后,我们陆续修过三个生态旱厕,即帐篷厕所、半室外户厕及3.0版“女王宝座”户外厕所(建设期间以女将为主,故取此名)。它们大体都是基于干湿分离的原理构建,但细节的不断提升,让使用效果不断优化。

生态旱厕(外部)围护结构示意图。

在旱厕的每一次迭代中,技术本身都不是最困难的。多年的“所长”经历让我们深有体会,好用的生态旱厕只谈技术不讲行为等于“耍流氓”,人的自觉维护远比技术的花样翻新重要。这里说的人可不止我俩,时至今日,山上众厕的良性运转,“不臭不脏没苍蝇”的美好体验,有赖于使用过它们的每个人。人人都希望踏进一间干净的厕所,而每个人又会成为下一个使用者,不是吗?这些年下来,我们很高兴通过这样的生态旱厕,把自己带到山上的“污物”妥善处置,重归循环,不断滋养着年复一年的生活。里山上的日子,把人的位置放对了,自然其实很好相处。

自来水不自来,水本自由好借还

城市中,家里使用的水被称为自来水,这个名字很妙,小时候虽不太明白它的含义,却一下子就记住了。因为每当需要的时候,只要打开龙头,水便会源源不断地自己流出,然后从另一个窟窿慢慢溜走,不知去向。这种便捷感,一度让我觉得水就是这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并且用之不竭。即便后来对自来水的含义有了更多了解,也身体力行懂得珍惜使用,但出于长期的惯性,我始终不曾想过自来水不自来的日子会真的到来(当然,我指的不是停水),直到离开了熟悉的城市水网,一切需要自己安排,才真正对水有了感觉。这里说的便是在山上生活水从哪来,到哪去的故事。

先说“上水”,供给稳定、质量可靠的水源,是生活的基本保障。由于我们住在干旱少雨的浅山地带,周边既无河流也无山泉,唯一的地表水就是低洼地面在雨后形成的大小水坑,充其量供鸟儿们嬉戏玩耍。在山上生活,真正的上水其实来自百米深地下。这些深层的水源通过机井房的水泵被抽到地表,再经由4寸(内径约100毫米)的地下水管输送到我们家,这个过程为“叫水”。

紧接着问题来了,毕竟是用于灌溉的水管,这么粗的管径,这么大的水压,根本无法与自家水池中小小的4分(内径约15毫米)龙头直接接驳。再说,叫水是按照小时计费,水泵更是邻里之间轮流使用的公共设施,也不能一直为咱家开着呀!

没有了随叫随到的自来水,我们便开始学习使用水窖,将每次叫来的水进行储存,供日后慢慢使用。我家的那一口水窖由水泥浇筑而成,被埋在农舍上方的梯田里,是先前的农人留下的宝。它的容积大概30立方米,如同一栋挑高2.5米的楼房里一间12平方米的卧室大小,可储存30吨水。如果仅供生活,足够我俩用上很久,但一掺和农事,一窖水浇不了两三回就没。

水窖。在方便补水的前提下,水窖应选在尽可能高的位置,便于通过自然高差产生势能,将水流输送到低处的人居设施中,并保证一定水压。

水窖顶部有小小的开口,位于地面以上,平时大部分时间都会封闭起来,避免灰土进入,只在每次补水时打开。水一旦入窖,便享受起土层和水泥层的隔温保护,在低温避光下静置,这种环境既不利于微生物滋生,又让杂质得到沉淀,经过长时间的保存,水质依然良好。我们的农事和生活用水大部分都是引自这个水窖,这样一来,往日的自来水变成了“自存水”。

但即便如此,也免不了有“不来水”的时候。还记得上山第二年,等到要春灌了,我们才发现水窖已几乎见底,不得不仓促安排叫水。不巧机井房的设备刚发生故障,不仅水叫不成了,损坏的配件还要约一周时间才能修好。

正是这次“不来水”的深刻教训,让我们坚定地要为上水寻找备案,以增强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一番研习之后,决定把眼光从地下转到天上,试着向老天爷收雨水!不过,我们并没有为此兴建什么大型设施,只是充分利用起库房、钢棚、鸡舍这些已有建筑的屋顶,进行雨水收集。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屋顶自身的坡面,将下雨时屋顶的雨水导引至一侧的接水槽中,经过简单过滤和沉降,最终将相对洁净的雨水导入收集桶中储存。这些雨水,不仅让我们更从容地应对突然的停水,还可辅助用于平日里的浇灌、动物饮水和日常清洁。自从来了雨水,我们每年叫水的频率也降了下来。用水轻松了,生活似乎也跟着变得舒缓。时至今日,每次使用收来的雨水为蔬菜浇灌时,心里还会美一下,这不才是真正的“自来水”吗?

居室外侧装有负责收集雨水的装置,一颗灵性的紫苏种子不知何时对准装置的弃流管出口安了家。

比起苦难的上水,下水倒是多出几分惬意。上山伊始,面对周围干旱的环境,我们很想在房前营造一片湿地,让园里的小气候更加湿润怡人,同时,也在这农地之间保留一片隐蔽之所,让本土的动植物在大太阳天儿里有个歇脚的阴凉,供它们繁衍生息。不过,想在旱地当中建绿岛,充足的供水是关键。既然水窖里的水舍不得用,为什么不用生活灰水(不含粪尿的生活废水)和自然雨水的组合供给这片小湿地呢?想到这里,我们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人工湿地建设就从这“下水”开始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如果说上水如同有朋自远方来,这来都来了,住也住了,离别时自当好好送上一程。只是水窖中存储的水经过我们的使用,不免混入一些头发皮屑、衣物污渍、食物残屑,为避免它们在下水管中长期淤积造成堵塞,我们先将这些生活灰水引入一个坐进地面一人来深的水泥池中。

这本是老一辈建设的农药稀释池,戳在屋旁边已经很久,一直没想到能做什么用,这回经过一番改造,正好变身成生活灰水的沉降过滤池。

在沉降池中,利用物质的不同密度,让一部分比水重的杂质先沉淀到池底。溢流出的水再进入装有粗糙不规则石子的过滤池,后者一边对悬浮于水中的杂质进行拦截,一边又利用附着在石子表面的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过滤分解。这些方法乍听起来挺唬人,实际却是自然中再寻常不过的“水处理”小土招,我们这也就是“像不像三分样”吧。当然,我们在山上都会使用植物成分的洗护和洗涤用品,这样一来灰水中的成分相对单纯,经过简单的沉降过滤后,便可直接流入门前人工开掘的低洼之地。

里山生活上下水运作示意图。

送水千里,终须一别,有了平日生活灰水的持续滋养,再加上被低洼留住的雨水助力,植物在门前自由生长,高低错落,鸟类、昆虫和两栖爬行动物也常常光顾,几年下来,门前洼地已变成野性十足的小湿地。最初随意种下的几棵芦苇,甚至成了一大片随风摇曳的“芦苇荡”,每每我们路过总感觉心旷神怡。就这样,“下水”的终点,渐渐成了小湿地的植物们“上水”的起点,这寂静无声的传递,实在妙不可言。

随着这条“上下水”管道的接通,我们试着将生活慢慢汇入自然的律动当中。无论是上天入地,百川归海,还是在我们的身体里走走停停,水本就是这样在万物间自然地来去,从来不专属于谁。我们愿在这样的川流之间,做回谦卑的过客,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原文作者/长角羚(赵天晓),蚊滋滋(张赫赫)

摘编/申璐

编辑/张婷

导语校对/卢茜

疫情期间消防安全提示,请查收

防疫 防火

消防安全提示

疫情反复

打破了城市往日的繁华

除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平凡英雄

每一位居家“静止”的市民

也在为抗疫做贡献

宅家抗疫不添乱

消防安全不能忘

疫情期间居家时间长

更要注意家庭消防安全

家中常见的火灾隐患有哪些?

家中常见火灾隐患

隐患一:电器故障引发的火灾

部分家庭客厅、卧室有很多接线板,而且对接线板的最大承受负荷没有注意,插头插满插座,容易造成接线板负荷过大,引发火灾。

隐患二:用火不慎导致火灾

厨房煮饭时,长时间无人看管,会造成锅内饭菜干烧,从而引发火灾。燃气管道、灶具老化破损,发生燃气泄露,遇到明火,可能会引发燃烧甚至爆炸。

隐患三:堵塞生命通道的危害

有些人会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楼梯间,这既影响通行,又增加了不安全因素。一旦发生火灾等险情时,作为生命通道的安全出口被堵塞,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部分人喜欢将杂物堆放在楼梯间,一旦发生火灾会有助于火势蔓延,产生大量毒气,影响人员逃生!

隐患四:注意隐形杀手

家中如果有人抽烟,未熄灭的烟头被丢弃后,一般能继续燃烧一到四分钟,这段时间,足够引燃许多易燃物品。

许多人在使用电吹风、电熨斗等电器时,不注意及时关闭,会随手一放,如果有衣服、毛巾等物品覆盖,会在短时间内引燃,造成火灾。

那么

如何防范家庭火灾

安全用火用电呢?

消防安全指南↓↓↓

以下防火安全小提示要牢记!

01

居家防火小课堂

居家防火

一、消防通道畅通

疫情期间,派人员驻守出入口采用科学、正确的方式防控,不要占用、堵塞消防车通道,保持消防车通道畅通。

二、安全使用酒精

浓度75%的酒精易燃易爆,居家消毒使用时,应远离明火;存放时要远离火源热源,放置在通风阴凉处。

三、及时清理家中、楼道杂物

清理楼道、阳台、屋顶、房前屋后的可燃物,不占用、堵塞、封闭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家中勤开窗通风,多洗手。

四、注意用电安全

不要乱接乱拉电线,不要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要经常定期检查电气线路,防止老化、短路、漏电等情况,发现隐患及时清除。

五、居家注意燃气安全

不要随意改造燃气用具供气管道,及时清理油烟机内油污,发现燃气泄漏时,要立即关紧阀门和开关,打开门窗, 不能使用明火、触动电器开关或拨打电话等。不要卧床吸烟,不要将未熄灭的烟头等带有火种的物品扔到垃圾道内。

六、油锅起火盖锅盖

油锅起火后,要立即将锅盖紧紧盖上,或将切好的蔬菜倒入锅里,或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这样可使燃烧因缺氧而停止。油锅起火不能用水扑救。

七、电动车严禁入室

电动自行车不要乱停乱放,严禁在建筑内公共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和户内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

八、外出离家勤检查

离家出行或睡觉前要检查电器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防止因疏忽生火灾。

九、弱势群体多关怀

加强对独居老人、老弱病残人员的监护与关照,多检查室内燃气、电、火源,及时消除隐患嘱咐提醒宣传消防安全注意事项。

十、消防设施莫乱动

爱护楼内消防设施,发现擅自挪用、拆除消防器材,以及埋压、圈占消火栓,占用消防车通道等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要及时劝阻、制止。

十、火灾拨打119

发现火灾时,应当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准确讲清起火单位、所在地区、街道、房屋门牌号码、起火部位、燃烧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以及所使用电话的号码。

十一、火灾隐患打12345

发现火灾隐患可拨打12345举报投诉,发现火情要立即拨打119报警,积极配合消防人员开展灭火救援工作,及时消除隐患,把损失降到最低。

疫情防控关乎您和家人

及全社会的健康安全

在疫情防控期间

请注意日常用火用电用气安全

为家人和孩子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来源: 聊城消防

热搜第一!阳过后,千万要警惕这个疾病

近日,网上流传的各种说法

引起“阳康们”的新一轮忧虑

“阳了第四天,今天突然心跳加快

动一下容易心慌,需要就医吗?”

“我的心跳每分钟120多下

是不是得了心肌炎?”

“阳过后小心病毒性心肌炎”话题

一度冲上热搜榜第一

那么“阳康”后到底能不能锻炼?

病毒性心肌炎是咋回事?⬇️

1

病毒性心肌炎是什么?

临床上,心肌炎多数由病毒感染所致,普通感冒也可以诱发。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主任医师贡鸣表示,有研究证明,感染新冠后,我们发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概率会升高。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较罕见但致命的新冠并发症,主要症状是发热、呼吸困难以及胸部不适。在感染新冠后,病毒会侵入心肌细胞,或引起免疫系统过度激活,有较小概率会引起心肌炎。在新冠感染的急性期进行运动会加速病毒复制,增加罹患心肌炎的风险。所以在感染新冠期间,大家不宜运动。

2

40岁以下青壮年要警惕心肌炎

哈尔滨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周大亮提醒,心肌炎一般发生在病毒感染的三周内。心肌炎发病人群是儿童和40岁以下中青年居多,轻的患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也可以表现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活动受限,重的患者可以出现心力衰竭,甚至是心源性休克。

3

什么样的情况要怀疑是病毒性心肌炎?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表示,病毒性心肌炎死亡率在70%以上,心肌炎,也就是心肌的炎症,症状包括呼吸急促、胸痛、运动耐受下降和心律不齐。

病程可能持续数小时到数月不等,严重的并发症如由于扩张型心肌病或心力衰竭引起的心脏骤停。如果有心慌、胸闷、气急等不适,需要提高警惕,建议及时就医,做个心电图和抽血检查。一般爱熬夜的年轻人更容易得爆发性心肌炎,不及早发现的话容易引起心跳骤停、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建议在感染后的两周内注意休息,多睡眠,不做剧烈活动。

如自行单独居家隔离时,最好与身边的亲朋好友随时保持联系,便于出现不适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病毒性心肌炎根据程度轻重,分别有以下表现⬇️

早期心肌炎:

表现为疲乏无力、胸闷气短、心悸、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胸痛等;

轻度病毒性心肌炎:

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缓慢等症状,一般可通过心电图发现心肌缺血改变;

重度病毒性心肌炎:

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可达70%~80%,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或猝死。

4

充分休息有助于心肌炎痊愈

专家提醒,心肌炎好发于年轻人。当人处于高压之下、疲劳过度,再受到感冒或肠道等病毒侵袭,就容易诱发心肌炎。

医生建议,出现症状要休息并及时就医,大部分心肌炎患者通过休息可痊愈。但是极度免疫低下或是极度免疫过激而产生的爆发性心肌炎,会对心脏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出现心脏衰竭。爆发性心肌炎的致死率较高,需使用ECMO及时救治。

病毒是如何造成心肌炎的,戳↓↓

具体建议:

①没有病毒感染的一定要注意防护,勤通风,勤洗手。

②增强免疫力,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保证充足睡眠。

③已经病毒感染的尽量不做剧烈运动,注意防护,避免二次感染。

5

抗原转阴后,多久能锻炼身体?

在感染期间,病毒会对我们全身各个器官进行攻击,转阴后这些器官仍需要时间进行修复,所以有些人会感觉身体很疲乏,这时候过早开展运动,可能会加重肺部、心脏等器官损伤,造成心肌纤维化,甚至心肌炎的发生。

建议大部分轻症患者症状消退后两周内,不要健身锻炼,可以适当散散步,活动下筋骨,但千万别高强度运动。

阿消提醒

当前仍然处于冬季呼吸道感染病高发期

许多人会选择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但酒精在通风不好的情况下

遇火会燃烧甚至爆炸

所以大家要谨记

家中避免大量喷洒酒精消毒

也不要囤积大量的酒精

戳视频,学习如何安全使用酒精!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国家应急广播、福建消防等

▌编辑:廖梓雨 ▌校对:张伟杰

▌审核:邢慧敏

▌投稿邮箱:2446779535@qq.com

  • 相关游戏
  • 最新游戏
  • 发表评论
手游排行 新游中心 热门专区 手机软件APP下载
网游排行榜 游戏攻略 网游下载 安卓软件APP下载
单机排行榜 手游礼包 单机下载 苹果ios应用下载
安卓排行榜 新游视频 手游下载
苹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