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门户网站!

游戏更新 | 安卓游戏 | 苹果游戏 | 推荐游戏 | 软件更新 | 文章更新 |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 → 《秒点qq音速7级图标(刷屏的民营火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秒点qq音速7级图标(刷屏的民营火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2023-01-15 15:04:10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秒点qq音速7级图标文章列表:

秒点qq音速7级图标(刷屏的民营火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刷屏的民营火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题:刷屏的“民营火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王琳琳 孟含琪 张千千 马晓澄

日前,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成功发射。而就在不久前的4月,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S”商用火箭完成发射首秀。

近来,国内外商业火箭在航天领域发展活跃,特别是我国民营火箭发展引人注目。为什么要发展民营火箭?民营火箭想要“突围”究竟要闯过多少难关?距离人人用得起火箭还有多久?

民营火箭“很忙”

火箭行业很忙!国内民营火箭先后升空,激活了商业航天的一池春水。

4月5日,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S”商用火箭完成发射首秀。火箭飞行高度突破10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超过1200米/秒。此次飞行试验实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空中试车,对先进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一体化结构设计技术、快速测试发射技术等进行验证。

5月17日,重庆零壹空间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成功发射。该火箭长约9米,总重7200千克,最大飞行高度约38千米,最大速度超过5.7倍音速,飞行时间约5分钟,飞行距离273千米。该火箭可灵活配置燃气舵、空气舵、姿控动力等多种控制机构,并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设计。

在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背景下,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加速。各地政府对航天领域给予资金、研发等方面的重点扶持,以星际荣耀、蓝箭航天、零壹空间为代表的民营火箭企业迅速成长。

同时,资本也看到了这一前景广阔的蓝海行业。以零壹空间为例,企业已经累计获得了三轮、总金额接近5亿元的融资。蓝箭航天也已累计获得各类投资数亿元。

民营企业的参与激活了火箭市场的春水,最显著的变化在于使发射成本下降。以零壹空间旗下拥有OS-M系列火箭为例,该系列主要服务于500千克以下的卫星发射。“目前这种量级的火箭,国际市场价格是500万美元,我们能做到比它便宜三分之一,将来还会做得更低。”零壹空间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舒畅说。

抢占蓝海需要过几关?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民营火箭发展势头强劲,但起步较晚。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为代表的新兴企业,近期已宣布将尝试回收难度更高的第二级火箭。与之相比,我国民营企业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以火箭研发中顶端技术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为例,目前全世界仅有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美国贝索斯创办的蓝色起源公司等为数不多的企业掌握了该项技术。目前,蓝箭航天已完成了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推力室试车的研究工作,标志着在液体火箭发动机研究上有了较大突破。目前,星际荣耀也在加紧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工作。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微纳卫星研究所副所长曹金认为,我国针对商业航天的运行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商业火箭载入服务是系统工程,涉及火箭研制、发射实施、地面监控、残骸回收和陨落保障等诸多复杂环节,亟待进一步规范。

目前,我国有4个火箭发射场,随着民营火箭行业的快速增长,发射场或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是否应在国内外布局谋划新的商业航天发射场,增加发射工位满足日益增长的民营航天发射需求?此外,如何确保发射轨道安全、谁来做安全性评估、监测飞行距离,都有待加快规则制定、完善监管。

距离人人用得起火箭卫星还有多久?

民营航天企业迅速成长,在不久的未来,百姓或将享受到商业航天发展的红利。随着火箭技术的进步发展,未来人人都能搭乘火箭将不再是异想天开。

“如果一个飞机场一年只能飞十几架次航班,是不可能支撑起商业客运的。目前,各国主要商业航天企业已经掌握制造火箭卫星的技术,今后一段时间的竞争焦点就是怎样让火箭卫星更好用、更便宜,实现‘人人用得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八研究院科研一部副部长陈岳说。

近年来,民营卫星发展也十分抢眼。我国首套自主研发的商用遥感卫星组“吉林一号”已有多位成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未来,民营卫星搭载民营火箭,将更大幅度地降低发射成本,从而降低与卫星相关的应用产品价格,使航天信息更惠及普通百姓。

因此,今后发展卫星和火箭技术应相辅相成,大力发展卫星应用,社会才需要更多的卫星,有了更多的卫星发射需求,才会需要有更大、更多、更便宜的火箭。

专家指出,火箭回收技术的实现大大降低了发射成本,而随着火箭回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成本进一步降低,最直接的一个好处是,货运飞船可实现低成本发射,货运飞船商业化将全面铺开。

对于极具科幻色彩的太空旅行来说,业内专家认为,在未来十至二十年内,临近空间太空旅行不是梦。如果市场需求旺盛,将有更大推力的民营火箭不断被攻关研发,届时将可以发射宇宙飞船,开展距离地面260-300千米更高高度的太空旅行。

美媒:美高超音速武器研发取得新进展 将改变战争的未来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1月3日发表题为《这种高超音速武器将改变战争的未来》的文章,作者为该刊防务编辑克里斯·奥斯本,全文摘编如下:

美陆军和海军近日测试了第一级固体火箭发动机(SRM)。美国迅速发展的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朝着实战应用又迈出了一步。

SRM是美陆军“远程高超音速武器”(LRHW)计划和海军“常规快速打击武器”(CPS)计划的一部分。LRHW和CPS是两种高超音速、远程和精确制导武器,能够以5倍音速飞行,进而摧毁目标。此次测试是SRM第二轮实际测试,旨在为高速远程精确打击创造前所未有的战术优势。

SRM被称为新型导弹助推器的第一级部分,它将与“通用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C-HGB)配合使用。C-HGB是一款弹头,将为美陆军和海军的高超音速武器带来新的高速杀伤力。通过此次测试,美军得以对发动机进行评估,并为作战准备新的导弹部件。

美海军10月28日发表声明称:“此次静态点火测试标志着第一级SRM首次包含推力矢量控制系统。该系统是导弹助推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火箭发动机能够在飞行中具有机动性。”

飞行中的机动性是这款武器的关键特质之一。目前,美陆军的武器研发人员正在致力于研发一种“技术插入”,使武器能够摧毁多个目标,并对移动目标作出反应。该技术将使装甲车队和其他移动车辆等敌方机动目标受到攻击。

要达成这一目标,可能需要对武器的制导系统进行调整。虽然出于安全原因,相关细节通常不对外公开,但配置调整可能涉及一种双路数据链。通过这种数据链,正在飞向目标的机动弹头可以在几毫秒内收到新信息,并在必要时改变路线。

LRHW将于2023年前交付,美军希望它拥有优良的速度和机动性。

来源:参考消息

长二丙火箭创中国火箭服役年限最长纪录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樊巍 通讯员 陈奕君】1982年9月9日长征二号丙火箭(简称长二丙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飞成功,将我国首颗应用型返回式卫星送入太空,并在随后的十年里包揽了我国所有返回式卫星的发射任务。截至2022年9月9日,长二丙火箭已服役四十周年,作为我国服役年限最长的火箭,“金牌火箭”长二丙火箭身上创下了诸多“第一”。

服役年限第一名的火箭

1975年11月26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火箭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准确地送入预定轨道,拉开我国常规液体推进剂火箭的帷幕。

为实现更重卫星的发射,型号队伍组织开展了长征二号火箭的改进设计。改型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18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可靠性同步大幅提升,因此另设“番号”——长征二号丙火箭。长二丙火箭首飞成功之后,便全面替代长征二号火箭执行发射任务,实现无缝升级。

自1982年9月9日成功首飞以来,长二丙火箭现已服役40周年,是我国目前服役时间最长的运载火箭。期间通过构型火箭、系统改进,持续推进可靠性提升和运载能力增长。当前长二丙火箭长约43米,一、二级和整流罩直径均为3.35米;起飞重量约242.5吨;2021年8月24日成功飞行的4.2米构型整流罩,已逐渐成为主力整流罩。

第一型荣获运载火箭“全国质量金质奖”的“金牌火箭”

1982年9月9日,在酒泉发射场,长征二号丙火箭(简称长二丙火箭)成功发射我国第4颗返回式卫星,完满完成首次发射任务。自此,长二丙火箭一路稳扎稳打,伴随中国航天事业“节节高”,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的佳绩。

1987年,长二丙火箭在成功发射我国第 10颗返回式卫星后,被中国质量协会授予“全国质量金质奖”,是我国第一型荣获运载火箭“全国质量金质奖”的火箭。

此外,长二丙火箭自1982年首飞之后,截止1998年底的17次发射均圆满成功,因此被授予“优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金牌”,是我国第一型“金牌火箭”。

用途范围第一名的火箭

我国以长二丙火箭为基础,后又研制出了带固体上面级的长征二号丙/FP、长二丙/SM、长二丙/SMA和带液体上面级的长二丙/YZ-1S构型火箭。长二丙及其改进型火箭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中唯一同时具备发射近地轨道(LEO)、太阳同步轨道(SSO)、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及大椭圆轨道卫星能力的运载火箭,发射方式有单星发射、串并联双星、并联三星发射、侧挂多星发射。因此长二丙及其改进型火箭是我国目前运用最灵活、用途最广泛的运载火箭。

“衍生”型号第一名的火箭

两级状态长二丙火箭是我国常规液体推进剂火箭的基石。在“下捆上改”的指引下,快速构建了我国常规液体推进剂火箭型谱,为我国宇航事业搭建好平台。

加上液氢液氧的三子级即衍生出长征三号火箭,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后续又衍生出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和长征三号丙系列火箭。

加上常规推进剂三子级,即衍生出长征四号火箭,用于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捆绑四枚同类型液体助推火箭,即衍生出长征二号E大推力运载火箭;进一步改进优化,则构建起我国空间站建设的“功臣、顶梁柱”——长征二号F火箭。

第一型涉足国际发射服务的火箭

我国的对外发射服务和技术合作在1985年就开始了。1985年,中国首次参加巴黎国际航空展览会,同法国公司签订了一份使用长二丙火箭在发射返回式卫星的同时,搭载法国公司微重力试验装置的合同。这后来被看作是中国航天首次进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标志。

1987年11月,中国又和一家瑞典公司签订合同,明确使用长二丙火箭搭载发射瑞典公司的“FREJA号”科学试验卫星,这也是中国首次签订的卫星搭载发射服务合同;1992年10月6日,第十四颗返回式卫星发射任务中圆满完成搭载服务。可以说,长二丙火箭是我国第一型涉足国际发射服务的火箭。

实现我国空间探索第一次国际合作的火箭

2003年12月30日,长二丙/SM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探测1号卫星是“双星”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赤道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洲空间局的合作项目。长二丙/SM火箭的顺利升空,实现了我国空间探索的第一次国际合作。

当中国科学院提出与欧空局合作开发地球探测双星项目时,选择什么样的运载火箭是该项目的关键问题。长二丙火箭由于其辉煌的发射历史而被选中。根据卫星的工作轨道和姿态要求,长二丙火箭采用了全新设计的上面级。新型长二丙火箭不负众望,首次发射一举成功。

第一次将国产卫星发射到大椭圆轨道的火箭

长二丙/SM火箭成功地将探测1号卫星发射到了近地点550公里 、远地点 66970公里的预定卫星工作轨道,这是当时我国发射的工作轨道最高的一颗卫星。发射到这么高的轨道,需要火箭具有相当大的推力,不仅要将卫星送入轨道,还要将卫星的姿态调整到一定的位置。

长二丙/SM火箭采用长二丙加固体上面级,其一、二级将卫星与上面级送入停泊轨道;上面级与二级分离后,进行调姿、滑行、起旋,并在预定轨道变轨,使卫星进入轨道;上面级再消旋、调姿,使卫星的自旋轴垂直于黄道平面后,上面级再起旋至卫星要求转数,然后与卫星分离。

第一次与上面级联合执行发射任务的火箭

长二丙/SM火箭最突出的特点是研制了一个全新的上面级。该上面级采用自旋稳定的姿态控制方式,并针对自旋稳定的特点,完成了大角速率长寿命惯组、四重分集GPS接收机、大推力小偏差固体发动机等重要技术的研制。

与发射铱星的长二丙改火箭相比,长二丙SM构型火箭的主要技术改进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采用了全新设计的上面级结构,包括卫星支架、过渡支架、星箭分离包带装置、上面级分离包带装置;第二,研制了新的上面级固体发动机;第三,采用了新的上面级姿控发动机系统,能够满足上面级自旋稳定章动控制和三轴姿态控制的要求;第四,研制了新的上面级控制系统惯组,能够在长时间高转数旋转状态下保证姿态角的高精度测量;第五,上面级遥测系统能够满足上面级旋转状态下的测量需要。上面级的技术状态复杂,无论在高低温环境还是力学振动环境下,都要保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在研制过程中,对技术状态变化、测试覆盖性、出厂验收情况和质量归零情况进行了严格的把关,使火箭的技术状态清楚、操作细则清楚、图纸文件清楚,保证了长二丙SM火箭第一次发射的圆满成功。

第一型在3个内陆发射场成功执行过任务的火箭

早在2003年,长二丙火箭就已经见识过戈壁胡杨、踏上过黄土高原、走进过横断山脉,在酒泉、太原、西昌发射场执行的发射任务均圆满完成,是我国第一型在内陆3个发射场都成功执行过任务的火箭。

不同发射场的塔架设备及与运载的接口关系、气候环境各不相同,要求火箭的适应性极高。高可靠性、高适应性是金牌火箭长二丙的代名词。

2022年4月30日到7月16日,长二丙火箭先后在酒泉、西昌、太原三个发射场圆满完成4次宇航发射任务,其中两次任务原计划是相隔一天发射。

第一型实现一子级受控再入的火箭

2019年7月26日,长二丙火箭在遥感三十号07组卫星发射任务中搭载验证了我国首个基于栅格舵的一子级再入控制技术。团队先后突破宽马赫数复杂包线的栅格舵再入子级气动设计与精确预示技术、高动态强气动耦合条件下的子级再入控制技术、大尺寸栅格舵锁定展开与传动技术、高集成度智能化电气设计技术等实现系统设计-搭载飞行一次成功,实际落点距离理论落点仅偏差1.9千米。装备后,一子级落点范围将缩小96%以上。

第一型实现整流罩带伞降落的火箭

2021年7月19日,长二丙火箭在西昌发射的遥感三十号第十组卫星任务中成功搭载验证了“整流罩再入控制用减速伞超音速开伞”,“整流罩落区控制”关键技术得到突破,破解了整流罩再入过程跨音速段结构极易解体的难题,首次实现我国运载火箭整流罩带伞降落。型号正在攻关的“整流罩落区控制技术”不仅将缩小整流罩落区面积缩小80%以上,更有望突破无损或轻损着陆、回收。

近年来,为更好地完成好高密度发射,长二丙火箭先后应用了弹道高空风双向修正及射前准实时二次补偿、主动减载控制、一级导引控制等技术,显著降低了飞行中的气动载荷,提高了飞行安全性和发射概率。2022年发射任务中,型号突破3秒内完成3个串联体分离的快速分离技术,实现了4个月从启动任务论证到完成发射的超短任务响应周期。

40年来,长二丙火箭在我国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技术上不断创新完善,可靠性不断提高增长,达到了任务适应能力强、可靠性高、任务响应周期短的先进水平。

“越是成功越清醒,征途漫漫从头越。”长二丙火箭团队将始终保持对产品质量的敬畏之心,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风险意识,始终保持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深化改革,不断自主创新,为奋力建设新时代航天强国,为强军梦、中国梦提供强大且有力的支撑,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奖励300万!女院士团队造出新型导弹,美国只有羡慕的份

文/皓月

最近这些年,我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像前一段时间成功完成组网的北斗三号卫星,还有发射成功的“天问一号”,这些都是我国科技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在军事领域也是如此,我们的海军已经进入了“双航母”时代,前几天还成功试飞了AG600“鲲龙”水陆两栖飞机,当然,这些东西的背后都离不开默默奋斗的科研工作者,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人才一直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保障。我国的美女院士——祝学军,就是其中一位。

祝学军不仅是一位院士,而且还是导弹领域的专家。研发的成果为我国导弹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资料中可以看出,祝学军在“钱学森弹道”理论的基础上,找到了研发高超音速导弹的方法。相信大家都在去年的阅兵仪式上见过一款神秘的导弹车,这就是我国最新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正是祝学军院士在不断攻克各项技术,我国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才得以顺利问世。如果没有祝学军院士的努力,这款导弹的问世估计得再往后推迟10年。由于做出的贡献巨大,国家一次性奖励了300万,而且不用交一分价的税,这也是院士应得的奖励。

高超音速武器在未来战场上发挥的作用重大,所以世界各国都在研发这样的武器。首当其冲的就是美国和俄罗斯,不过,真正技术成熟的只有我国和俄罗斯,美国现在还只是试验阶段,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将这款导弹展示给世人。在高超音速导弹方面,就连世界军事第一大国都只有羡慕我国的份,东风17导弹的问世,也使我国顺利完成了这一领域的“弯道超车”。虽然美国一直都在嚷嚷着要研制17马赫的导弹,不过,这也只是个幌子而已,直到现在都没有看到研发的成果。

可想而知,美国在这一领域都处于下风,后追而上的我国科研工作人员,得花费了多少心血才赶了上来。要知道,当时美国的导弹技术,可领先了我们不少。有了这款高超音速导弹,将会摆脱未来战场上“技不如人”的问题。在军事领域上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一般速度超过6倍音速的导弹,就被称为高超音速武器,高超音速武器速度快,航程远,而且很难被拦截。拥有这款武器,也是体现军事大国身份象征之一。俄罗斯也已经研发了多种型号的高超音速导弹,并且在经历了两次成功试射后,让美国焦虑不安。

在这种武器的震慑下,一向狂妄自大的美国也不敢轻举妄动。我国不仅发展了高超音速武器,还拥有了电磁炮等前沿的武器,并且经验已经趋于成熟。电磁炮之前还被装在舰艇上进行试验,发挥了不俗的效果。相信在未来,我国还会出现更多像祝学军这样的科学家,为我国的国防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造海上巨无霸,长度超世界最大航母60米!超级心脏令人惊叹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直至今日,动力装备的制造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走进一个前所未见的神奇动力世界,探寻燃烧、速度、效率背后所隐藏的能量密码。

中国挑战供电超低煤耗极限,“251”时代即将到来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同时,中国也在持续推动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上海市用电的六分之一来自沿江而建的三座燃煤电厂。

三座电厂中最新的一座,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2013年凭借两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实现了276克每千瓦时的年平均供电煤耗,打破了丹麦电厂保持的世界纪录。这项纪录意味着,当年“外三”电厂每送出1度电,比全国平均水平节约45克标准煤,一年就可以节煤5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0万吨。

冯伟忠,是这三座电厂的核心建设者之一,这一切对他来说远不是终点。他的目标是设计一台全新的汽轮发电机组,把电厂供电煤耗降低到251克每千瓦时,这将是一个新的世界纪录。

新型汽轮机组的关键部件在无锡透平国家大型涡轮叶片研制基地进行锻造。经过全世界最大的离合器式螺旋压力机的重击等操作,金属性能提升25%的毛坯件锻造完成。

再经过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精加工,带有唯一身份编号的叶片将按照严格顺序,安装到对应轮槽上。

涡轮转子,被称作汽轮机的心脏,这颗心脏是否足够强健,精密的装配尤为重要。工程师需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2000多个不同类型叶片的装配,14级叶片沿轴线方向的整体误差,不能超过0.6毫米。

正式出厂之前,这台汽轮机转子还要经历一项极为严苛的测试。在这个亚洲最大的动平衡测试台,涡轮转速达到每分钟3600转——这意味着末级叶片顶端圆周转速,达到660米每秒,相当于两倍音速,由此带来每个叶片约600吨的巨大离心力。

这样的极限测试,对于主轴、叶轮、叶片,都是极为苛刻的考验。测试结束,包括振动幅值、速度在内的各项参数表现正常,这意味着新一台百万千瓦汽轮机低压转子,完美通过测试。中国制造的百万千瓦高效超超临界汽轮机组,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安徽淮北平山电厂二期工程,是由冯伟忠设计建造的全新燃煤电厂,他们团队要在这里,向251克每千瓦时供电煤耗的世界纪录发起挑战。

传统的汽轮发电机组,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分布在一个轴系上。

为了实现251克每千瓦时的供电煤耗,冯伟忠将汽轮机组高压轴系与低压轴系进行分离,形成高低位分轴布置的结构。这是一次极为大胆的尝试,在世界百年火力发电史上从未有过。

根据测算,采用高低位布置的汽轮机组,比以往减少了将近200米的高温管道,机组满负荷运行的热循环效率可以达到49%,这让冯伟忠团队距离实现251克每千瓦时超低煤耗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上海申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冯伟忠

中国造海上巨无霸,船身长度超过世界最大航母60米

2017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与法国达飞集团,正式签订了9艘23000标准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

在这艘船的设计上,中国工程师采用了一套双燃料系统。在系统切换时,液化天然气将会逐渐取代燃油成为发动机的核心燃料。在保证动力的前提下,它的二氧化碳排放可以减少20%,颗粒物、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可以减少99%。

23000标准集装箱船,是真正的海上巨无霸。船长399米,宽度将近62米,甲板面积相当于3.5个标准足球场。这比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空母舰,还要长出60多米。最惊人的还是它的运力,满载重量近22万吨,一次就可以装载23000个标准集装箱。

上海临港工业区,中国重要的船舶动力制造基地,巨型集装箱船的超级心脏就是在这里打造。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船用内燃发动机——占地面积接近一个标准篮球场,高度达到16米,相当于五层楼高,重量超过2000吨。

发动机的活塞长度达到4米,重量超过5吨。安装活塞的气缸,内壁直径接近一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船用发动机气缸。

由于采用双燃料系统,这些运动部件要承受比单一燃油系统更高的载荷,精度也要求更高。直径1米的活塞周长误差不能超过0.02毫米,以保证活塞与气缸绝对贴合,产生高达63800千瓦的输出功率,这比200辆重型卡车加在一起的动力还要强劲。

活塞顺利落下后,要跟连杆对接在一起,以带动曲轴运行。如果说发动机是整艘船的动力之源,那么,曲轴就是动力之心。

在临港的一个厂房里,正在打造全世界尺寸最大的船用曲轴——重量达到488吨,总长接近24米,几乎相当于一节高铁车厢的长度。这样的尺寸和重量,已经达到现有加工装备的极限。

大型船用曲轴与船舶寿命相等,一旦安装就终身不能更换。这种特大型对接曲轴,由于设计和加工难度极大,曾经长期制约着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今天,中国不但有能力自主研发制造,还在不断刷新着尺寸和重量的世界纪录。

半小时观察:装备强国 动力先行

2020年,中国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动力领域的创新变革,任重道远、时不我待。动力,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动力的变革与升级。今天的中国,已有实力、有底气、有信心,为中国和世界的高质量发展,继续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来源:央视财经

  • 最新游戏
  • 发表评论
手游排行 新游中心 热门专区 手机软件APP下载
网游排行榜 游戏攻略 网游下载 安卓软件APP下载
单机排行榜 手游礼包 单机下载 苹果ios应用下载
安卓排行榜 新游视频 手游下载
苹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