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门户网站!

游戏更新 | 安卓游戏 | 苹果游戏 | 推荐游戏 | 软件更新 | 文章更新 |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 → 《穿越火线体验服转换(抢先服进入S30赛季,全位置经济上调,为何辅助装却多一项限制?)

穿越火线体验服转换(抢先服进入S30赛季,全位置经济上调,为何辅助装却多一项限制?)

2023-01-01 13:39:29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穿越火线体验服转换文章列表:

穿越火线体验服转换(抢先服进入S30赛季,全位置经济上调,为何辅助装却多一项限制?)

抢先服进入S30赛季,全位置经济上调,为何辅助装却多一项限制?

(本文内容涉及抢先服,有一定的前瞻作用,但,S30赛季具体的改动,请以官方公告为准。)

大家好,我是大胡子,很高兴又见到你。

王者荣耀S29赛季已经接近尾声,抢先服也已经进入S30赛季,如果不出意外的话,1-2周内正式服将会进入到S30赛季。

想必大家都非常关心S30赛季的游戏节奏和版本,这里,我们就根据抢先服中的信息,聊一聊新版本的变化。

一、新版本节奏放缓,全位置基础体验上升!

S30赛季主宰和暴君的刷新时间由原来的2分钟变为4分钟,直观上的体感是节奏慢了,也变得清晰了,因为Boss战推迟了2分钟,围绕该点战斗产生的收益和损失通通被放在4-6分钟这个阶段,各路英雄多了2-4分钟的发育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节奏的放缓,代表着王者荣耀中英雄野权、线权优势的放大,也代表着欠缺发育的一些英雄略微回暖,但,却不代表入侵打法的消失,对于一些前期强势阵容组合来说,依然能够抱团入侵。

S30赛季是一个全英雄拥有保底体验的赛季,但是,如果拥有强迫症的话,游戏体验同样不会受控,例如:对线期打不过对手执意对拼,又如无团战条件;人手不足时执意带节奏,再如只打架不发育;不推进浪费时间主被动给对手机会等等(尤其是只会打顺风,一点逆风就情绪失控,开始甩锅的玩家)。

整体来说,S30赛季的版本的适应难度不大。

只要做到两点就能稳定游戏体验,它们分别是:能力强或线权强时,抢线支援带节奏;能力弱或线权弱时,发育为主等节奏。(如上图白起在对线花木兰时,就应该发育等中期团战,如果稍微细心一点可以卡兵线、故意拉扯状态、盯紧视野,但,无论哪种都是主发育等节奏)

二、野区经济机制大改,双边(包括发育路)加打野保底体验上升!

S30赛季改动较大的属于野区经济分配机制的调整,简单点来说,就是在打野经济收益不变的基础上,把野区经济分配机制和线上经济分配机制统一,即多人分享资源经济最高。

这项调整有两大优点:1、打野被蹭经济的负影响弱化;2、优势方抱团入侵或劣势方抱团发育时的公共经济增加,优势方更有钱,劣势方更易翻盘。

除了经济分配机制改动以外,S30赛季增加了新野怪“赤甲”(护甲血量攻击较高),同时中路野怪点(原熊怪点)升级,其物理防御上涨210升至420,法术防御降至60。

新增野怪属于赠送资源,基于其属性较高,对打野的增益较大,不过,在4分钟左右该野怪大概率会属于双边。

整体来说,资源的增加直接利好打野,但因S30赛季节奏放慢,如打野无节奏能力的话,4分钟双边核心装备基本成型,野区资源很容易被双边瓜分。

所以,S30赛季打野、对抗路、发育路的保底游戏体验均会上升,因为经济问题得到了解决。

至于地形的改变,在前期确实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却非绝对的保护,条件良好时,该入侵依然可以入侵。

不过,在入侵蓝区时,需要稍微注意,如果是执行偷野决策,要么是将野怪拉入草丛,要么就将野怪拉至靠近蓝区出口的地点。

除了上述较大的调整以外,还有一个额外的小点需要注意,它就是闪影花涨至15块钱。(友情提示:闪影花是卡视野打先后手的一个点,也是转线神器,它的战略意义非常大。)

三、辅助工资上涨,中路吃到版本红利!为何辅助装却加了一项限制?

S30赛季是一个全位置经济上调的版本,在辅助装备的调整上,有两条工资相关调整,它们分别是:(辅助)2级主动装备降价200,每3秒获得经济和经验由5变为3/6(与4/5经济占位有关)。

辅助的工资到底上涨了多?

直接上涨(12*60-33)/3*(6-5)=687,间接增长200,折算为属性的话,大约等于887点血量。

中路同样享受到版本的红利,中路兵线在单条兵线计算补刀收益的情况下,多了21金币,经验多了32点(总收益折合近战小兵收益的60%)。不过,这仅中路的基础体验上升了,在支援的时候漏掉一个兵受损减少;如果不支援的话,经济占位该是四号位依然是四号位。

为什么这么说呢?辅助装备3/6的的额外工资划分限制的原因,其中一点就是为了给不会支援的中路留点面子。当然,辅助装有收益限制,更多的原因是为了限制非主流辅助的强度,比如兰陵王、关羽。

不过,尽管有这项限制,对于经济占位低的玩家,在12分钟之前却可以通过辅助装备进行止损。

具体止损的办法是什么呢?答案是购买学识宝石。

装备买卖损耗40%,学识宝石价格300,变卖损失120,120的金币可以通过20次补偿进行中和,也就是1分钟,在能够单吃兵线的情况下,补充经济的速度极快。(类似该情况的对局极为少见,不过,如果你的中路支援速度或经济容易出现问题,倒可以考虑选择该装备,虽然经济不一定会得到补偿,但5%的移速加持却对手感有非常大的帮助。)

文末小话题:

S30赛季资源变多,在双方对抗上,经济将不会成为玩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这样的版本你对它有什么看法呢?请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评论,发表一下对S30赛季的看法。

—The End—

作者|我是马大胡子

王者荣耀:射手地位被巩固,S30即将进入全明星赛季|体验服

(本文内容与体验服相关,且多数调整为测试阶段,S30赛季具体调整需以正式服为准,望悉知!)

大家好,我是大胡子,很高兴又见到你。

S29赛季已经接近尾声,S30赛季即将到来,想必很多玩家都非常期待S30赛季的到来和它的样子。

那么,S30赛季到底是什么样呢?

S30赛季对抗路压力如何?中路经济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辅助有没有存在感?打野是不是起飞了?发育路生存玩家有没有得到解决?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到S30赛季的版本当中。

一、“蛋糕变大”,打野起飞的同时,面临的挑战更大!

用一句话形容S30赛季的野区,就是资源变多了。新增的野怪,以及野怪属性的变动,并没有对打野造成影响,打野出野的速度没有明显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直接受益人,打野起飞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除了直接的好处以外,中立Boss刷新推移至后期,对于某些发育型打野来说,是极大的利好。

因为中立Boss使得“支线任务”的减少,所以多数对局中,打野可以浸泡在己方野区2轮。

前面,我们谈到“支线任务”减少,所以,打野想要起节奏必须以gank或入侵对方野区为主。

在这点上,打野玩家gank的水平将成为对抗的关键,如果没有节奏,即使“蛋糕”做大,打野位没有游戏体验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因为在新赛季,打野面临的选择和挑战非常多,包括2级抓边、偷野、入侵、gank三线、发育等等。

打野选择的正确与否将关乎4分钟后队友和自身的游戏体验,一旦决策失败,资源将会倾向对方不说,己方队友大概率会瓜分野区。

因打野或线上某点所致,劣势方在6-12分钟会非常难受,该阶段经济受限只是一方面,因为只要会止损,经济差不会被拉开太所,更多的压力来自活动范围受限和配合之上。

所以,在S30赛季,心态以及中后期作战能力,将会是影响胜率的关键点,尤其是对于打野玩家而言。

不过,如果遇到队友瓜分经济也不要上头,因为正节奏下不会出现该情况,除非优势的情况下没有将战场往前推,负节奏下,受野区经济分配调整,即使均分野区资源,也不会像之前版本一样太亏。

当然,在中低分段,这些并不重要,因为S30赛季,只要不掉点,在不蹭线的情况下,打野仅凭野区也能拥有对抗经济保底,使用孙悟空、典韦、铠这些英雄很容易得到胜率保护。

二、射手地位被巩固,生存问题变相缓解!

资源的增加,除了对打野来说有正向增益以外,对于射手来说也是一大利好。

优势掠夺资源制造经济差,这点不用多说,劣势和均势的情况下,射手会干嘛?不是中路抱团取暖,就是去野区。

S30赛季中路兵线、野区资源收益都有所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射手的地位自然而然得到了巩固。

在体验服测试的过程中,在较低的分段使用射手有一种“独揽九天”的感觉,因为经济太容易刷了,10分钟不到可以顶到8000 的经济。

到来实力相差不大的段位,因不敢放开手脚,加上路人局不会像比赛一样默认将经济倾斜给射手,经济发育速率并没有夸张的增长,但几乎能够达到场均每分650-700。

这种经济,如果放在当前版本,菜鸟能变小C,所以,就体验服射手目前的表现而言,S30赛季全英雄胜率口碑可能会倾向发育路英雄。

经济的倾斜,攻速阈值的解放,对于未来发育路而言是极大的利好,所以,那些看到防御装备调整,攻速装备攻速下调的玩家,根本不用杞人忧天。

那么,发育路在新赛季的发育、输出环境如何呢?

输出环境,与配合以及自身意识有关,中低端局意识好可以找炮灰,高端局位置找的再好,在节奏、经济差下遇到一堆人切后,也没有什么办法。

因此,在新赛季发育路的输出环境,由段位和队友配合;以及使用英雄决定,这点和版本调整的关系应该不大。

发育环境方面,因为中立Boss投放时间靠后,打野的选择多了,不一定gank发育路;加上发育路本身视野就比较开阔,所以,目前体验服中的“初级段位”射手发育环境极好。

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遇到节奏较慢的对局,甚至在两件套之前不受干扰。

但是,随着段位的加深,射手的发育会略收对线、抱团越塔的影响。

三、对抗路被针对概率发育路和中路分担!

因中立boss刷新靠后,打野“支线任务”减少,基本上通过对方打野buff开局的顺序,就能判断出打野的大致gank路线,所以,从主观角度来谈,对抗路即使被针对也可以清晰的感知到被gank的时间点。

与此同时,S30节奏变慢,发育路对胜负的影响作用会变大,中路抢线或对线会相对焦灼一些,在这种情况下,其余两条线被gank的概率将会大幅提升。

所以,大胡子认为S30赛季对抗路会呈现百花齐放之势。

在体验服体验的过程中,大胡子体验了带线和边惩打法,整体来说节奏的变慢,使得对抗路打法更具多样性。

但,鉴于打法建立在对线细节之上,所以,S30赛季如果对于对抗路细节掌握不足的话,想要胜率还是需要向坦边和带线边靠拢,在对抗思维上选择“交学费”学习对线或直接选择放弃对线,用团战或带线牵制弥补自身不足。

四、中路启动资金增加,中核、法刺表现或回暖!

中核一直是可以玩的,但,鉴于大多数中单沉浸在“人都蹭我,我不懂、不会、不敢蹭人”的错误思维中,所以,中低端局就造成了中单常年四号位经济,中核不能玩的假象。

其实,中路四号位经济,确实和设定有关,鉴于随着时间推进双方必然抱团的惯例,中路将会成为抱团频率最高,队友光临次数最多的地点。

因此,即使队友前期不单独吃中路兵线,中单在中期也会进入定格在经济四号位。

所以,不论新赛季如何调整,如果没有共享经济以及争取支援经济的思维的话,使用中单位的游戏体验依旧会稀碎,甚至出现经济低于辅助的情况。

中路兵线加钱、加经验是S30赛季对中单位而言最直观的正向调整,至于关于中路河蟹的调整,则需要理性对待,如果重心放在河蟹的争抢上,被gank的概率会大幅提高。

因为,就目前的测试体感而言,体验服当中四分钟之前的打野“很闲”,时不时就会关注中路,尤其是对方打野的影响。

在同位置上,因节奏放缓,各路均忙于对线和发育,所以,原本线权弱的一些中单地位得到了一定的变相提升,其中包括上官婉儿、貂蝉、诸葛亮、妲己、高渐离。

五、辅助位成最终赢家,但,会呈两极分化之势!

S30赛季节奏会略微放慢,打野这个节奏点依然存在,中路的节奏点开始变得极为重要,但,人数最多的中端局节奏依然由射手决定。

前两者的节奏关乎顺逆风,后者的节奏关乎速推、团战胜负及翻盘。

而将这些节奏点串联在一起的任务由辅助承担,所以,其他位置的崛起意味着辅助的崛起。

除了水涨船高能够体现辅助的地位外,辅助装备额外获得的经济补偿,也得到了优化。(直白点来说就是辅助工资提高了)

众多利好指向辅助位,但,因辅助职业内部特点不同,辅助英雄将会呈现两极分之势。

在辅助英雄当中辅助的点对点增强能力(比如明世隐),以及承伤开视野能力(比如张飞、廉颇、刘禅、苏烈),将会成为路人局当中的刚需,而节奏和战术相关的辅助(比如大乔、鬼谷子)将会偏向竞技对局。

所以,在什么样的段位用什么样的辅助,是S30赛季最明智的选择。

文末结语:

S30赛季资源增多,对线期、转线期、团战期的分界会更加清晰,各位置游戏体验均会上升,是名副其实的全明星版本。

但是,话说回来,全明星代表着各位置的重要性得到了巩固,但,对抗越公平个人能力和队伍配合越重要,所以,在S30赛季各位置可玩性都会增加,但上分难度都有所提升。

如果想挑一个最容易上分的位置,只有射手这个位置,因为无论对局节奏如何,最终会落到团战和推进之上。

—The End—

作者|我是马大胡子

举报/反馈

小米 13 Pro 手机评测:全能旗舰,这次不止是堆料

12 月 11 日晚,小米 13 系列 & MIUI 14 新品发布会正式举行,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全新旗舰小米 13 系列。作为骁龙 8 Gen 2 移动平台首批终端之一,小米 13 系列的重要看点自然是骁龙 8 Gen 2 究竟能带来怎样的体验。但同时作为小米数字系列旗舰的最新作,小米 13 系列自然也少不了其他的关注点,比如新的设计语言,新的徕卡影像系统等等。

总之,和往年小米旗舰一样,这是一款自身亮点和话题度都不缺的明星产品,IT之家这次也是第一时间拿到了旷野绿配色的小米 13 Pro。那么它的实际体验到底怎么样?能否成为你心目中理想的那款旗舰?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评测一起来了解。

一、外观设计

拿到小米 13 Pro 的包装盒,会觉得有一丝熟悉感,还是上一代全黑的长方体造型,表面烫印的文字,不同在于正面独特的徕卡小红标让包装盒看起来比以往更提神了。

打开包装盒拿出手机,可以看到上一代的整体设计语言在小米 13 Pro 上得到了基本的延续,最大的不同,也许就是背面更加醒目的摄像头模块,以及随之而来的连贯设计语言。

首先看最为醒目的摄像头模块。这枚三摄模组构成了标准的圆角正方形。表面覆盖黑色的玻璃面板,摄像头之间仍然是熟悉的细线分割设计,充满规整和秩序感。

摄像头模块的右下角为醒目的“LEICA”表示,然后还有很小的相机信息字样,再下面则是闪光灯。

由于主摄采用了 1 英寸的 IMX989 传感器,因此小米 13 Pro 的摄像头模组相比前代明显更加凸起了,但好在小米使用独特的连贯设计语言,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种凸起感。

IT之家手上这款为陶瓷后盖的旷野绿版本,整个手机背面看上去有着很强的一体性,特别是与摄像头模组的衔接处,非常连贯地以一道曲线的坡度和摄像头模块的黑色陶瓷包边无缝衔接,而不是那种很生硬地让摄像头模块“长在”手机背面。这种连贯的设计语言,在视觉上缓解了摄像头模块的凸起感。

再看手机背面整体,除了黑色的摄像头模块,就只有在左侧竖向排列的“xiaomi”Logo,整体看上去非常简洁。再加上陶瓷材质本身更加平整、瓷实的质感,而且色泽呈现也更加纯粹,这让小米 13 Pro 的背面在视觉上更显得浑然一体、温润如玉。

这里说一下旷野绿配色,这是一种低饱和度、清新温柔的浅绿,搭配陶瓷独特的质感,传递出一种旷野般宁静的气质。

小米 13 Pro 的连贯设计还体现在机身整体上,四曲面立体的机身使它呈现出连贯优美的曲线。从手机背面柔和地过渡到中框,再经由中框与正面四曲面的屏幕玻璃衔接,流畅而自然。

手机正面,就是这块 6.73 英寸的曲面屏幕,和上代一样,前置摄像头顶部中间打孔,左右两侧边框很窄,亮屏时带来出色的视觉观感。

再看机身的其他元素,中框顶部是扬声器、降噪麦克风、红外线传感器、气压计以及天线隔断,底部则为 SIM 卡槽、USB Type-C 接口、通话麦克风和扬声器。

机身左侧有音量按键和电源键,机身右侧则没有任何按键。

手感方面,小米 13 Pro 机身由于采用四曲面连贯设计,因此手机握在手里会很柔顺舒适,加上陶瓷后感细腻的质感,细细体味,这种舒适感还是比握玻璃略胜一筹的。

同时小米 13 Pro 机身重量为 210g,厚度为 8.7mm,都在可接受的范围,平时单手使用的时候会觉得有一些分量,但不坠手。

整体来说,小米 13 Pro 在保持核心设计语言的同时,在上一代的基础上又做了调整,最显著的是摄像头的变化和连贯设计语言的加入,让整个手机更有辨识度。特别是小编手上这款旷野绿 陶瓷后盖的版本,清新又有质感,很时尚,相信会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爱。

二、屏幕体验

小米 13 Pro 搭载的是一块 6.73 英寸的超视感屏,采用最新一代 E6 发光材质,支持 2K 分辨率和 120Hz VRR 动态刷新率,PPl 为 522,显示文字或图片时可以非常细腻。比如下面这张近距离拍摄的图片,文字边缘非常平整流畅。

同时,这块屏幕支持原生 10bit 色深,覆盖 100% sRGB 和 100% P3 色彩空间,可以显示比普通手机更加丰富细腻的色彩。IT之家实测屏幕支持 99.4% sRGB 色域和 95.9% DCI-P3 色域。

同时,小米 13 Pro 的屏幕在出厂时经过逐屏校准。因此可以提供非常精准的色彩显示。而且小米 13 Pro 还支持丰富的屏幕色彩管理功能,你可以在屏幕显示色彩风格中选择你喜欢的显示模式,在高级模式中,你还可以调整色域支持、RGB 色彩空间、HSV 色彩空间和其他显示选项,这个对色彩比较专业的用户带来了自定义的体验。

小米 13 Pro 屏幕的另一大看点是支持 120Hz VRR 无极可变刷新率,由于采用 LTPO 材料,可做到 1-120Hz 无级可变刷新率,彻底抛弃挡位的概念,GPU 输出一帧、刷新一帧。

日常 App 场景中,屏幕内容无变化时,小米 13 Pro 可以让屏幕刷新匹配 GPU 输出,做到画面静止时立刻停止刷新,保持 1Hz 静止状态。当桌面摆放时钟小部件时,该效果最为明显。只有在秒针动的一下屏幕会立刻在刷新,随后画面静止,立刻回落到 1Hz。

在重负载的游戏场景,小米 13 Pro 则支持 VRR 可变刷新率,这是游戏主机和高端 PC 显卡的必备功能。VRR 打破了屏幕必须以 16.7ms 为周期刷新的传统,而是根据 GPU 的输出节奏动态调整,使得屏幕虽然工作在 60Hz 模式下,却可以获得等效于 120Hz 的显示延迟。

举个例子,当小编用小米 13 Pro 玩《原神》时,让屏幕刷新率工作在 60Hz,然后进入游戏场景,先将游戏帧率设定在 60fps,可以看到游戏画面变化时,场景的流动非常稳,丝毫没有那种在主屏幕滑动时微妙的一卡一卡的抖动感,体验上几乎和 120Hz 刷新率没太感知上的差别。然后小编又将游戏帧率设定到 30fps,再进行人物跑动、场景变化,会发现游戏的画面观感仍然很稳,这与在其他手机上玩 30fps 的游戏体验明显不一样,甚至你可能会有一种错觉,在 30fps 下游戏的流畅感和 60fps 下好像差别也不是太明显了。这其实就是 VRR 无极可变刷新率在发挥作用。

此外小米 13 Pro 的屏幕还支持超动态显示功能,在显示照片时,它能够更真实的画面明暗关系显示出来。当你创作照片或视频时,可以清晰显示从深黑到亮白的广泛区域,高光更亮,暗部更是细节十足,同时保证不同亮度区域间顺滑过渡,由此为你呈现人眼所见的真实感受。

经过实际的体验和测试,IT之家觉得小米 13 Pro 的这块屏幕的确有着出色的显示素质,同时无极可变刷新率和 VRR 技术的加入,又能让用户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并起到节省功耗的作用。

三、性能体验

性能方面,小米 13 Pro 搭载的是新一代骁龙 8 Gen 2 移动平台,这款芯片平台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架构设计,增加了全新的 Cortex-A715 超性能核心,在最需要的性能的时候,融合架构 A715 和 A710 总计四颗中核心成为中流砥柱,带来强大的持久性能。基于全新台积电 4nm 工艺制程,晶体管密度提升 20%。在性能提升的同时降低功耗,能耗比为三年来最佳。

同时,IT之家手上这台小米 13 Pro 搭载了 12GB LPDDR5X 8533Mbps 内存和 512GB 的 UFS 4.0 闪存,整体性能规格也是目前顶级阵列了。

IT之家先对小米 13 Pro 进行了一波跑分测试,其中安兔兔跑分综合成绩为 1307021 分,CPU 为 283922 分,GPU 为 581689 分。而 GeekBench 5.4.4 单核 1443 分,多核 5053 分。AndroBench 方面,顺序读取 3566.61MB/s,顺序写入 2672.86MB/s,随机读取 393.16 MB/s,随机写入 536.34 MB/s。一波跑分下来,小米 13 Pro 都呈现出了天花板级的性能表现。

接下来进行游戏测试。首先看《和平精英》的运行表现,游戏进行时,IT之家将画面选项调为最高,在超高清画质下,游戏最高帧率上限为 40fps。然后进行 15 分钟的游戏。

游戏结束后,测得平均帧率为 39.9fps,忽略掉无意义的帧率波动,其实就是全程满帧运行了。整个游玩体验自然也是顺滑流畅的。

游戏进行过程中,第二代骁龙 8 的核心调度合理且轻松,只是在刚开始进入游戏加载资源时,超大核 Cortex-X3 冲高到了 2.9GHz 左右,其余时间基本没有发力,主要由 4 枚性能核心与 3 枚能效核心在工作,基本上是轻松应对。

GPU 的平均使用率为 21.9%。

游戏进行时候,第二代骁龙 8 的平均功耗约为 3.002W,机身最热处只有 36.5℃,发热控制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我们用《原神》来考验小米 13 Pro。游戏运行时,将画质选项尽可能调高,具体设置如下:

测试游戏时,IT之家一边跑图一边打怪,进行 30 分钟的游戏。游戏结束后,测得小米 13 Pro 运行《原神》的平均帧率为 60.2fps,可以说是全程满帧运行了。从游玩过程中的实际体验来说,也是非常顺滑,几乎没有碰到掉帧的情况。

从第二代骁龙 8 CPU 核心的使用情况来看,运行《原神》时,小米 13 Pro 对各核心的调度还是比较积极的,基本上每个核心都参与了性能输出,同时超大核心、性能核以及能效核的分工也很明确,这样就保证了每个核心的负载都不至于冲到很高,只有在个别情况下,性能核冲到了 2.7GHz,但会快又回落了。

同时可以看到,GPU 使用率达到了 65.7%。

合理的核心调度策略,加上第二代骁龙 8 本身在能效上的进步,让小米 13 Pro 运行《原神》的功耗控制在了约 5.009W,还是很不错的。IT之家也测得机身最高温度为 41.8℃,游玩时并没有烫手的感觉。

小结,在第二代骁龙 8 移动平台的加持下,小米 13 Pro 的性能自然是没得说的,大家关心的功耗方面,这一次第二代骁龙 8 也做得很不错,加上积极的调控和优化策略,小米 13 Pro 在性能和功耗上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

四、影像表现

从小米 12S 系列与专业相机品牌徕卡合作,小米手机的影像就可以说走上了新的发展阶段。而这次小米 13 系列的影像系统同样是与徕卡联合打造。以小米 13 Pro 为例,其后置主摄采用和 Ultra 相同的 1 英寸索尼 IMX989 传感器,5000 万像素、f / 1.9 大光圈、Quad-Bayer 像素阵列,融合像素达到前所未有的 3.2 微米。这为小米 13 Pro 带来了暗光场景优异的噪声控制能力、超大动态范围、更大的进光量和无损 2× 变焦等优势。

下面我们不妨就先来看看小米 13 Pro 主摄的拍照效果。

首先是在白天光线充足的环境下,IT之家先用小米 13 Pro 的徕卡生动模式拍了一张,可以看到直出的样张清晰、锐利,而且色彩冷艳,真实的天空并没有照片里呈现的那么蓝。

放大照片,角落引导牌上的“温馨提示”四个小子还能看清,细节解析力能够让人满意。

再看下面这个光线对比比较强烈的场景,小米 13 Pro 的主摄果然展现了不错的动态范围,天空高光部分的云层细节丰富,而且没过曝,而眼前木船的背光暗面比人眼看到的还明亮一些,而且细节丰富没有噪点,整个照片很好地展现了午后的明亮感,而且仍然是高饱和度的范儿,比较讨好眼球。

下面我们对比一下徕卡生动和徕卡经典两个模式在影像风格上的差别,以水中倒影的楼房为例,徕卡生动整体看上去很明艳,尽管画面对比度也比一般的手机要高,但只是在接近纯黑的地方增强了对比,对照片整体的明媚感并没有太大影响。

再看徕卡经典模式,同一场景下风格差别还是很明显的,画面明暗的对比更加强烈,池水不再刻意追求徕卡生动模式下的那种清澈感,而是显得浑厚,天空云层的密度似乎也增加了几分,整个影调看上去更有立体感和临场感。

总结来说,徕卡生动模式适合平时拍一拍旅游美照,分享社交平台的情况,而徕卡经典相对更适合拍一些人文场景,有纪实感的照片。当然具体还需要大家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发挥。

夜晚场景下,IT之家首先选择了霓虹光线复杂的商场门外,小米 13 Pro 直出的样张亮度充足,画面纯净,同时色彩也仍然保持了明艳的观感,同时对霓虹招牌高光的压制也属于目前旗舰应有的水平。

再比如下面这张,依然明亮通透,观感出色。同时让IT之家比较惊艳的是,小吃铺食物蒸腾的热气漂浮在半空,也被小米 13 Pro 准确地还原了出来,说明这款手机的光学镜头确实拥有非常不错的素质。

主摄说完了我们再看长焦,这次小米 13 Pro 搭载了 5000 万像素、f / 2.0 光圈的徕卡浮动长焦镜头。这里有一个技术创新。过去的长焦镜头受限于模组高度,在 45cm 以内基本无法合焦,因此当用户需要用长焦拍摄近物或小物体时,手机往往自动回落到主摄裁切来保证画面基本可用,但此时清晰度会严重受损。

而这次小米 13 Pro 将长焦内部的镜组拆分为上下两组,后组三片具备极强的聚光能力,对焦时在镜组内部浮动,因此可以在有限的行程内实现 10cm 到无穷远的超大的对焦范围、这个范围甚至超越了很多手机主摄。这样的设计,正是借鉴了单反百微镜头上所采用的“后部对焦”。

实际测试时,IT之家先用主摄拍了一张街边的照片,然后用长焦镜头(3.2×)拍了同样场景的照片,对比取景范围的差别:

可以看到,在长焦镜头下,成像风格和主摄几乎没有差别,并且能将远处的景物拍得更清楚,比如将主摄照片放大和长焦镜头的照片对比,肯德基招牌上的文字,明显是长焦镜头拍得更清晰。

同时正如前面所说,这枚长焦镜头还可以拍摄 10cm 的近距离超级特写,比如小编用长焦镜头近距离拍摄腊梅的花朵,也可以成功对焦。并将细节精准捕捉下来。这个超级特写的功能还是非常解决痛点的,因为很多手机的微距镜头像素量都不够,想用其他镜头拍特写又总对不上焦。

小米 13 Pro 还有一枚 5000 万像素 f / 2.2 光圈的超广角镜头,同样在上面的路边场景下,对比超广角和主摄的样张,可以看到超广角成片在色彩上要比主摄略淡一些,对比度也没有主摄那么强烈,照片整体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品质,画面边缘也没有明显的畸变。

这枚超广角镜头还可以拍摄超级微距照片,小编拍了一张草地中残雪的场景,超级微距下景深很浅,焦外虚化效果很足,而焦内晶莹剔透的雪粒清晰分明。

另外在小米 13 Pro 的大师镜头包中,本次还新增了 75mm 肖像镜头,可以带来超浅的景深、自然的肤色,以及独特的虚化和光斑效果。比如下面这张照片,景深就特别浅。

另外,在小米 13 Pro 上,也支持上一代的 Cyber Focus 万物追焦功能,支持自动追踪人眼、人脸、人物、宠物眼睛、宠物、鸟类、昆虫、花卉、美食等拍摄主体。在测试时,小编在画面中来回跑动,小米 13 Pro 都能准确地追踪并让人物始终在焦点上。

按下快门,拍下的照片也非常清晰,运动中的人物一点也没有拍糊。

在视频拍摄方面,小米 13 Pro 还支持拍摄 4K10bit 杜比视界 HDR 格式的视频。IT之家在使用时也拍摄了一段 4K 30fps 的视频,小米 13 Pro 呈现的画质让人眼前一亮,视频中的色彩似乎比小编在现实中看到的还丰富,而且在一些高光比场景中,视频画面也呈现出明显的 HDR 效果。

总体来说,与徕卡的合作让小米在影像特别是影调方面的提升还是很明显的,而且这次小米 13 Pro 三枚摄像头都呈现出非常高的品质,给IT之家印象较深的事浮动对焦镜组带来的超级特写功能。相信小米 13 Pro 会很适合喜欢手机摄影的你。

五、充电和续航

小米 13 Pro 搭载了一块 4820mAh 的大电池,同时引入了澎湃电池管理系统,官方称能实现 1.29 天的续航,这主要得益于其内置的澎湃 G1 电池管理芯片,这枚芯片采用 MNP 一体式封装技术,为小米 13 Pro 带来更准确的电量计、高安全性,并延缓电池老化。

IT之家也对小米 13 Pro 做了续航测试,测试时,小米 13 Pro 处于性能模式,蓝牙、数据流量和 NFC 打开,但测试全程在 Wi-Fi 网络下进行,初始电量为 100%,屏幕和系统声音设为 50%。

首先,小编在超高清画质下玩了 30 分钟的《和平精英》,耗电量仅为 1%(在小编切换到下一个项目的同时,电量掉到了 99%)。

接着,又使用《哔哩哔哩》看了 45 分钟的 1080P 高帧率电影,耗电 4%。

然后使用小米 13 Pro 刷了 10 分钟微博,耗电 2%。

最后用《抖音》刷了 20 分钟的短视频,耗电 4%。

总计 105 分钟的测试时长,小米 13 Pro 耗电 11%,剩余电量 89%,这个续航表现在IT之家测试过的手机中是比较优秀的了。在结合小编日常使用的感受,正常强度下,小米 13 Pro 的续航确实能坚持一天多的时间,

充电方面,小米 13 Pro 支持 120W 的澎湃有线秒充,采用标配的充电器,IT之家实测电量从 0% 充满到 100% 用时 24 分钟,其中第 5 分钟充到 27%,10 分钟充到 55%,15 分钟充到 79%,20 分钟充到 94%,24 分钟充满。

120W 带来的超快充电体验自然是非常舒服的,并且如果充电环境温度较低,开启疾速模式,充电时长还可以进一步缩短。

六、结语

作为一款 Pro 级的旗舰,小米 13 Pro 首先延续了以往舍得堆料的传统,无论是屏幕、性能、影像还是快充等方面,都堆到了目前手机天花板的级别。而与此同时,小米 13 Pro 也更加重视体验了,它陶瓷的机身、新颖的配色提升了用户在硬件美感和舒适度上的体验、其在长焦镜头上的创新,以及徕卡影像系统对品质的打底,也提升了用户拍照的诸多细节体验,还有屏幕出色的显示素质,以及 VRR 无极可变刷新率技术的加入等等,也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用眼体验…… 总之,小米 13 Pro 不止是一款堆料的旗舰,也确实在把堆的料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用户体验的提升,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款各方面都有照顾到的全能旗舰,小米 13 Pro 本身自然也是适合绝大部分用户的,只要你不是在某些功能上有特别的、小众的需求,那么这款手机都可以被列入你换机的考虑名单中。

超恶心的国产造假App,真把我看吐了!

根据小雷的观察,最近这两三周发生的大事儿还真不少。

首先是防疫新政策的落实,新二十条和新十条轮番而至。

对咱们感知最强的,就是到处都不再看健康码和核酸时间了。

这一点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极大的便利,处处亮码的日子终于到头。

虽然放开以后,小雷和身边很多同事朋友都“羊了个羊”,生病过程也很难受。

但“杨过”之后,迎接我们的,是想去哪就去哪的全新生活,小雷身边很多旅游党都开始琢磨假期的诗和远方了。

当然啦,这并不代表着健康码就要退出历史舞台。

如今健康码的作用比较多面,除了最基础的亮码,还有查询疫苗接种记录、健康申报和健康证明情况查看等功能。

倒是【行程码】这功能,是正儿八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大伙都知道,上周「通信行程卡」公众号就发布了公告,正式下线了【通信行程卡】服务。

像是相关的短信、网页、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和App等查询渠道,也统一同步下线。

图/通信行程卡

对于【行程卡】的下线,小雷觉得,公众们是喜悦多于担忧的。

【行程卡】此前被推出,主要还是为了疫情防控,毕竟人们跨市、跨省和跨国流动的需求一直很高。

出于流调和减少疫情传播的需要,通信行程卡很快就成为了主流的防疫功能之一。

比如小雷从一个低风险地区去到另一个低风险地区,防疫人员看一眼行程码,就知道我曾经去过哪。

行程卡对于防疫的贡献功不可没。

但咱也不能否认,行程卡的定位颗粒度很粗。

毕竟是基于基站定位,再怎么精,也只能精确到“市”。

图源:CSDN

精度不够高,也就意味着在实际防疫过程中,会给部分手机用户带来麻烦,

比如某个县变成了中风险,会导致整个直辖市群众的行程卡都带星。

功能上有局限性,再加上新十条发布,行程卡退出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了。

但大伙可能想不到,正版【行程码】刚下线,冒牌货就跟着出来了。

前几天,一个名为【行程码纪念版】的小程序便突然冒出,而且很快就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很多有仪式感的网友,把这两年来去过的城市,通过【行程码纪念版】记录并截图下来,发到各大社交平台。

在网友的自发传播之下,这小程序还很快登上了热搜。

包括小雷的朋友圈啊,也是有人在发这玩意儿,还配上伤感文案:

“再见了行程码,三年的抗疫之旅,就此结束”

图源:行程卡纪念版

说实话,小雷是越看越懵的...

首先抗疫就没有结束,只不过是换了种形式进行。

另外,被疫情笼罩的这三年,大家都过得不太好,这还有人用这小程序来追忆,多少有点离谱...

但既然所谓的【行程码纪念版】已经出来了,我还是打算扒一扒它是啥来路。

小雷先是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看网友们晒出的【行程码纪念版】。

看底部的途径城市,不得感叹这些哥们儿是真能溜达啊,几乎是绕着国内转了一圈。

图源:行程卡纪念版

但很快啊,小雷又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地方。

这些晒行程卡纪念版的网友,似乎在往另一种方向内卷。

有的人晒这玩意儿是为了纪念过去的三年,而有的人,纯属是比谁途径的城市更多...

图源:行程卡纪念版

我甚至看到有一张图,覆盖了国内绝大多数省市,搁这叠Buff呢。

图源:行程卡纪念版

所以答案已经很明了,这些城市轨迹,大概率不是官方后台生成的,而是用户自行添加上去的。

既然无法准确提供每位用户的途径城市,也能证明,这并不是官方出品。

但小雷看到,有很多网友还被蒙在鼓里,以为是正版。

图/微博

这倒是不奇怪,毕竟这【行程卡纪念版】的UI界面,设计得和官方原版太像了。

也有部分网友明知是第三方开发者制作的,却一点也不介意。

自己玩得很嗨,还不忘分享给好友一起玩。

纪念打卡,人之常情,小雷能理解这部分好友的心思。

但有一说一,把这种小程序当娱乐来玩,风险还挺大的。

首先是泛滥的隐私问题,小程序开发者可以要求用户填写手机号或授权微信号登录。

一旦你同意授权登录,就相当于把自己的手机号交给了小程序开发者。

别觉得小雷在耸人听闻,微信开发者后台确实有这么一个“获取手机号码”的组件,获得认证的开发者都能调用。

图源:微信开发者

小雷也找到了行程卡纪念版最初始的版本,并测试了一波。

好消息是,这个版本是网页版,并没有向用户索取任何权限。

用户勾选好要生成的城市后,就能一键生成截图。

图源:行程卡纪念版

开发者在页面中还强调了一件事儿,说是一切数据都在本地处理,不会上传和分析我们的数据。

图源:Github

但还是要分清楚,这是初始版本,开发者把源码完全开源了。

那些网友在小程序所用的【行程卡纪念版】,已经是经过二次魔改的版本。

小程序开发者会不会利用接口来窃取用户隐私,谁也说不准。

图源:Github

即使【行程卡纪念版】小程序不会窃取用户隐私,那它同样不符合微信规范。

因为这小程序的UI设计得跟原版行程卡一模一样,属于是涉嫌混淆官方服务功能了。

So,如今这个民间自制版【行程卡纪念版】,已经被微信彻底封杀。

想体验的小伙伴,还是尽早打消念头叭。

不过话说回来,在微信成为互联网基础措施的今天,小程序的传播速度真的很离谱。

做第一版【行程卡纪念版】的老哥,只是从某自媒体的视频那找到了灵感。

他按照该视频的行程卡样式,做了个人人可用的网页版出来。

图源:视频号

后来网页版用户越来越多,这位开发者干脆开源源码,让其余开发者也能照葫芦画瓢。

从此时开始,一些【行程码纪念版】小程序便光速上线。

由于小程序本身有着即用即走、分享方便等特点,再加上许多网友对打卡和纪念独有情钟。

两者结合,就让行程码纪念版被疯狂传播。

这和之前曾火了一阵子的【中国制霸】地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有打卡和炫耀属性,同样即开即用。

图源:中国制霸

至于你问我为啥它们能火,大概是满足了炫耀心理吧。

在微信上火上一把,把流量吃饱,接着销声匿迹,是这些小程序的标准流程。

但和以往的小程序不同,这次的【行程卡纪念版】涉及到混淆官方功能,危害不可谓不大。

要是对部分网友造成误导,让他们以为“行程卡”还没彻底下线,那后果我都不敢想...

希望微信能在小程序上线之前做好审核叭。

总而言之,防疫是件极其严肃的事情,不管是出于纪念,还是娱乐化的分享,咱们都没必要跟风来玩。

那些开发者做这个纪念版,也并非纯公益,他们是能从中赚钱广告费,甚至是窃取用户隐私。

我想,应该没几个人愿意回到被行程卡管着的时候,所以这有啥好纪念的呢...

原神出圈这两年

前些日子,在《英雄联盟》S12总决赛拿下冠军的明星选手Beryl开始了在国内平台的直播首秀,只不过游戏内容并非是他的老本行LOL,而是《原神》。

很多粉丝已经知道,早前Beryl就公开过自己“玩原神”的爱好,他又被人戏称为“原神哥”。尽管竞技比赛向来的风气都是“赢了说什么都是对的”,但当Beryl被一本正经地问到怎么看待“玩原神有助于提升LOL水平”时,也还是谨慎地回答道:

“在去年或者前年,你肯定是看不到这种梗的。

1

虽然不少人眼中的《原神》被定格在了PV首曝时那段尘嚣甚上的争议上,但从两年前正式上线开始,《原神》在圈内玩家、普罗大众眼中的形象就一直在改变。

以海外社区为例,在游戏刚上线时,即便外媒给出的评分相对较高,自身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当时推特统计的“热门话题排行榜”上,“原神”仅仅位于第8的位置,远不如同年的“堡垒之夜”、“最终幻想”甚至是“荒野行动”。

但到了2021年上半年,“原神”的话题和讨论度就迅速攀升,首次登上了排行榜榜首的位置,甚至直到2022,它的影响力也依旧不减,在今年上半年时依旧蝉联热度榜第一。

无论是客观数据还是主观上的感受,和大多数热度一时的手游不同,《原神》确实在两年的运营时间里维持着稳定的热度和流量,这期间,关于它的舆论也在逐渐转变。

要知道大众的认知一旦形成,想要再发生转变就相当困难,《原神》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点,和游戏上线后的持续更新、相关文化内容的联动、玩家社区的运营都有很大关系。

去年5月份,国外知名评测媒体“数毛社”(Digital Foundry)曾连续更新了两期关于《原神》在不同平台上画面效果的解析视频。

“数毛社”向来以专业的图形技术分析内容著称,更新的两期视频分别对比了《原神》在不同主机配置,以及新补丁更新之后呈现的帧数效果。

《原神》比较特殊的一点是,上线时间刚好赶上了主机新旧交替的节点,而它在PS4上的表现一直不尽如人意,帧率甚至一度只能维持在20左右,即使是机能更强的PS5,此前也无法保证稳定60帧的画面。

但在当时的新补丁1.51发布后,经过数毛社的实机测试,两个平台的流畅度都有了一定提高,尤其是PS5,在各种场景下基本都能实现稳定的60帧画面。

“数毛社”这两期视频讲解,一方面说明了当时《原神》在海外的影响已与日俱增,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游戏本身的持续更新优化,这种更新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内容上的。

2

新内容的稳定产出是《原神》能维持长线影响力很重要的一环。在过去两年中,这款游戏一直保持每六周推出一个新版本的更新频率,而每个版本都会包含体量很大的新内容,包括全新的可探索区域、角色剧情或者常驻玩法,基本都相当于单机游戏一个DLC的体量。

拿开放世界最重要的地图探索来说,在两年前《原神》1.0刚上线时,地图仅制作了蒙德以及璃月的部分区域,而这部分区域基本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图的复杂度偏弱。也因此,当时关于游戏内容本身的批评有相当一部分与场景探索感不足有关。

但在两个月后的1.2版本,玩家便能发现制作组在地图设计上的改进。

1.2版本,《原神》更新了“龙脊雪山”区域,虽然它的占地面积明显小于之前的地图,但制作组利用了“山脉”本身具备的垂直落差感,在不同高度设置了诸如山洞、隧道、密室这样的内部空间。这些山洞具有很大的内部纵深和多层次结构,并以直观的“宝箱”“奇怪的机关装置”来引导玩家进行探索,且同时兼顾了山体内部与外部的串联感,让玩家在不产生违和与割裂感的同时,保持对新区域的探索欲。

而类似这样的地图内容更新,《原神》始终维持着稳定且高效的迭代速度。2021年,游戏发布了以“雷电”为主题的大型区域——稻妻;而今年,以“沙漠雨林”为主题的须弥也刚刚上线。

葱郁的雨林和荒芜的沙土,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被放在了同一个地图中,这是此前未有过的尝试。在须弥地区,除了层次分明的纵向空间和地底世界外,还值得一提的是沙漠地带。

须弥的沙漠采用了一种和雨林完全相反的设计思路,直接在原本空旷的沙漠里放入了一座相当壮观,在任何方向都不会错过的巨型建筑——赤王陵。玩家在踏入沙漠的第一眼,立刻会注意到这个建筑和它上空发生的异象,而这样的奇观式建筑,则刚好为所有人锚定了一个基本的探索方向和动力。

两年过去,《原神》以行业公认的高效证明了自己在产能上的优势,这些后续的更新内容累积起来,也在市场上构筑自己的护城河。

但持续不断的新内容也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对玩家,尤其是手游玩家来说,任何一个新系统的加入都可能意味着无休止的“打工”。要“肝”的内容越多,对新人或者弃坑一段时间的玩家就越不友好。

然而,即使是《原神》上线两年后的今天,玩家圈中也鲜有“赶进度”的说法,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官方对于“多人内容”一直保持相当谨慎的态度。

你可以发现游戏一直在尽力避免玩家受到其他人的影响,除了没有PVP元素外,还看不到任何类似于“排行榜”“公会”这样的社交系统,如果不被同意,任何玩家都无法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中。

所以只要不主动去搜索,你永远不会看到其他人的进度,别人也无法对你的世界产生任何影响,就连最近上线的卡牌游戏,官方也一再声明“不会有任何涉及PVP的奖励”。

这就让《原神》在普通玩家眼里变得轻松不少。地图和任务永远在那里,随时都可以去探索,也不用担心手里的装备会突然“退环境”,自然就不会有追赶进度的说法。

看上去,这样的设计会让人更佛系,但也从另一个角度降低了进入游戏的门槛,玩家会更乐意去了解,甚至花上时间体验这款游戏,也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原神》的普适程度。

这一点我身边就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一位同事之前算是那种标准的“原神休闲玩家”,不特意研究攻略,不花时间做日常,甚至签到即领的奖励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中间弃坑了很长一段时间。

最近他在群里说自己最喜欢的角色终于“复刻”了,打算再次回坑,凭借之前留下的阵容竟也顺利通过了不少任务。我觉得他的游戏体验应该不错,因为我发现他已经开始逛原神的淘宝店了……

3

除了不断更新的游戏内容外,《原神》在国内外的宣发与联动策略也是促使其持续活跃在大众视野中的一个因素。

由于游戏里“璃月”地区是以古代中国作为设计参照,因此在正式上线前一个月,官方就公布了一项名为“从驻足到远行”的主题活动,与我国张家界、桂林、黄龙等自然景区展开跨界联动:

在璃月区域中,玩家可以发现不少参照景区地貌设计的场景,而在现实中的自然景区里,也能看到游戏里传送锚点和岩神瞳“乱入”的景象。

一座位于我国黄龙湿地的传送锚点

这样的“非物质联动”在当时也引发了一阵相关内容的创作热潮,不少当地玩家借此契机向其他人宣传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甚至还让不少人产生了“圣地巡礼”的冲动。

在2021年,《原神》正式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这份名单是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广电总局办公厅共同公布的,这体现出了游戏在我国更为复杂的文化属性。

以过去的经验看,这样的活动也许能触动原本就在类似背景下长大的中国玩家,但很难让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人感同身受。就好比官方也曾在阿尔卑斯山脉发起过相关联动,但它的影响力基本只限于欧洲玩家,在国内的讨论度并不高。

一款游戏想实现真正的“文化输出”,让不同地域的玩家发自内心地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其实还得靠游戏本身的契机,而对于《原神》来说,这个契机有一部分是“钟离”。

游戏上线两个月后,官方公布了璃月角色钟离的演示视频《听书人》,在不到24小时里,该视频便在YouTube上突破了百万播放,同时获得了11万的点赞数:

相对的,视频仅收到了447个“踩”

在《听书人》视频中,配乐用到了我国传统的二胡、古筝等乐器,配合水墨过场、剪影特效,再加上与音乐、人物动作、动画相互契合的运镜和剪辑效果,将钟离的人格魅力以及背后蕴含的中国元素展现给了全世界玩家。

很快,“Zhongli”便攀上了推特游戏类热搜第一的位置:

原神英配版本对钟离的称呼依旧取自中文发音,然而对国外玩家来说,想准确地发出“zhongli”却是件较为困难的事,因此油管上出现了大量“原神专有词汇发音教学”的视频:

此外在玩家社区中,对中国文化有所涉猎的老外也自发科普起钟离台词的准确发音、具体含义以及引用的历史典故等细节:

钟离PV所带来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吸引圈外玩家入坑,更是带动了一批核心玩家开始对“璃月”以及“钟离”背后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产生兴趣。

而这些“老外学中文”的案例在配上中文字幕后,又反过来在国内玩家圈中得到了二次传播,这种“出口转内销”的例子潜移默化里让圈外人对游戏印象产生了些许改观,也让国内不少二创作者以“自家人”的角度给出了更为细致的考据内容。

b站上,以“钟离”为主题的考据视频有很高的播放量

原本各国属于“圈地自萌”的文化联动,最终因为一个角色的PV而在国内外达成了共识,这是之前在其他国产游戏中鲜有发生的。

4

2021年之后,国内原神的联动战略开始转向消费品行业,与餐饮、手机、电竞外设等诸多产品展开合作。这些联动虽然催生出了“异世相遇,尽享美味”、“原来你也玩原神”这种听起来有些尴尬的slogan,但“尬”的特性反而让标语成了最好的梗素材。

活动期间,哪怕是不关心原神的玩家,想必也能在各类无关的群里看到人们转发的联动段子。此时,圈外玩家对于正在出圈的“原神”,排斥心态已经减轻了不少,梗的大规模传播更说明了更多人是以一种“看乐子”的心态来对待这个曾经备受争议的事物。

无论是何种联动,“出圈”自然也为游戏带来了不同类型的新玩家。即便原神以“二次元”属性著称,但在官方宣布将与飞碟桌合作推出新动画后,玩家社区里依然出现了很多向其他人科普“飞碟桌是什么?”的帖子,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原神》与主机游戏《地平线》联动的时候。

这说明在玩家圈不断扩大后,各种属性的玩家群体也不适合再用某些简单的称呼一言蔽之了,这点和游戏本身同理。

2021年8月,在华语辩论世界杯中,“《原神》的出现是不是国产游戏的黎明时刻?”成为了赛事的辩题之一,让原本关注度不高的比赛瞬间涌入了大量看客。

这也让本属于玩家圈内批判、争吵、引战的敏感话题,第一次被大大方方的摆在台面上进行探讨。

但无论是哪一边,都没有把论点一味地放在游戏内容本身上。甚至反方抛出的主要依据也并不是“手游”或者“抄袭”这种自带原罪的解释。这是很多人之前没有意识到的一点:如果真想把一款游戏的出现定义为整个行业的“黎明”或是“黑暗”,那单从游戏内容的角度分析是远远不够的。

今年年初,因为各种联动和出圈新闻刷足了存在感的原神,再次放了一个大招:公布带有传统戏曲元素的角色——云堇。

作为游戏内的可操作人物,云堇拥有良好的性能、与戏曲相结合的攻击动作,以及作为戏曲人物,却在二次元画风里也看不出违和感的服饰设计。

但真正让云堇和游戏的戏曲风成功出圈的,其实是那段名为“神女劈观”的剧情PV:

目前在b站的播放量已经接近三千万

米哈游邀请到了专业京剧演员杨扬来担任云堇的戏腔配音,依靠与多种戏曲结合的动画与音乐,成功让游戏再次出圈,不仅再次复刻了“钟离PV”的盛况——外国玩家开始到真正的中国戏曲视频里了解这一艺术形式:

此时国内主流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例如央视新闻和文汇报就对此进行了报道:

如果这种被中外玩家一致好评,影响力巨大的文化符号能被定义为“黎明”,那黎明的背后显然也不会只有单纯的游戏内容。它是同时兼顾了玩法、音乐、人设、美术等方面的综合产物,也反映了游戏这一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失去其中某个环节而一味强调文化性,可能反而无法获得对应的成绩。

5

在经历了玩家风评与态度的大幅转变、争议与褒扬的碰撞后,原神确已成为了国产游戏文化出圈的代表作之一。它既承载了国内不同玩家文化的交锋,又是出海最成功的的国产游戏。更单纯点讲,更是多数玩家每天会花十来分钟清理日常任务的多平台游戏……从它身上你能看到玩家的爱、恨、理解与成见,把原神简单地用某个符号定义,并挂在天平的任何一端都难以见其全貌。

但更好的情况是,人们开始逐渐接受原神所隐含的不同符号,并默认它作为一种主流文化而存在,这显然是除了玩梗和成见外,更理性的一种选择。

  • 最新游戏
  • 发表评论
手游排行 新游中心 热门专区 手机软件APP下载
网游排行榜 游戏攻略 网游下载 安卓软件APP下载
单机排行榜 手游礼包 单机下载 苹果ios应用下载
安卓排行榜 新游视频 手游下载
苹果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