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门户网站!

游戏更新 | 安卓游戏 | 苹果游戏 | 推荐游戏 | 软件更新 | 文章更新 |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 → 《梦想季第四个任务(2022年终盘点:这一年,我们逐梦寰宇、太空安家)

梦想季第四个任务(2022年终盘点:这一年,我们逐梦寰宇、太空安家)

2023-02-22 17:33:58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梦想季第四个任务文章列表:

梦想季第四个任务(2022年终盘点:这一年,我们逐梦寰宇、太空安家)

2022年终盘点:这一年,我们逐梦寰宇、太空安家

9月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刘洋(左)结束出舱任务正在返回的画面。新华社发(李杰摄)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图为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人员在称量月壤。

新华社发(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供图)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 彭源摄

星河浩荡,逐梦九天。乘着梦想的翅膀,2022年的中国,用一次次壮美的腾飞和不懈的探索,在遥远而神秘的太空中,不断留下创新的印迹。

从神十三与天和核心舱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到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建成;从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成功“问天”,到载人飞船与货运飞船形成“天作之合”;从航天员可以在太空驻留半年之久,到两个乘组的六位航天员太空会师……这一年的中国航天,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加速度”,也为中国载人航天在而立之年铸就了时代的丰碑。从此,属于中国人的“天上宫阙”有了清晰的模样。

月壤研究、火星探测……中国探索宇宙的脚步还在继续,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发现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

神十三返回地球

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完美收官

秋浓如酒时一飞冲天,春暖花开季载誉归来。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时隔183天后,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顺利出舱,重回地球的怀抱。

从16日0时44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分离,到9时56分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降落,此次天地穿行,创下了中国航天员从太空返回地球的最快速度纪录。

这个纪录,仅仅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创造的诸多航天纪录之一: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这是我国载人飞船在太空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2021年11月8日,王亚平成为中国首位执行出舱任务的女航天员,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太空行走第一步;2022年1月1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遥远的太空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这是中国人首次在太空跨年,也是中国人首次在自己建造的空间站里欢度元旦。

渐入佳境的航天员,将更多的“首次”纪录书写在2022年。1月6日,我国首次利用空间站机械臂操作大型在轨飞行器进行转位试验;两天后的1月8日,航天员首次通过手控遥操作完成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的交会对接……

中国人在太空一次次迈出的一小步,汇聚成了中国航天的一大步。

神舟凯旋,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也是第6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顺势拉开了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大幕。

中国航天,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

“祝融号”发现火星水活动迹象

为揭示火星奥秘提供线索

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火星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吸引着人类探寻的目光。中国“祝融号”火星车的到来,为揭示这些奥秘不断提供线索。

5月11日,《科学·进展》发表了一项关于火星水活动的重要研究成果。我国科学家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数据,在地质年代较年轻的“祝融号”着陆区发现了水活动迹象,表明火星该区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矿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

这标志着“祝融号”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巡视器上的短波红外光谱仪在火星原位探测到含水矿物。

“‘祝融号’在地质年代较为年轻的着陆区发现水活动的迹象表明,亚马逊纪时期的火星水圈可能比以往人们认为的更加活跃。这一发现对理解火星的气候环境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洋说。

研究团队还利用“祝融号”火星车获取的短波红外光谱和导航地形相机数据发现了岩化的板状硬壳层,其中富含含水硫酸盐等矿物。据推断,这些硬壳层可能是由地下水涌溢或者毛细作用蒸发结晶出的盐类矿物,胶结了火星土壤后经岩化作用形成的。

“祝融号”的火星探测之旅捷报频传。9月26日,“祝融号”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实施的全球首个雷达探测结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此次研究发现,火星车着陆区表面约10米厚的风化层下,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沉积层序,这可能反映了距今35亿—32亿年以前多期次与水活动相关的火星表面改造过程;如今该区域火星表面以下0—80米未发现存在液态水的证据,但不排除存在盐冰的可能。

神十四出征

开展一系列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夏风微拂,为神舟飞船送行。浩瀚苍穹,盼飞天英雄到来。6月5日10时44分,惊天动地的巨响过后,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从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飞赴苍穹。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3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第3次载人飞行任务。

这3名航天员在轨迎接了两个空间站舱段、1艘载人飞船、1艘货运飞船的来访,与神舟十五号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交接班,见证了货运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最快世界纪录等众多历史性时刻,并利用任务间隙进行了1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并开展了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问天实验舱成功“问天”

让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风险更加可控

扬帆星河,逐梦九天。7月24日,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成功“问天”。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4次飞行任务,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

问天实验舱由工作舱、气闸舱及资源舱3部分组成,是我国迄今最大单密封舱体。舱内设有3个睡眠区、1个卫生区。完成对接后,中国空间站的“床位”数增加到6个,为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2个乘组、6名航天员实现“太空会师”奠定基础。

问天实验舱是一个集平台功能与试验载荷功能于一体的“全能型选手”。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互为备份,关键平台功能一致,可以完全覆盖空间站组合体的工作要求。也就是说,在天和核心舱“想休息”的时候,问天实验舱也能“带你一起飞”。

除了保障航天员在轨长期驻留,问天实验舱还提供了专用气闸舱和应急避难场所,让中国空间站的在轨运行风险更加可控,在轨长寿命运行更加可靠。

在试验载荷功能上,该舱装载了8个实验机柜、22个舱外载荷适配器,就像是把一个大型科学实验室搬到了太空。问天实验舱的能源管理系统十分强大,自带高性能“发电机”与“配电器”。

空间站在轨建造完成后,天和核心舱的一个太阳帆板转移到问天实验舱资源舱尾部。天和核心舱专注于空间站管理工作,而问天实验舱则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发电站”。

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成功

为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8月26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升力式亚轨道运载器重复使用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飞行试验采用的运载器,经健康检测维护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点火垂直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亚轨道飞行,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成功实现我国亚轨道运载器的首次重复使用飞行。本次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有力推动了我国航天运输技术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的跨越式发展。

早在1年前的7月16日,亚轨道重复使用演示验证项目运载器就曾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起飞,按照设定程序完成飞行后,平稳水平着陆于阿拉善右旗机场,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发展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是我国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可作为升力式火箭动力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子级,集多项航空航天技术于一身。该项目的成功,为我国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航天运输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梦天实验舱发射

打造空间技术应用研究“梦工场”

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升空,打响了我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收官之战。11月3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构型组装完成。

乍一看去,梦天实验舱与问天实验舱“长得很像”,但前者更加浑圆、流畅。梦天实验舱的4个舱段中,工作舱通过对接机构与核心舱相连,是航天员舱内工作与锻炼的地方,也是安装舱内科学实验柜的地方;资源舱安装对日定向装置和柔性太阳翼;货物气闸舱和载荷舱则采用独特的“套娃”设计,即气闸舱藏在载荷舱的“肚子”里,是货物进出舱的专用通道。

“如果把问天实验舱比作‘国际机场’,梦天实验舱就是‘国际货运港口’。”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总体副主任设计师孟瑶介绍,梦天舱配置了独有的载荷转移机构和全自动滑移的方形舱门,载荷可以自动进出舱,不再只依靠航天员“带货”,大大突破了出舱次数、载荷数量与大小的限制。

与“问天”不同,“梦天”不再配置再生生保系统以及睡眠区、卫生区,而是作为专属“工作舱”,可以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研究实验和新技术试验。科学家将它称为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的“梦工场”。

梦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上载荷支持能力最强的舱段,舱内配置了13个标准载荷机柜,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可支持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燃烧科学、基础物理以及航天技术试验等多学科方向研究。

同时,梦天舱舱外还配置了37个载荷安装工位,特别是载荷舱上配置了2块可以在轨展开的暴露载荷实验平台和1个固定式暴露平台,从而可以进行更加彻底的“太空环境”实验。

一次飞行任务3次出舱

验证相关支持设备功能性能

“感觉地球就在我的眼前,这么近,向我扑面而来。”9月1日18时26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打开问天实验舱气闸舱舱门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随后,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

此次是航天员首次从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由小机械臂辅助实施的出舱活动。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天地间周密协同、舱内外密切配合,先后完成了问天舱扩展泵组安装、问天舱全景相机抬升、舱外自主应急返回验证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检验了航天员与小机械臂协同工作的能力,验证了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和出舱活动相关支持设备的功能性能。

此次出舱活动,创造了多个“首次”:航天员陈冬、刘洋首次执行出舱任务;航天员首次从气闸舱出舱,出舱口更“宽敞”;首次采用小机械臂转移航天员……

此次出舱只是神十四乘组出舱任务的序曲。9月17日和11月17日,该乘组又分别执行了一次出舱任务。

第三次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完成了天和核心舱与问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天和核心舱与梦天实验舱舱间连接装置安装,搭建了一座三舱间舱外行走的“天桥”,航天员蔡旭哲通过“天桥”实现了首次跨舱段舱外行走。

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

创世界最快交会对接纪录

满载货物飞天云霄,跨越星海奔赴天宫。11月12日,随着海南文昌海岸上急速升腾起一股壮美的白烟,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在长征七号遥六运载火箭的稳稳托举下,成功发射。

从按下发射按钮到与空间站交会对接,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仅用了2个小时,实现了“太空货运专列”到“太空货运高铁”的华丽升级。我国快速交会对接技术成功在轨实施,标志着中国航天交会对接技术取得新的技术突破。

天舟五号是我国第5艘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在太空形成“T”字构型后迎来的首位“访客”,也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轨迎接货运飞船。天舟五号为全密封货运飞船,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

天舟五号上装载了航天员系统、空间站系统和空间应用领域的货物共计约5吨,携带补加推进剂约1.4吨,为神舟十五号乘组3人6个月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和空间应用领域提供物资保障。同时,天舟五号还充分利用货运飞船上行运力资源,搭载多项试验载荷,支持开展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具备承担空间站姿态轨道控制、并网供电以及空间站遥测、数据传输支持等能力,能够实现更高的综合效益。

与以往货运飞船不同,天舟五号的对接目标是达80吨量级的空间站组合体。此次任务的成功,也充分证明了货运飞船对接机构对大吨位目标的适应性。

神十五发射成功

中国空间站首次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5、4、3、2、1,点火!”11月29日23时08分,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在空间站工作生活期间,航天员乘组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舱内外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组合体管理、空间科学与技术实(试)验等各项任务。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7次飞行任务,也是进入空间站阶段后的第4次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规划的12次发射任务全部圆满完成。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也创下了我国在超低温天气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新纪录。

在空间站建造阶段,发射场对发射塔架进行了整体性改造,对非标塔勤系统、配电系统、加注供气系统和空调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任务前,他们又对设备进行了专项状态复查和多次调试,加温效果明显改善。

11月30日5时42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加上问天、梦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天舟五号飞船,中国空间站首次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达到当前设计的最大构型,总重近百吨。

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

“嫦娥石”深化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的认知

地球38万公里外,月球的奥秘正在一点点被揭晓。9月9日,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宣布,中国科学家首次在月球上发现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该矿物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其单晶颗粒的粒径只有10微米大小,不到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10。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这也是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取得的又一重大科学成果。

专家介绍,“嫦娥石”发现于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玄武岩碎屑中,是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属于陨磷钠镁钙石族。

“新矿物的发现,为月球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更多基础科学数据,深化了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的认知。”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董保同表示,这是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大科学成果,也是跨行业跨专业协同合作的一次成功探索。

除了“嫦娥石”,2022年是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研究有所收获的一年。

2022年1月,中国团队首次获得了月表原位条件下的水含量。最新研究显示,1吨月壤中大约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大约有180克水。结合样品分析,月壤中的水绝大部分来自太阳风,岩石中多出来的水则可能是月球内部水。

2022年5月,中国学者通过研究0.2克月壤样本,发现其中一些成分可作为催化剂,在太阳光作用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

2022年6月,中国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宣布发现月壤中钛铁矿颗粒表面都存在一层非晶玻璃。(科技日报)

来源: 科技日报

李克强在第2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新华社金边11月11日电

在第2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

(2022年11月11日,柬埔寨金边)

尊敬的洪森首相,

各位同事:

很高兴同大家相聚在美丽又充满活力的金边,出席第2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感谢洪森首相和柬埔寨王国政府为会议所作的精心准备和周到安排。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启动对话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携手前行、相互成就,互利合作全面推进,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树立了地区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典范。去年11月,双方举行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正式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提出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中国-东盟关系站上了新的历史起点,双方友好合作揭开了充满希望的新篇章。

战略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和东盟国家高层交往密切,双方全面战略合作内涵更加丰富,有力带动了东亚整体合作,成为地区共同发展的引领者。双方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宗旨,和睦相处、平等相待,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分歧,政治互信持续深化。我们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守护了东亚“和平绿洲”,为地区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共同发展势头愈发强劲。疫情发生近3年来,中国东盟贸易逆势增长,目前已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双向贸易额连创新高,2022年前10个月已达7984亿美元,同比增长13.8%。我们共同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实施,合力建设全球最大规模自贸区,开放联动发展迈上新台阶。

互联互通成果尤为丰硕。柬埔寨迈入“高速时代”,金港高速公路通车。中老铁路助力老挝实现“陆联国”梦想。东盟首个高铁雅万高铁即将试运营,中老泰铁路、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建设提速。中马、中印尼“两国双园”做大做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高效联通欧亚。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标志性成果。

安全合作进展更加积极。防长会晤、海上联演、军官智库交流等军事安全合作迈出坚实步伐,打击跨国犯罪、防灾减灾等领域务实合作亮点纷呈。

人文交流纽带日益牢固。我们克服疫情困难,线上线下交往势头回升向好。东盟留学生返华复课有序推进,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扩大招生。双方正加紧优化签证政策、调增航班等措施,便利商务人员往来。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东盟中心等进一步挖掘平台潜力,助力民心相通。

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战略谋划,强调中国将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致力于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各位同事!

当前国际地区形势深刻复杂演变,各种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疫情冲击犹存,经济复苏低迷,冷战思维回潮,多边治理失序,全球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平稳定的环境是发展的前提,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是各国共同而紧迫的任务。中方愿与各方一道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践行多边主义,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共同守护世界和平安宁。中方呼吁各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以团结协作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包容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东盟是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全面战略伙伴,选边站队不应是我们的选择,开放合作才是克服共同挑战的必由之路。中国将继续坚持亲诚惠容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视东盟为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坚定支持东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东盟目前正加紧制定东盟共同体后2025愿景,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更可持续的共同体。中国正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现代化、让全体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是双方共同的奋斗目标。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深化友好互信和利益融合,坚定不移聚焦发展,聚焦合作,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同迈向现代化,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此,我愿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凝聚发展合作共识。面对全球性的困难和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要秉持发展优先,深入对接发展战略,采取共同行动。我们刚刚发表了《关于加强中国-东盟共同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要认真加以落实,以实施《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为契机,推动务实合作提质增效。我们还要继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并同东盟印太展望开展互利合作。中方欢迎东盟10国全部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将设立中国东盟共同发展专项贷款。中方欢迎双方就《中国东盟技术合作协议》达成一致,愿持续加大对澜湄合作和中国东盟东部增长区合作投入,助力东盟缩小发展差距。中方散发了“落实《中国-东盟关于合作支持〈东盟全面复苏框架〉的联合声明》清单”,愿以现有合作成果为起点,进一步加大疫后复苏合作。

二是不断增强发展动能。中国东盟合作互补性强、活力足。双方要深挖合作潜力,完善区域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机制,厚植发展优势,聚焦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新型工业化、数字化、低碳化、农业现代化五大愿景开展合作,提升整体竞争力,推动双方合作再上新台阶。

——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我们已共同宣布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正式启动,要以此为契机,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深层次嵌合,让更多东盟企业分享中国机遇。欢迎更多东盟国家参与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推动更加高效更具韧性的区域互联互通。中方倡议以“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为重点,提升贸易安全便利化水平。欢迎双方签署《关于加强卫生与植物卫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要加强协调,共同确保边境口岸“能开尽开”,提高通关效率。

——推进新型工业化。第四次工业革命给各国发展带来宝贵机遇,要积极把握机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高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效益。中方正式设立运营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二期,支持东盟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领域重大项目。明年还将举办中国东盟新兴产业论坛,促进信息通信、节能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合作。中方愿实施好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转移专项行动,探索在东盟国家建立区域技术转移合作平台。

——加速数字化转型。中国愿与东盟围绕建设好中国东盟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合作,发展跨境电商、智慧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深化数字互联互通和数字转型合作。中方将实施“中国东盟数字人才培养计划”,未来3年为东盟国家培训1000名数字人才,支持浙江等数字经济先行省份发挥优势,加强同东盟交流合作。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低碳化。中方愿在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框架下提供资金支持,面向东盟开展全球发展倡议示范合作项目。建议双方在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框架下开展合作,为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提供助力。欢迎双方就共建中国东盟清洁能源合作中心达成初步共识,期待中心早日建成。中方将举办中国东盟能源转型圆桌会,开展清洁能源能力建设培训。中方散发了“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事实清单”,期待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加快农业现代化。确保粮食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要共同落实好《中国-东盟粮食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提升地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将20亿民众饭碗牢牢端在手上。我们确定2023年为“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要重点深化农业绿色发展、减贫与乡村振兴、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等领域合作。

三是持续夯实发展支撑。人民健康是发展的重要基础。中方将落实好支持东盟抗疫合作项目,期待尽早续签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加快建设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巩固区域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中方将实施“中国东盟人力资源质量提升计划”,助力东盟人力资源开发。中方发布了“支持东盟青年年活动清单”,愿加大双方青年互动交流,落实好“大榕树-中国东盟青年语言互通计划”、“中国东盟青年领导人千人研修计划”等活动。人文交流为共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中国愿在做好防疫工作前提下为东盟留学生返华复课提供最大便利,实现“愿返尽返”。支持东盟旅游复苏计划,愿加快商谈建立中国东盟旅游部长会议机制。中方将在未来五年为东盟执法人员每年提供1000人次短期培训和20个来华学历教育名额。中方将再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增资,加大支持各领域务实合作项目。中方愿同东盟国家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充分发挥中国东盟银联体等机制作用,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四是加强多边发展治理协作。全球治理迎来“亚洲时刻”,中方全力支持柬埔寨、印尼、泰国分别办好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待各场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中方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支持做大做强东盟主导、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弘扬开放的区域主义,维护好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

各位同事!

今年是《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宣言》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签署的首份政治文件,是我们睦邻友好的集中体现、合作共赢的生动写照。20年来,我们全面有效落实《宣言》,逐步摸索出增进互信、管控分歧的有效路径,积累形成了对话合作、共同治理的成功经验,维护了南海总体和平稳定。

中方欢迎会议发表《纪念〈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联合声明》,高度评价“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取得积极进展。这展示了我们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意志和决心。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智慧、有能力把解决南海问题的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关各方应不断完善海上对话机制,推进科研、环保、搜救、渔业、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南海航行与飞越自由,保护好、利用好南海海洋资源,探讨共同开发,造福各国人民。中方愿同东盟各国一道,根据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南海问题,共同做南海和平的守护者、南海友谊的建设者、南海合作的践行者。

各位同事!

这是我最后一次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感谢东盟同事十年来给予我的支持与协助。中方近十年在中国-东盟领导人会上提出重要合作倡议160多项,在我们共同努力下,落实率超过99.5%。我很高兴参与、见证了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重要进程,留下了许多珍贵又美好的记忆。中国东盟关系是互利互惠的,双方是搬不走的好邻居、信得过的好朋友、拆不散的好伙伴。我们对中国东盟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相信双方友好合作的道路会越走越宽,我们的共同家园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飞天圆梦丨梦圆航天,正当其时——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升空侧记

  决胜空间站,建功新时代。在党的二十大刚刚胜利闭幕不久,10月31日下午,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又迎来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时刻。

  海天相接处,高大挺拔的发射塔架巍然矗立,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进入发射倒计时。

  即将发射的梦天实验舱,将在轨与天和核心舱和问天实验舱组合体完成组装建造,形成T字形基本构型,标志着国家太空实验室建设的全面“竣工”,意义重大,使命非凡。

  总长约17.9米,最大直径约4.2米,由工作舱、货物气闸舱、载荷舱和资源舱组成……据介绍,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配置了流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多学科方向实验柜,是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又一重大创新实践。

  “各号注意,1小时准备!”

  14时37分,发射任务01指挥员廖国瑞的口令响彻发射场区。远远望去,超大整流罩上印制的五星红旗图案和“中国载人航天”6个蓝色大字格外醒目。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宏伟画卷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

  为了建造太空家园,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30年。

  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确立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为了“三步走”战略,一代代中华儿女仰望星空,将个人梦想和祖国航天事业相交会,生生不息、奔涌不止。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15时07分,指显大屏上,摄像头无死角传来长征五号B火箭的各角度画面和各项数据。高度可视化、信息化、自动化,是这座中国最年轻航天发射场的鲜明特征,也是空间站建造的强大支撑。

  为了建造太空家园,文昌航天发射场走过了15年。

  2007年8月,为推进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在海南文昌建设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场。一声令下,西昌航天人从“长征”一词的诞生地出发,踏上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坚持面向世界航天发展前沿、面向国家航天重大战略需求,发射场建设以来,科技人员先后攻克了低温推进剂大流量加注、煤油液氮降温、网络信息系统国产自主可控等关键技术,解决了中大型液体火箭并行测试发射、单工位适应多型火箭发射、设施设备适应“高温高湿高盐雾”和“强降雨强雷暴强台风”环境等现实难题,实现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高密度发射能力,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

  “各号注意,15分钟准备!”

  发射时间越来越近,不断压迫着人们紧绷的神经。任务中,文昌航天人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坚持把“双想”贯穿全程,扎实做好测试数据的横向、纵向和联合复查比对,从严从实抓好全过程质量管控,为成功发射铸牢坚实基础。

  为了建造太空家园,文昌航天人走过了2年。

  这两年,面对突破极值的高密度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牢牢把握“一个体系推进、三个重中之重”工作指导布局,确保疫情防控和航天发射“两个万无一失”“两个全面胜利”,在这些年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下,他们一路高歌猛进,奋勇夺取空间站建造任务的连战连捷,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速度、中国精度、中国高度。

  “5、4、3、2、1!点火!”15时37分,烈焰轰鸣、响彻海天,长征五号B火箭犹如一条巨龙,托举着梦天实验舱一飞冲天。

  观礼台上的人群沸腾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热烈响起,欢呼声、喝彩声连成一片。发射场外的航天科普中心、淇水湾沙滩、石头公园人山人海,人们挥舞着国旗、高唱起红歌,举目礼送梦天实验舱飞向太空。

  “中国空间站从这里飞向太空,这是文昌航天人的骄傲!”站在庆贺成功的“大红屏”前,广大航天工作者自豪地表示,要按照党的二十大建设航天强国的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传承载人航天精神,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实现中国梦航天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梦圆航天,正当其时。10月31日,我们共同参与历史、见证历史!(黄国畅 胡煦劼 屠海超)

稿件由新华网和文昌航天发射场共同策划

巧克力变炸脆球,印度版阿甘正传为何失手了?

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阿辛正传》于8月在印度本土上映,该片翻拍自1994年上映、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经典电影《阿甘正传》,故事主线基本与原版一致,原版中著名的开场羽毛长镜头、一生不停地奔跑等段落,都在《阿辛正传》中出现。

《阿辛正传》剧照。 阿辛拿着白色羽毛。

《阿辛正传》也做了一些印度本土化改编,将阿辛的个人经历融入印度本土文化和历史事件中,比如将那句经典台词中的“巧克力”改成了印度特色小吃“炸脆球”。不过,电影上映后,观众仍不太买账,票房没有达到预期,口碑表现平平,IMDb评分只有4.8分,但该片最近却引发中国网友的关注和讨论:“翻拍《阿甘正传》这样的经典电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如果是我们翻拍,谁可以演阿甘呢?”“影片会要求你思考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你是否可以做些什么来让你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好。”“我相信每个人在看完这部电影后都会变得更好。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阿甘与阿辛。” 至于两部影片的对比,更是有中国网友直接将两部电影中一些段落镜头进行了剪辑对比,发现《阿辛正传》从画面构图到剪辑点都做到了对《阿甘正传》玩了一次“像素级”还原式复制。

花8年时间谈下版权,去柏林见了汤姆·汉克斯

1994年,《阿甘正传》在印度上映时,阿米尔·汗第一时间进了影院,看过之后深深着迷,从此之后,这部片子一直留存在他的记忆中,想着有机会能够翻拍一部印度版。

阿米尔·汗和制作团队花了8年时间去谈《阿甘正传》的改编权,最终于2018年从派拉蒙影业买下版权,准备翻拍。2014年,他还到了柏林,去探班了电影《间谍之桥》,见到了原版“阿甘”汤姆·汉克斯,还有导演斯皮尔伯格,两人正在拍摄一场夜景的高潮戏。阿米尔·汗在片场待了40分钟,虽然时间很短,但能见到偶像,足以让他开心很久。

2019年3月14日,阿米尔·汗在自己54岁生日当天宣布了《阿辛正传》这个新项目。该项目由维亚康姆工作室和阿米尔·汗制作公司联合制作,维亚康姆工作室首席运营官Ajit Andhare说:“我们知道阿米尔·汗多年来对这一主题的热情,他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完美搭档。”

上下图分别为《阿甘正传》《阿辛正传》奔跑镜头剧照。

《阿辛正传》的导演是阿德瓦·香登,与阿米尔·汗之前合作过《神秘巨星》,该片2018年曾引进中国内地,获得7.47亿元票房的不俗成绩。这也是阿米尔·汗和卡琳娜·卡普尔、莫娜·辛格继13年前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合作后,在《阿辛正传》中重聚。在《三傻大闹宝莱坞》中,阿米尔·汗和卡琳娜·卡普尔有感情线,莫娜·辛格饰演卡琳娜·卡普尔的姐姐,到了《阿辛正传》中,阿米尔·汗和卡琳娜·卡普尔依然有感情线,但莫娜·辛格却饰演阿米尔·汗的母亲,她的实际年龄其实比阿米尔·汗还小。

该片2019年正式开始制作,原本计划于2020年圣诞节上映,不料中途受疫情影响,拍摄计划耽搁,又转场去土耳其取景,足足拍了两年,上映时间也不断改档,最终于2022年8月11日在印度上映。今年5月,该片的预告片在印度板球联赛总决赛中播放,在印度电影中开了先河。

为了一棵树,跑遍全印度

《阿辛正传》中,阿米尔·汗饰演的阿辛年龄跨度很大,要从一名高中生演到50多岁。对于年轻时期的“阿辛”,制作团队采用了特效技术,让角色“减龄”,更符合人物当时的状态。

除了主演之外,阿米尔·汗还担任影片的制片人,从制片角度看,这部片子最大的挑战在于要搞定大量的拍摄场景。因为电影横跨不同年代,从上世纪70年代直到现在,场景的设计必须与时俱进,就算是同一栋房子,但是在不同年代的摆设也不一样,有非常多的细节要处理。

上下图分别为《阿甘正传》《阿辛正传》古树镜头剧照。

片中,阿米尔·汗有大量奔跑戏,因为跑步场景遍及整个印度,光跑步戏就拍了一个半月,有很多从未有电影获准拍摄的场景,这次都尽收眼底。影片在印度和土耳其取景,有100多个外景地。阿米尔·汗回忆,最难找的一个场景是片中的一棵古树,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能让几位演员一起坐在上面,二是旁边必须没有其他树和房子,要独立站立在田中央。为了找到这棵树,剧组跑遍了整个印度。

从巧克力到炸脆球,改编得更加印度本土化

《阿辛正传》无论是从故事、台词,还是画面构图上,对原作的改动不大。

比如,《阿辛正传》一开始就使用了《阿甘正传》中经典的“羽毛”开场,一片白色羽毛飘荡在天空,慢慢落在男主阿辛布满污泥的鞋子旁边,坐在火车里的阿辛捡起羽毛,开始向周围乘客讲述自己的故事……

上下图分别为《阿甘正传》《阿辛正传》奔跑镜头剧照。

从阿辛童年遭受霸凌开始,到擅长奔跑进入大学,毕业后参军成为战斗英雄,被总理授予荣誉勋章,退伍后做生意成为亿万富翁,中间穿插着和女主角的情感纠葛等,都基本还原之前版本的故事。甚至有些镜头被网友称为“像素级”还原,比如小时候的阿辛被同学欺负,奔跑时,固定在腿上的矫正器自动脱落的那场戏,画面构图、剪辑点等做到了原样复原。

电影《阿甘正传》中,导演将阿甘的个人经历和美国历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比如越战等,《阿辛正传》在翻拍时,也做了一些本土化改编,将阿辛的个人经历融入印度本土文化和历史事件中。

比如《阿甘正传》中那句经典台词:“人生来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到了《阿辛正传》中巧克力就变成了印度著名的小吃炸脆球:“人生就像炸脆球,就算肚子吃饱了,心里也渴望得到更多。”

《阿甘正传》中,阿甘成为橄榄球巨星。《阿辛正传》中,则更多展现了阿辛作为跑步健将的一面,同时也融入了印度最流行的板球运动,在电视画面中,观众能看到印度夺得1983年英格兰板球世界杯冠军的镜头。

另外,作为在宝莱坞与阿米尔·汗齐名的演员沙鲁克·汗,在片中客串演出了一场戏,饰演阿辛表哥的一个朋友,在学习了阿辛教的舞步之后,成为了著名演员。此处对应的是《阿甘正传》中,小时候的阿甘教“猫王”埃尔维斯跳舞的段落。

票房失利,与疫情有一定关系

1994年的《阿甘正传》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以5500万美元的成本在全球拿下6.77亿美元票房。在第二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该片也获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在内的6项大奖,IMDb评分8.8,豆瓣评分高达9.5。

然而,翻拍版的《阿辛正传》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据IMDb数据显示,该片预算大约在18亿卢比(约2200万美元),一周内全球票房约为1130万美元,显然票房没有达到预期。并且,该片口碑也与原作差距很大,豆瓣评分7.4,IMDb评分则只有4.8。

阿米尔·汗一直以来在印度甚至海外都很有市场号召力,他主演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我的个神啊》等电影的全球票房,都能在印度电影票房榜中排进前10。

《阿辛正传》的票房失利,与这两年的疫情不无关系,疫情期间,观众的口味发生了变化,整个行业也呈现出低迷趋势,与疫情之前相比,印度本土观众流失了至少30%。

新京报记者 滕朝

编辑 黄嘉龄

校对 刘越

飞天圆梦丨 我与空间站共成长——文昌发射场青年科技群体素描

  碧海蓝天,椰风习习。

  10月31日,文昌航天发射场——这座近年来新晋的“网红打卡新地标”再一次吸引世界目光,15时37分,伴随着01指挥员廖国瑞一声响亮的点火口令,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壮丽出征,将梦天实验舱成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太空家园”最后一块拼图组装完成。

  从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到现如今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文昌航天发射场为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做出重要贡献。伴随着一枚枚长征火箭的点火升空,一批批青年科技人才在重大航天发射任务中奋斗追梦、茁壮成长。

  航天报国航天强国,把理想情怀融进空间站建造的伟大事业

  “5、4、3、2、1,点火!”

  历史会记录下这一刻,会铭记住下达点火口令的这个身影。身着蓝色工作服,下达点火口令的正是文昌发射场金牌01指挥员廖国瑞,从去年4月,在天和核心舱任务中完成了自己航天生涯的“01”首秀,到今天圆满完成梦天实验舱发射,空间站建造任务的三个舱段发射都是由他担任01指挥员。

  2010年,硕士毕业的廖国瑞怀揣航天报国梦想来到文昌航天发射场。“2007年,我在攻读硕士学位时看到了文昌发射场建设立项的新闻,那时候就埋下了要前往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建功立业的种子。2010年我来到这片热土,投身到火热的建设中,亲身参与、见证了文昌发射场从无到有的过程。”回忆到起这段往事,廖国瑞感慨万千。

  来到发射场后,他的第一个岗位是火箭控制系统岗位操作手。火箭控制系统被比作火箭的“神经中枢”,肩负着确保火箭姿态稳定、准确入轨的重要任务,为担任“01”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和经验基础。

  白天在厂房仔细研究火箭控制系统每个零部件,一有不懂就向老师傅、老前辈请教,短短半年就收集整理了两型火箭控制系统几十万字的资料,还参与编写了长七、长五控制系统和地面测发控部分教材,在汗水浇灌中,个人能力素质得到飞快成长。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2017年,天舟一号任务蓄势待发,天舟货运飞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将承担起我国空间物资输送的使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次任务中,廖国瑞扛起火箭控制系统指挥员的重任。2021年天和核心舱发射,经过多个重要岗位历练考验的廖国瑞开始走向舞台中央,成为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01指挥员。

  “今年4月12日,习主席亲临文昌航天发射场视察,对我们给予了高度肯定,指出我们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场,是我国深空探测的重要桥头堡,在我国航天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与新一代发射场共成长的航天人,我的使命就是确保发发成功、次次成功,用圆满完成空间站建造的实际行动,为建设航天强国再创佳绩、再添荣光。”廖国瑞坚定地说道。

  创新突破自立自强,把青春智慧奉献在攀登科技高峰的壮丽征途

  火箭点火升空后,剧烈的高温带来的水蒸气逐渐消散,高耸巍峨的火箭发射塔架逐渐露出全貌,在阳光照射下闪耀着蓝色的淡蓝色金属光泽。塔架这身淡蓝色的“防腐战甲”就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航天发射场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工程师张东玖与所在团队共同研发的杰作。

  文昌航天发射场地处热带海洋性气候带,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雾”的特点。无论是钢架结构的塔架设施,还是金属材质的设备器件,盐雾腐蚀对发射场区的各类设备设施使用寿命及稳定可靠性都造成了巨大影响,张东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发射场防腐。

  文昌发射场建设之初,我国对南海大气腐蚀研究刚刚起步,探寻文昌发射场地区大气环境的腐蚀规律成了场区防腐工作的迫切需求,也成了张东玖他们实验室肩负的责任和目标。她和同事们开展了20余项专题项目研究,进行了无数次暴露试验,投放了试验器件近3000件,历时5年,建成了文昌大气试验站,终于揭开了文昌大气海洋气候腐蚀规律的神秘面纱。

  2020年长五B首飞成功,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空间站建造任务进入加速阶段,一发又一发大国重器等待飞天,给发射场的防腐工作带来艰巨挑战。

  在探索场区大气腐蚀规律的同时,她牵头建设腐蚀加速平台,为了能尽快获得丰富的实验数据,她把家安在实验室,一床棕垫、铺了一套被褥,很多个中午和晚上,把幼子哄睡了安放到一旁的垫子上,她就继续做实验。

  艰辛的汗水结出了创新的硕果,重点实验室的加速平台模拟出发射场区的高盐高湿高温条件,在循环不断测试中,能快速判定各类材料的适应能力,构建起了跨越不同数据类型的防腐信息数据库,不仅初步实现了场区腐蚀环境的可视化,还为场区各类设备器件筛选提供了有力参考,为航天发射任务防腐工作开展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

  “建设中国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重要目标,也是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能够亲身参与、亲眼见证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在我们手中建成,我们团队感到无比荣光。”张东玖接受采访时说道。

  艰苦奋斗勇挑重担,把忠诚担当书写在逐梦九天的星辰大海

  “西沙跟踪正常,观测信号正常……”

  在长征五号B 遥四运载火箭升空后,西沙卫星观测站技术室主任车振纲就紧紧盯住大屏的跟踪数据曲线,直到一声声“跟踪正常”的调度口令传来,一直紧锁的眉头才稍微舒展。从满是珊瑚石的小岛到执行超过100次任务的现代化航天观测站,车振纲见证了西沙观测站的从无到有,也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守望海天的忠诚赞歌。

  2012年,为满足文昌航天发射场建成后执行跟踪测控任务的需求,西沙卫星观测站应运而生。乘坐着一艘排水量仅有75吨的渔船,在海上漂泊了40多个小时后,车振纲踏上了小岛,成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渡海登岛第一人”。

  “刚刚登岛的时候,目之所及都是荒凉,岛上高温高湿高盐雾、没淡水没土壤没社会依托,还经常面临台风肆虐,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自己一砖一瓦建起了现如今的这些机房。”回忆起这段艰苦创业的岁月,车振纲仍然记忆犹新。

  除了生活上的艰苦,精神上的磨砺也十分考验人,小小一块岛屿不足0.5平方公里,一登岛就是半年,只能隔着茫茫大海,在电话里对亲人倾诉思念。面对极为艰苦的环境,这里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没有一个人打过退堂鼓。登岛创业者们斗天斗地斗风浪,种花种树种信仰,只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形成观测能力,圆梦星辰大海。

  2020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两场进入超高密度任务期,西沙卫星观测站任务由原来的年均10次左右跃升到年均20 。特别是2021年之后,天和核心舱、天舟货运飞船、问天实验舱等重大航天发射任务接踵而至,车振纲和同事们承担起为空间站建造保驾护航的重任,很多人以岛为家,每年至少有200多天在岛上坚守,护航火箭飞天。

  驻岛观测系统组长李桥辉说道:“一想到我们肩负着航天报国航天强国的神圣使命,在为空间站建造这一载人史册的任务做贡献,我们就斗志满满,对这座小岛也爱得更炽热、更深沉。”

  在一次次重大任务考验下,一批“南海之星”也不断涌现:雷达系统工程师宁先举,在空间站建造任务中锻炼了一首精准捕获的绝活,仅用6秒就能完成目标跟踪捕获,被誉为“金牌操作手”;原技术室主任郭建东带领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营造缺信息不缺信仰、缺蔬菜不缺疏导、缺依托不缺依靠的良好氛围,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仰望苍穹、群星璀璨,在浩瀚星空与蓝色地球间,中国空间站正缓缓飞行,航天员们居住在宽敞的“太空家园”中进行天地视频通话……载人航天走过三十年之际,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科幻想象中的画面,如今在文昌航天人手中变为现实,中华民族千年梦圆,正是因为有着一批又一批这样的航天人,把青春融铸进祖国的航天事业,把奋斗的身影镌刻在逐梦太空的伟大征程中。(胡煦劼 黄国畅 屠海超)

稿件由新华网和文昌航天发射场共同策划

  • 相关游戏
  • 最新游戏
  • 发表评论
手游排行 新游中心 热门专区 手机软件APP下载
网游排行榜 游戏攻略 网游下载 安卓软件APP下载
单机排行榜 手游礼包 单机下载 苹果ios应用下载
安卓排行榜 新游视频 手游下载
苹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