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门户网站!

游戏更新 | 安卓游戏 | 苹果游戏 | 推荐游戏 | 软件更新 | 文章更新 |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 → 《模拟城市4000中文版(模拟城市:我是市长辞旧迎新系列活动精彩曝光)

模拟城市4000中文版(模拟城市:我是市长辞旧迎新系列活动精彩曝光)

2023-01-28 13:26:51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模拟城市4000中文版文章列表:

模拟城市4000中文版(模拟城市:我是市长辞旧迎新系列活动精彩曝光)

模拟城市:我是市长辞旧迎新系列活动精彩曝光

为了给玩家们带来新年惊喜,《模拟城市:我是市长》将以辞旧迎新为主题推出一系列活动。通过参与活动,玩家们不仅能获得各类城市发展道具,还能收集到精美的节日专属建筑。这里就让我们一同了解。

在辞旧迎新系列活动推出期间,玩家们只要登录游戏,累积签到次数,就能获得新年快乐主题头像;游戏将开启全新的兑换商店,玩家们使用游戏中收集到的鞭炮道具,就能在兑换商店里换取各种奖励。此外,《模拟城市:我是市长》还会配合元旦、跨年主题,推出专属礼包和限时活动,为玩家们献上应景的建筑:

鸭鸭度假村

小黄鸭玩具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其狂热粉丝常将它放大无数倍,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而《模拟城市:我是市长》将在跨年期间推出的新建筑——鸭鸭度假村,就为喜欢小黄鸭的市民们安置了巨型小黄鸭漂浮玩具。避开寒潮,在阳光明媚的海滨度假村与小黄鸭合影,想必会成为市民们难忘的跨年回忆。

跨年狂欢广场

为了迎接新年,人们常会在建筑上打出跨年标语,此次《模拟城市:我是市长》推出的跨年狂欢广场就通过屋顶电子屏,为整个城市送上了新年快乐的祝福语。这座建筑拥有前卫的造型和多层广场,能满足大量市民一同参与跨年狂欢活动。

《模拟城市:我是市长》的辞旧迎新系列活动还有更多精彩内容等待玩家发现,敬请期待。最后,请搜索“模拟城市 我是市长”下载游戏,体验终极模拟城市移动游戏的魅力。

七年销量超1200万份,为什么这款城建模拟游戏越卖越快了?

2009年,芬兰开发商Colossal Order在成立之初就想制作一款城建游戏。

那时候,由于整个团队规模太小,只有5名成员,Colossal Order决定先完成一款量级较小、专注于城市建设的某个部分的游戏,并于2011年推出了《都市运输》(Cities in Motion)。随后不久,Colossal Order向发行商Paradox提议制作一款全新城建游戏,但遭到拒绝,于是他们又做出了《都市运输2》。

凭借《都市运输》系列的两部作品,Colossal Order证明了自身实力,终于得到了打造一款大型城建游戏的机会。2013年,鉴于Colossal Order在该品类拥有丰富经验,加上EA发行的《模拟城市》(SimCity)市场表现糟糕,Paradox给这家工作室开了绿灯。2015年,《城市:天际线》(Cities: Skylines)正式发售,并在口碑和商业层面赢得了空前成功。

如今,在《城市:天际线》问世七年后,Paradox透露其销量已经超过了1200万份。

“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Colossal Order首席执行官玛丽娜·哈里凯伦(Mariina Hallikainen)说,“这真是一段疯狂的旅程。1200万份……谁能做出一款如何畅销的游戏?我们连做梦都没想过。当我们在2013年开始开发《城市:天际线》时,我觉得只要它能卖出30万份,就是个相当不错的结果了。从那以后,一切都变得令人难以想象。某种意义而言,我们完成了一部长盛不衰的作品,这让我们感觉很好。”

有趣的是随着时间推移,《城市:天际线》呈现出一种销量“逆生长”的势头。2015——2019年,《城市:天际线》的累计销量大约为600万份,过去三年又卖出了600万份。

“说实话,我一直在等着销量开始下滑的时刻。”哈里凯伦承认,“《城市:天际线》的情况非常特殊。在过去两年里,我们确实看到很多人花了更多时间游玩,所以疫情肯定产生了某种影响。与此同时,Paradox将《城市:天际线》带到其他平台,这也有助于扩大游戏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当然,我们也为这款游戏开发了大量新内容。疫情爆发前,我们平均每年会推出一两部资料片。”

“但在游戏行业,某些事情很难解释,我们也无法完全说清楚为什么某款游戏能成功,另一款其他游戏却不能。因此,游戏开发有时令人沮丧,有时却又让人非常兴奋。对于《城市:天际线》为何长盛不衰,我真的没有一个合适的答案。”

Colossal Order只负责为《城市:天际线》的PC版本开发内容,Paradox负责所有其他版本的研发工作。按照哈里凯伦的说法,她不清楚《城市:天际线》在各个平台的销量数据,不过她相信,PC版本的销量肯定占了1200万份总销量当中的一大部分。

Colossal Order之所以完全专注于《城市:天际线》的PC版本,原因之一是在PC平台上,玩家可以更自由地体验游戏和创作模组(mod)。

“玩家自由度是《城市:天际线》的核心特征之一。”哈里凯伦说,“玩家的自我表达非常重要,在Steam创意工坊,《城市:天际线》的玩家们已经创作了大量模组……如果玩家想创作某些内容,他们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然后将作品与其他人分享。总而言之,你可以充分表达自我,在游戏里加入自己的东西。这是《城市:天际线》的核心,也是它如此成功和受人喜爱的原因。”

“2013年,当我们开始开发《城市:天际线》的时候,团队内部只有两名程序员,其中一个负责玩法,另一个则专注于模组工具。我们很清楚,我们并没有足量的玩法内容,但我们希望投入精力打造模组工作,从而让玩家能够为游戏创作一些原创内容。”

哈里凯伦透露,Colossal Order目前只有30名员工。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城市:天际线》赢得了巨大成功,但这家公司并没有激进地扩大规模。

“我们不会卖掉Colossal Order。”她解释说,“这家公司属于5位联合创始人,他们仍然在为公司工作,享受着巨大的自由。我们可以选择接下来做什么,拥有创办公司时所渴望的独立性。迄今为止,Colossal Order从来没有接受过风险投资,我们也不打算退出。”

“我们希望与优秀的人共事,雇佣认同公司价值观的出色人才。在Colossal Order,我们希望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受尊重、安全,并且能够充分表达自我,参与游戏研发流程。无论你在哪个部门工作,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公司规模较小时,维持这些价值观会更容易,所以我们不会疯狂招聘。”

哈里凯伦还表示,虽然疫情期间的“宅经济”推动《城市:天际线》销量激增,但疫情也对Colossal Order的研发工作造成了影响,导致公司发布资料片的节奏大幅下滑。从2020年3月份问世的“Sunset Harbor”到今年1月的“Airports”,两部资料片之间的时间跨度长达接近两年。

“疫情造成了巨大破坏,我们都不得不在家工作,变数太多了……整个世界处于混乱之中,人人都感受到了疫情的冲击,工作方式和效率很容易受到影响。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的工作效率才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不过有趣的是,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找到了新的火花和激情。”哈里凯伦说,“与其他人一样,我们在疫情期间经历了挑战,但现在回头来看,我觉得歇歇也不错,让我们重新找到了为《城市:天际线》开发内容的激情。毫无疑问,我们渴望为《城市:天际线》添加更多内容。”

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一——空间治理

目前,中国乃至全球都以“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长期目标,那么,什么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逻辑呢?元宇宙如何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本文从空间治理的方面,对此作出了详细的阐述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劳动力和人口都集中在乡村,城镇化水平低。辛亥革命后,中国受西方工业革命影响,工业化和城镇化率逐步升高。在1912-1928年的16年间,城镇人口总数上升了1000万,城镇化率从7.6%提升到8.9%,开始出现人口百万级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大国、强国作为长期发展目标,并通过一系列“五年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使中国工业化水平得到极大进步,而城市作为工业化发展的载体,也随之蓬勃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城镇总人口已达9亿人,城镇化率达63.9%。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发展逻辑也先后经历了以行政组织改革为核心的“建市设区”阶段,用工业带动发展的工业化城市发展阶段、以商业驱动发展的商业化城市发展阶段、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发展阶段和以科技为基础的智慧城市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乃至全球都以“智慧地球”、“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长期目标,根据IDC的2020年7月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披露,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支出规模达到259亿美元,同比增长12.7%,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智慧城市支出国家。

2008年IBM首先提出“智慧地球”概念,通过新一代“3I”技术(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通过嵌入到全球医院、电网、铁路等公共设施的感应器,为人类提供更加精准、动态、智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从而提升全人类的“智慧水平”。由于该概念过于笼统和庞大,继而在2010年IBM又推出“智慧城市”概念,随之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但是什么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逻辑呢?

上世纪90年代,一款名为《模拟城市》的游戏横空出世,深度影响了后续模拟建造类、经营类、策略类等游戏的发展。在这款游戏中,玩家可以扮演市长角色,在PC电脑上用上帝视角建设大楼、住宅、桥梁、道路等基础设施,可以经营医院、政府、车站等公共服务机构。

玩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建设和经营一个高仿真的城市,这种“我的城市我作主”、“所见即所得”的虚拟城市建设逻辑,令玩家们乐此不疲。由于游戏模拟得太过真实,很多政府部门都联系该游戏的制作公司Maxis开发专业的政府模拟类的软件,从美国中情局到国防部,从加拿大木材协会到澳大利亚税务委员会。

《模拟城市》

《模拟城市2000》

《模拟城市》游戏是一款没有输赢的游戏,它成功的秘诀是玩家可完全按照自由意志,建设成千上万个数字化城市实例,不满意推倒重来,直到满意为止。这种以人为本、构件化建设思路和上帝视角的空间利用,为后续城市建设提供了创新发展思路。

我将分别用《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一)——空间治理》、《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二)——绿色智慧管理》两篇文章,详细介绍元宇宙在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方面应用前景。

一、 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建设发展新逻辑

1. 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逻辑

在城镇化改造早期,人居环境一直以来是工业化和商业化发展的辅助设施,是服务于工业和商业发展需求的次要条件,工业革命在加速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1780年开始英国主要的工业城市就饱受空气污染影响,1873年12月7日至13日,一场大雾笼罩伦敦,造成了近千人死亡。到19世纪末,伦敦每年的“雾霾天”长达90天左右,即便上世纪20年代,英国政府逐渐减少煤在工业燃烧中的占比,空气污染也并无其实质的改变。

1952年12月5日,伦敦全城依然遭遇持续5日浓雾弥漫。据不完全统计,这段时期每天有1000吨烟尘颗粒、2000吨二氧化碳、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被排放到了空气中,厚厚的雾霾在伦敦上空悬浮了5天,伦敦市空气中的烟雾量增加了10倍。在那五天里,有四千人死于呼吸道疾病,在之后的几个月,又有八千人因大雾死亡,死者大多数是年纪大或者旧病缠身的人,另外还有很多人患上了支气管炎、气喘和其他影响肺部的疾病。

而商业化发展在提高了城镇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交通拥堵问题。纽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美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交通拥堵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据统计,在2016年开车穿越纽约市中心的平均速度是7.5公里每小时,这比步行也快不了多少。

交通拥堵是商业化城市发展必然经历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据统计,2020年北京上班族平均单程通勤时间为47分钟,上海是42分钟。特别是在CBD、软件园、金融街等商业聚集地,实际单程通勤时间远超1小时,可以说商业活跃度带来了出行成本的直线攀升。

以工业化和商业化为中心的城市发展逻辑,发展工业和经济是第一要务,往往会忽略人居体验,把人的吃、住、行定位为辅助设施,通过划分功能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平面规划方式,将城市功能严格分隔为不同区域。

早期城市建设中的土地大尺度的功能区划分(一般以城中心、东、南、西、北划分)在节省建设成本,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工商业效率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城市人口增长与承载能力不协调、政府公共管理与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显著,住宅区远离工商业中心,从而降低城市效率和活力。

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逻辑,则是城市工商业发展较为成熟后的一种高质量发展方向。以人为本的建设是将土地大尺度、粗放式功能划分,转变为小尺度、立体性、融合性的发展思路,让工商业和住宅配套,在同一区域协同发展。充分考虑人居在生态环境、效率、安全、便捷等要素上的平衡,充分考虑工业、商业和农业的协调发展。以人为本的建设思路需要更加精细化、灵活的城市规划、调整和运营。

2. 新型信息技术应用的城市智慧发展逻辑

在传统的城市建设发展中,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土地等是主要资源要素,以这些要素构成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部门是城市的主要组成单位。而技术长期以来只是企业驱动而非城市驱动。

自从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信息技术作为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土地等资源要素的连接要素,显著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为各国城市发展所重视。互联网、物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型信息技术相继涌现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全新发展逻辑。

世界各国政府也相继提出基于数字技术的“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如:2006-2010年,欧洲完成了第三阶段的信息社会发展战略;2014年,新加坡公布了“智慧国家2025”计划;2015年,美国白宫提出“智慧城市计划”;2012年,中国首批90个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计划正式开展,智慧城市也陆续写入后来“十三五”、“十四五”的建设规划中。全球城市智能发展的新逻辑开始孕育成型。

城市的智慧发展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中,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实现了信息化、工业化、商业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有助于缓解“大城市病”,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精细化和动态管理,并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不同于水、电、气、公路交通等传统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智慧城市更聚焦5G、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技术与交通、能源、 建筑与住房、水资源、城市农业、城市商业和城市制造业等资源要素的融合建设,具有创新性、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基础性、动态性特征的城市新型基础设施与服务领域。

新型信息技术对城市资源要素之间的信息流动加速、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服务产业升级、提升人居体验、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新型信息技术是利用数字空间多维、无边界,数据传输高效、计算成本低的特性,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采集、传递、协同、决策、服务赋予以人为本的智慧思考模式。

新型信息技术是构成城市公民数字化身份与数字化活动的基础框架。

3. 空间利用的城市发展逻辑

一直以来,人类都有一颗摆脱地面束缚,向往天空的愿望,但受限于工程技术落后,长久以来人类只能通过登高望远来抒发自己对更广阔空间的向往。世界公认的第一座摩天大楼是位于芝加哥的家庭保险大楼,它建于1885年,设计者是美国建筑师威廉詹尼,这座大楼一共有10层,高42米,是当时最高的楼。

目前,世界最高大楼的记录是由迪拜塔(哈里发塔)保持,它占地面积34.4公顷,共有162层,828米高。建筑内拥有1000套高档住宅公寓,多家酒店、写字楼、商场、清真寺、游泳池、高档会所等设施,能同时容纳1.2万人,可足不出塔解决一切生活必须。

迪拜塔就是一座小型城镇,其实际人均占地面积仅为28.7平方米,比世界上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之一:纽约曼哈顿区的人均占地面积37.5平方米还要低8.8平方米。当然,迪拜塔的修建并非是满足节约地面空间的需求,而是出自对世界第一高楼称号重回阿拉伯世界的渴望。

中国重庆市的洪崖洞,则是更为典型地在沿江依山,高低错落的狭窄空间下,将川渝特色的“吊脚楼”建筑风格,结合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有机整合餐饮、娱乐、休闲、保健和特色文化购物等5大业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商业空间。自从1824年,英国人约瑟夫·阿斯谱丁(Joseph Aspdin)发明了水泥,人类修建高层建筑就不再是难题,但人类对城市空间的利用并不是简单地将建筑修高。

城市空间利用的发展逻辑是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优化人居空间要素配置,对生活、娱乐、工作、安全等各类必要多维动态要素建立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 CIM),通过CIM与智慧基础设施的整合,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网络的基础上,协同信息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给水、能源以及工业、商业、医疗、文化娱乐、人防等设施之间的交互,明确各类要素的空间组织方式,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和空间品质。

城市空间利用需要充分利用多维的社会经济建模、地理信息建模、建筑信息建模、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新型信息技术与传统城市基础设施结合。在地理空间、建筑和设施的物理空间、社会逻辑空间之间,广泛建立信息感知、传递、协同、共识、决策和执行反馈的自动化、智慧化空间利用机制。

二、元宇宙 城市空间治理

城市空间治理是国土空间治理的一部分,另外还有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和其他空间。按照传统工业化和商业化城市发展逻辑,城市空间常被认为是提供工业品和服务产品为主体功能的空间,城市空间是现代社会人类居住和活动的主体,人口多、居住集中、开发强度较高,产业结构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居民点形态主要是规模较大的城市、城市群、城市圈、都市区等。

而在“以人为本”的城市空间治理中主要考虑以人作为主体,在工作的效率、生活的宜居和社交关系的融洽等方面的因素。可分为: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三大要素。

1)物理空间

包含城市时空位置、城市要素和城市生态环境。其中,时空位置是城市地理时间空间信息,包含城市各实体和实体间的时间、坐标信息和高程信息等;

城市要素是构成城市各类物理实体的总称,包含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能源设施、信息设施等;

城市生态环境是构成城市自然环境的要素,包含土壤、植被、大气、水资源、物候、天气等。物理空间体现的是人与物质的关系。

2)社会空间

包括城市中的组织、活动、关系以及逻辑,用于描述城市社会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关系和活动的总和。其中,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中多元参与主体构成组织要素;多元参与主体围绕城市生活、生产和生态所开展的各类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构成活动要素;多元参与主体间相互作用并产生多维层次关系构成关系要素;社会空间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逻辑关系。

3)数字空间

是与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映射连接形成的虚拟空间。通过对城市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所包含城市要素实体的全域历史及实时数据的采集、汇聚、建模、分析以及反馈,数字空间完成对城市要素及活动的全周期可溯、动态迭代以及实时反馈,实现城市多维仿真、智能预测、虚实交互、精准控制。数字空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

2021年8月,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提出由空间数据体、物联感知数据、支撑环境组成的“实景三维中国”,从而实现数字化的国土空间高效治理。在自然资源管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以及国土空间规划实践中,很多城市和地方通过搭建时空大数据平台、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数字孪生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等技术体系,支撑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运行分析、动态评估、规划决策、监测实施等业务需求,实现空间的数字化、精细化治理[4]

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 简称CIM),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

可以看到CIM构建的三维城市数字空间模型与元宇宙提出的构建的多维数字空间颇为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CIM依然是系统级,而元宇宙是网络级,CIM是在单一系统中实现部分城市建筑、地理位置、设备等的多维建模与动态感知,而元宇宙则是在更广泛的互联网空间内分布式地实现全局城市物理、社会、数字空间的虚实共生;CIM是以建筑为中心的建模思路,而元宇宙则是以人为本的建模,强调沉浸式的消费体验。

元宇宙的城市空间治理更强调链接、应用和人居体验能力,元宇宙以开放、包容的城市信息信息模型,链接各类CIM系统,为城市管理者、居民提供全方位、多维度、立体综合的城市应用和人居体验。

1. 元宇宙助力城市物理空间综合治理

城市空间综合治理需要在城市物理时空框架内充分协调交通、水、能源、建筑等城市要素,湖泊、公园等生态环境环境要素的建设和运营,引导城市资源要素的高效流动,促进城市物理空间的智能化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高效协同,优化人居、工作环境体验。

通过对物理空间的布局与用地形态、基础设施与服务质量、道路交通系统支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城市要素,智能监测、实时感知,并分析城市内部人地系统时空影响机理及动力变化,实现动态调整和响应,从而提高公共服务品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经济高效运行、精细化的城市管理、宜居生活环境、城市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智慧城市建设。

在元宇宙中,各类城市要素和生态环境要素都处于城市的全局共享和链接状态,人居与能源、工业与环保、商业与交通、生态与建筑等要素之间呈现互为影响、互为协助的关联状态,通过建立跨系统、跨部门、跨要素的立体综合城市信息模型,使地理空间、建筑空间、设备空间和公共服务形成有机结合体。

同时,将人居要素放入其中,使人居需求与空间环境产生耦合效应,通过元宇宙海量的模型实例处理能力,将每个居民的人居潜在需求与空间环境相融合,从而寻找最佳城市要素匹配方案。

2. 元宇宙实现城市群空间链接和协同

目前在大多数场景下,受制于城市空间要素主体的差异性,建设仍然是独立自主和各自为政的。虽然从城市静态要素看,例如:建筑、桥梁、道路、公园等,确实属于城市主体独有。但从城市要素的动态运作来看,城市要素产生的结果却能严重影响物理空间邻近区域的企业城市主体,即:城市群效应。

一条河道的疏通,会提高沿河上下游航运适航性,但一座大桥的修建又会降低其通航能力;一座公园的修建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但也有可能影响周边城市的水资源利用;一座工业园区的修建不光只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还能牵动周边城市群多产业集群的联动效应。所以动态城市要素是相互链接、耦合和协同的。

目前,中国已建成包括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等七大城市群,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约70%来自七大城市群,经济规模显著。而在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

在元宇宙中,城市群空间的链接和协同是强调区域内城市间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等要素的相互关联,依托元宇宙网络建立的广泛全局的数字化空间,打破地理和行政上的隔离,建设具有创新能力与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群,实现区域链接和协同,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城市之间的优劣势、需求、资源要素配置是依靠在城市之间建立的元宇宙城市节点自由组合和智能化配置实现,城市群内的空间建设需要通过元宇宙城市群数字空间的映射、感知和反馈实现在城市群参与主体之间达成广泛共识。元宇宙在数字虚拟世界中详细刻画城市空间建设中的得与失、价值与人居体验,是将现实物理世界的价值传递,迁移到数字网络中,使建设中的分析、判断与决策更加高效和智能。

3. 元宇宙助力建设数字化家庭空间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是人在社会存在的逻辑单位。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也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天下思想,可见家庭对于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家庭空间的建设,关系社会民生,关系城市空间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家庭空间由自然人属性、居住空间、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等物理或逻辑属性构成。虽然家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协同发展关系智慧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但,家庭空间又是私人空间,具有隐私权,任何机构或政府不能擅自透视或监视家庭空间数据。

元宇宙的城市空间治理不是一种简单意义的中心化数据采集、分析和决策过程,在元宇宙网络中家庭空间被数字化为一个本地节点,并参与整体城市空间的治理。

家庭空间本地节点通过隐私计算将敏感数据留在本地,将居住空间、家庭结构、生活习惯等脱敏的规模训练数据共享,用于与城市空间公共数据的协同分析,为城市空间优化治理提供动态策略,也引导与优化个体与家庭尺度的行为活动,增强居民时空活动满意度。

在居民的充分授权下、参与式感知计算技术保障下,通过家庭空间的各类传感设备可获取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潜在生活诉求等实例数据,并通过元宇宙网络直接实现去中心化的商品或服务提供;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在元宇宙中搭建的虚拟环境,可扩大居民家庭空间的行为活动感知和空间体验等内容的服务。

4. 元宇宙助力构建数字化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也是城市公共空间,主要包括社区、学校、工业园区、商圈、公园等城市重要功能区,具有办公、产业、交通、休闲等城市核心功能。

城市社会空间合理的功能结构、布局和组合,畅通的信息、人口、资本、能源等要素的流动,以及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和谐交互都是构成智慧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城市社区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社区功能、社区活动、社区服务、交通与建成环境、治理模式以及社区系统建设等要素,分析社区内部居民各类活动与物质环境匹配程度与时空耦合关系,以及对智慧社区生活圈构建的促进作用,为以居民为中心的智慧社区生活圈的设施配置与空间优化建设提供支持;在智慧园区的建设中则需要以治理和服务需求为导向,从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全过程对园区智慧化建设进行考虑,并对园区内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园区服务、工商业活动等的需求做出智能响应。

城市社会空间就是一个逻辑信息大熔炉,呈现海量的城市物理空间的多维功能和交互的逻辑信息。在传统信息化治理模式中,因为缺乏海量的视觉、逻辑、智能算力和存储,要从海量社会空间信息中识别、归类、还原、重构等繁杂的城市社会活动信息并不现实。而在元宇宙中可通过动态调用个人、城市、国家的计算平台,通过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综合利用社会计算资源。

通过元宇宙网络中的CPU、GPU等专用算力节点,可提供随时在线的网络计算能力,可将城市物理空间的功能结构映射为数字空间的结构虚拟模型,将信息、人口、资本、能源等要素的流动和交互映射为关系虚拟模型,再通过元宇宙的社会空间数字孪生模拟计算,从而寻找最佳城市空间功能组合和社会资源组合的建设策略。

小结

人类城市化的发展进程,是一个人口集中化的过程,也是对有限城市空间充分利用和开发的过程。随着新型建筑材料与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人类将自身的居住空间,逐步从二维扩展到三维,将活动空间从点到发展到线、面,最终建立立体、综合的生存环境。

在二维生存环境中人类是靠身体力行、脚步丈量等实践方式去探索未知世界。而在三维空间中,由于空间体量的庞大,人类不再仅靠“足履实地”的认知和建设生存空间。

元宇宙赋能城市建设发展新逻辑则是利用数字空间多维、无边界,数据传输高效、计算成本低的特性,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采集、传递、协同、决策、服务赋予以人为本的智慧思考模式。新型信息技术是构成城市公民数字化身份与数字化活动的基础框架。(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王佃利,王玉龙.情境变迁、理论沿革与价值承继:城市管理的发展逻辑[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9(04):156-164.DOI:10.15983/j.cnki.sxss.2020.041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714083738229105&wfr=spider&for=pc.

叶林,宋星洲,邓利芳.从管理到服务:我国城市治理的转型逻辑及发展趋势[J].天津社会科学,2018(06):77-81.DOI:10.16240/j.cnki.1002-3976.2018.06.012.

席广亮,甄峰,钱欣彤,徐京天.2021年智慧城市建设与研究热点回眸[J].科技导报,2022,40(01):196-203.

中国自然资源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技术大纲(2021版)[EB/OL].(2021-08-11)[2022-2-28].http://gi.mnr.gov.cn/202108/t20210816_2676831.html.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EB/OL].[2022-3-28].https://www.mohurd.gov.cn/gongkai/fdzdgknr/zfhcxjsbwj/202202/20220209_764450.html

全国信标委智慧城市标准工作组.城市数字孪生标准化白皮书[R].2022.

甄峰,孔宇.“人—技术—空间”一体的智慧城市规划框架[J].城市规划学刊,2021(06):45-52.DOI:10.16361/j.upf.202106006.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字孪生城市白皮书[R].2021.

春奎,王彦冰.美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与启示[J].地方治理研究,2021(04):56-63 79.

黄锐,陈维政,胡冬梅,陈玉玲,邱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我国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的优化研究[J].管理学报,2020,17(12):1848-1856.

专栏作家

黄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资深产品经理、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顾问,金融机构、高校客座研究员。主要关注新零售、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和区块链行业应用版块,擅长产品或系统整体性设计和规划。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模拟的城市

城市不是人。但像人一样,城市有自己的性格:在某些情况下,一座城市有很多不同的性格——

城市是生命与建筑的集合,它有身份与性格。城市存在于某个地点,某个时间。

有些城市很好——它们欢迎你,关心你,好像因为你在这里而高兴。也有些城市对你漠不关心——它们根本不在乎你在还是不在;有些城市有自己的日程,却忽略了人。有些城市变坏了,原本健康的城市里,有的地方腐烂生虫,就像被风吹落的苹果。甚至还有些城市好像逝去了——有的没有市中心,好像在其他更小、更容易理解的地方会更加开心。

有的城市会扩张,像癌症或者劣质电影里黏糊糊的怪兽,随走随吃,吸收城镇乡村,吞没城区和村庄,消化掉它们,然后变成无边无际的大都市。其他城市会缩小——曾经繁华的地区空荡衰落,楼宇空置,门窗紧闭,人去楼空,有时甚至没法告诉你为什么。

有的时候,我会幻想,如果城市是人,它们会是什么样子,我用这种幻想来打发时间。城市存在于某个地点,某个时间。随着时间流逝,城市在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现在,城市都停留在它们所在的地方。

目前城市都在沉睡。

千万别认为城市理所当然。

毕竟,城市比你大。它年纪更大,它清楚地知道如何等待......

本想在最远的边陲当领主,可它真想教我种田

8月9日,steam平台上线了一款生存建造模拟游戏《最远的边陲》。

在游戏发售几天之后,凭借着对”如何从0到1建立一个城邦“的完善模拟以及对“种田”这种“中华民族传统艺能”的细致描绘,它迅速赢得了玩家们的青睐,很快就获得了3000个评价以及84%的特别好评。

也是因为不错的玩家评价,让我点开了这款游戏的steam商店页。在这个过程里,忽然有一个小地方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款游戏是由一家独立游戏工作室Crate Entertainment制作发行的。大家伙可能不会对这家工作室有什么印象,但要是提起他们的几部“暗黑”风格的ARPG前作——《泰坦之旅》《恐怖黎明》,就大概知道我说的是谁了。

偶然发现的这一点也让我浮想联翩,暗黑味儿 生存模拟?这奇怪的联想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也直接下载了游戏,但令我没想到的是,一向擅长制作“打打杀杀”类型的工作室这次拿出了一部纯正的“种田”游戏,而且还十分硬核。

表面上是一个“老老实实”的模拟建造游戏

《最远的边陲》的背景架设于欧洲中世纪。在一片有王国贵族统治土地上,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们挨饿受苦、遭受来自统治者的压迫,而当强盗在村庄里烧杀掠夺时,这些光鲜亮丽的贵族们却躲在安全的地方冷眼旁观。

为了远离这片“肮脏的土地”,这些居民决定带领家人们去荒野碰碰运气,去寻找另一片能够建立新家园的土地。

游戏的剧情到这里戛然而止了,事实上,游戏没有任何像是“主线剧情”的设计,除了开场动画,全程只有非常纯粹的模拟经营玩法。

而这时候的我们只有追随而来的村民们和一辆马车,除此之外一无所有。

就如同一般的生存建设类游戏一样,玩家需要挑选一块山清水秀的地块作为基地,然后通过砍伐木材、收集石材来建造住房,打猎与取水来获得基础的食物。

要想在这片荒土上得以存活,就需要建造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为了应对恶劣天气,需要为村民建立住所,为了有食物来源,还需要指挥村民开垦田地、种植作物。

除了种植农作物之外,其他可以建造的食品生产设施有很多,像是供村民捕猎的猎人小屋(可以获得肉和兽皮),供村民采集周围植物资源的觅食人小屋(可以采集水果,采集草药制作药物等)。在完成一些生存必要基础设施的建立后,村民便暂时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我们在游戏前期也基本能够平稳发展。

随着小镇的规模逐渐扩大,玩家可以建造贸易站,与路过的商队进行交易,交换来金钱或是物资。游戏中同样也会解锁数十种外观、特性各不相同的建筑物。

利用这些内容,玩家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将自己的小镇从一个荒凉简陋的定居点打造成为一个繁华热闹的城市。我一直都很享受这个过程。

当然,生活不会总是风平浪静。小镇壮大之后玩家也可能遇到前来打劫的强盗,甚至外国的军队,此时就需要修筑一些防御建筑来提前预警或是备战。因此,游戏里还是提供了塔楼、城墙这样的防御工事和士兵招募系统。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远的边陲》在开始界面就提供了无战斗选项,让只想安心种田的玩家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建设当中。

而深入了解这个游戏之后,我发现,这款游戏最想教会我的事儿,是种田。

全把天赋点到了“种田”上

大家都知道,对于一款生存模拟游戏来说,有两个最重要的游戏部分,一是生存,其次是建造。

在我看来,《最远的边陲》这款游戏,就是牟足了劲把生存部分做到了最“硬核”,把全部的技能点都放在了“种田”的体验上。

首先,《最远的边陲》在资源的分类上要远远比常见的模拟游戏更为详细也更为真实。

在发展过程中,玩家可以收获14种不同的原材料(木材、石头、金属等),可以种植和饲养27种不同可供食用的动植物(粮食作物、鱼类、兽禽等),还可以生产数十种具有多个等级的物品和材料。

农作物种作物有自己的耐热耐寒等多种属性,我们需要根据周边土地情况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种植,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与此同时,还需要阻止动物、高温、疾病、严寒、腐烂对农田的破坏,还要人工锄草除石或者是种植植被增加肥力的方式来维护你的农田质量等等…

另一个特殊的地方是,在《最远的边陲》里加入 “季节变化”这样的时间设定。而在传统的模拟游戏,这样的设计很少见——在以往模拟游戏里,农田更像是一个建设完成后自动随时间流逝慢慢生产食物的资源型“建筑”。

但在《最远的边陲》中,玩家们需要更用心地照看好自己的土地。并且由于季节设定的引入,游戏也自然延申出了“轮种”这一概念。

简单来说,“轮作”就是指在一定周期内(通常以自然年为主)轮换种植同一片土地的农作物,比如种春季种玉米、秋季种蔬菜,然后休耕一季。

这种“轮作”的耕作方式在从古至今的生活中其实都非常常见,既利于改善土壤,也有利于防治病虫害。

我们要在游戏里选择几个不同农作物放入“轮作”的选项里,更适合这块土地的是大豆还是玉米?这几种作物对土壤的肥力有什么影响?这都是玩家们需要去思考并做出选择的事,而这毫无疑问地进一步提升了“种田”的策略性。

不光如此,“轮种”系统还有一层另外的重要意义——保护村民健康。

在如此荒凉的土地重建家园,我们的村民难免会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好在,系统会明确提示你某种疾病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

例如缺少维生素C的摄入会导致村民们患上败血症,随后系统会提示你保证村民的水果摄入量。然而在食不果腹的早期阶段,比起败血症,有限的耕地必然要供给粮食作物去种植。因此,“轮种”在有限的生产力条件下就有更大的作用——通过粮食作物与果蔬的轮种,来平衡饥饿和病症的危机。

在轮作间期,可以选择人工锄草除石或者是种植三叶草增加肥力的方式来维护你的农田质量等等…

而在通过耕作或是打猎的方式获得食物之后,食物的储存也是玩家将面临的难题。

其他游戏中可能只要把收获的食物丢进仓库就可以万事大吉,但本作中的食物都是有保质期的,就算放进仓库里,屯的时间长了也是会变质、腐烂而变得毫无价值,而温度也会影响腐败的速度,尤其是高温的夏天,食物变质速度相当的快。

玩家们要更合理地分配食物的使用,或者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建造更高级的保险工具,这让“食物的储存”成了决定生存的关键一环,也是游戏更有难度的一部分。

总之,对于“种田”这个玩法来说,《最远的边陲》构建了一个细节丰富且完善的系统,几乎真正去还原了现实世界“农牧业”的种种,这也让这部分内容的可玩性非常高,不过过多的内容也让游戏显得非常硬核繁复,就比较考验玩家们的耐心了。

建设部分就有点不和谐了

当我们在游戏里逐渐满足了生存所需,下一步就要考虑把我们的基地做大做强。

不过遗憾的是,在建设这个方面,《最远的边陲》表现的并没有那么好。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游戏的建造等级很不合理,2级建造的建筑,需要3级的建筑来进行生产原料。

比如说前文提到过的食物变质问题,其中的一个解决办法是通过建早二级的制桶工坊,来生产木桶,这个木桶对食物的保质期延长有一定的作用。

而铁锭是很多制桶的必备原料,但是炼铁炉是三级建筑…所以玩这个游戏,有时候就会陷入一个很荒唐的悖论里:

于是当我们想要某些特定的工具原料,很多情况下只能在贸易站花高价去购买,然后才能进行建造。

然而交易的过程也很“抓瞎”,因为并不是每一次交易商人都会有我们需要的物资,而是要看运气。比如有一次为了和商人交易一些大型工具,游戏内时间过去了两年多,都没有刷到我想要的东西…

还有一个比较搞笑的例子。

大概在座的各位都想不到的是,游戏里的建筑有“堆肥场”这个选项。尽管我理解游戏制作组想要力求真实的创作意图,但说实话,看到它的瞬间我还是笑了出来…

而这个”堆肥场”也是很有问题的。这是在于它很快就会被辛苦劳作的村民们填满,而游戏里消耗这些“有机物”的机制又很缓慢,所以我有时候的游戏体验就是陷入一直重复造“化粪池”却怎么都不够的怪圈…

也不是我一个人有这样的体验..

其实不光是建造部分,游戏还有不少其他小毛病,像是村民AI不是很好,看上去似乎是脑袋不很灵光的样子;地图资源不平衡,往往有的地图缺乏关键的资源而让基地发展不下去; 游戏呈现的视觉效果不是很好,字体太小并且有些建筑不易区分;说起来还是有很多的可以吐槽的点。

不过总体而言,游戏制作了很清晰的系统轮廓,种田 模拟经营 城市建造的玩法还是非常吸引我的,只待一层一层的打磨,提升建筑、AI以及地图资源的逻辑的话,还是可以期待一下更新后的版本的。

  • 最新游戏
  • 发表评论
手游排行 新游中心 热门专区 手机软件APP下载
网游排行榜 游戏攻略 网游下载 安卓软件APP下载
单机排行榜 手游礼包 单机下载 苹果ios应用下载
安卓排行榜 新游视频 手游下载
苹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