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安GeChe手游下载站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门户网站!

游戏更新 | 安卓游戏 | 苹果游戏 | 推荐游戏 | 软件更新 | 文章更新 | 热门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  攻略 → 《消失的搭车人攻略(广州限商解禁一日游:错误时间释放了错误信号?)

消失的搭车人攻略(广州限商解禁一日游:错误时间释放了错误信号?)

2023-01-31 12:43:45      小编:网络整理      我要评论

消失的搭车人攻略文章列表:

消失的搭车人攻略(广州限商解禁一日游:错误时间释放了错误信号?)

广州限商解禁一日游:错误时间释放了错误信号?

3月4日晚间,“下架”不足一天的《广州市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若干措施》(简称“《措施》”)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官网上重新发布。与此前不同的是“限商”解禁的内容已不存在。对此,官方的解释是“商服类项目等相关政策的具体细节可能会有所调整。”

前有驻马店降首付被约谈,后有广州“限商”解禁一日游,这让幻想借疫情搭车的房企等市场各方心情如坐“过山车”。

广州“限商”解禁条款“上架”后消失

3月3日,广州在当时发布的《措施》中提到,商服(公寓、商铺、写字楼)不再限制最小分割面积,同时可以出售给个人。这是广州在2018年底局部放开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开限购,同时意味着存在近3年的商办、公寓等商服类物业限购的政策正式取消。

广州此政策一出,引起业内哗然。2017年以来的“限商”政策是不是开始松动?会不会引起其他城市的跟进?

在业内人士看来,广州放开商服物业限购,可以提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商业地产的活力。此举不仅客观上刺激了商办物业去库存,对于部分企业来说,也可以加快项目的流动性,缓解资金压力。最为重要的是,作为首个商服限购解禁城市的广州,对其他城市有着借鉴作用。

不过,这个政策出台不到一天的时间,在3月4日上午,这份旧《措施》已从官网上撤下,而3月4日晚间,广州市政府发布的新《措施》,提到允许房地企凭商业银行现金保函,申请划拨商品房预售款;加大住房租赁市场扶持力度,加快拨付对住房租赁企业的奖补资金等内容。但唯独没有此前“限商”解禁的条款。

对于新《措施》删除了此前备受争议的商服物业解禁的内容,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该政策之所以受关注,重点在于商服类项目的管控一直被认为是打击炒房的一种手段,贸然放松会产生误解。广州此前也是一线城市中“限商”政策率先松动的城市,信号意义较大。对于一些敏感性的购房政策,地方政府依然会斟酌。

而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60多个城市发布了70多次房地产调控,其中刺激市场的政策不多,政策力度都比较微弱。但被约谈的驻马店降首付以及广州上述“限商”解禁的政策对市场影响较大,也都是敏感的内容,所以被叫停。这两个政策算是在错误的时间释放了错误的信号。其中,广州“限商”解禁政策会影响到2017年后拿地房企的土地规划,有可能出现商住政策的倒退,所以算是敏感时间的敏感政策,难免会被叫停。

“限商”前后市场冰火两重天 此前就有局部放松迹象

早在2017年新一轮楼市调控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少数几个城市落地了商办类项目的调控政策。

其中,广州出台的“3·30”政策首次限制了商服类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销售、使用。当时规定,未经批准不得改变为居住用途,而且最小分割单元不得低于300平方米,销售对象为法人单位。

事实上,广州商服类产品包括商铺、写字楼、公寓物业在内,“3·30”政策出台前,在住宅市场持续限购的背景下,最受购房者及投资市场关注、最为活跃的便是公寓产品。但是2017年“3·30”政策让这一切发生改变,随后广州商服物业交易量大幅下挫,进入冰封期。

据广州中原的数据显示,“3·30”政策后两周,所有商服类项目,包括商铺、写字楼、公寓物业成交呈现大幅下跌走势,最为明显的便是公寓,全市仅分别成交501套、336套,两周环比降幅为81%、33%。

成交低迷也使得广州公寓库存量一度高企。在严重库存积压以及市场持续低迷中,执行一年多的广州“3·30”政策对商服类物业出现局部放开。

先是2018年底,广州市国规委在官方网站上挂出了《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完善商服类房地产项目销售管理的意见》。文件规定,2017年3月30日前土地出让成交的房地产项目,其商服类物业不再限定销售对象,但是个人购买商服类物业取得不动产证满2年后方可转让。上述新规对公寓销售构成重大利利好,一举扭转市场销售颓势,盘活了一批2017年3月30日前的商办类项目。

此后,2019年7月,广州要求对已建成、已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或已办理初始登记的商业及商业办公混合等类型的非住宅存量用房,可按规定改建为租赁住房。

从目前来看,几个“限商”城市在过去几年市场非常萧条,量价齐跌。而除了广州局布盘活商服存量外,其他城市并未看到放松的苗头。

业内:谨防地方政府“搭便车”刺激市场需求

此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房地产市场销售一度降至冰点。鉴于恢复经济和社会秩序已成为工作重点之一,各类刺激经济恢复的政策满天飞。但是,包括央行在内的多个部门多次重申的“房住不炒”仍是根本原则。

对此,建诚晟业联合创始人苑承建认为,个别地方政府“搭便车”或者随意扩大化一些领域的刺激政策,这也随之引发了政策纠偏。

苑承建称,对于商办公寓限购放松、二套房贷放松等政策,在疫情期间出台则有明显的“搭便车”之嫌,非常能理解地方政府或者商业银行的冲动,但从必要性的角度来看,搭便车的嫌疑要大于疫情期间恢复经济的必要性。

而在严跃进来看,一些尺度过大的放松内容,容易被约谈或“下架”。即便要放松,也会更强调供给端或企业端,而对于购房端的政策变动会变得更加谨慎。

张大伟则认为,从各地市场看,相比其他行业,房地产企业公布的销售业绩都还可以,这种情况下松绑政策,市场也比较敏感。

针对今后地方政策的调整,苑承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只是阶段性的,恢复之后的状况需要数据和市场来证明,而不是将暂停的状态作为判断依据。针对房地产业的相关鼓励政策,将是渐进的、差异化的,更多是围绕供给端展开,不能改变全国范围内已基本形成的房价平稳预期和基本被抑制的投资炒房需求。

苑承建认为,从目前行业的现实出发,房地产政策即使要在销售层面有所放开,主要也是从放开销售条件限制以及适当恢复销售行为入手,而不是直接快速地调整消费端的限制。

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薛京宁

3个年轻女孩穷游中国火了:不工作,前所未有的快乐

你有想过不用工作、到处旅行的日子是什么样的吗?

在「西瓜视频」上,有一群女孩给了我们答案。

她们离开高速运转的城市,放弃打卡上下班的稳定生活,以徒步、骑行、开车的方式抵达西藏、内蒙、云南、新疆……

一路上,她们要面对未知的风险、不确定的收入、陌生的环境,甚至是性别带来的质疑,但同时,她们也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收获了许多善意和鼓励。

这群女孩将在路上的点滴记录下来,传到西瓜视频上,让无数人看到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也给予了更多人出发的动力。

@馨予带你去旅行:跳出"稳定的安排"

馨予的房车不仅吸引过人,也吸引过棕熊。

去年8月,馨予在西藏唐古拉山崖口的一个免费停车场露营,四周空旷、荒凉,地上只有沙砾和垃圾。

半夜十一点多,她被车外传来“咔咔”的声响惊醒,拉开帘子,五六只二三百斤的棕熊围了过来。

馨予迅速冷静下来,打开手机搜索“棕熊怕什么?”,其中一条说棕熊怕光,她翻出手电筒,向外照射。好一会儿,棕熊才晃晃悠悠地走了。

第二天,馨予打听到,停车场是附近棕熊的“夜间食堂”,它们每晚都来垃圾堆觅食。

惊险过后,馨予把这条“偷拍”来的视频发到账号“馨予带你去旅行”上——“喜欢棕熊的朋友可以来这看。”

这条视频有74万播放,近1000条留言。有人问:“熊会咬轮胎吗?”,有人分享自己曾遭遇棕熊的经历,还有人说要更加环保。

其实,“偶遇”棕熊的一年前,28岁的馨予是一家医院的护士。

每天取药、打针、做护理。白班早八晚五,夜班第二天补觉,工作渐渐成为一种煎熬,她的健康状况也直线下滑。

“没时间、没自由、更没精力出去玩。”

但在父母看来,这却是一份“适合女孩子”的稳定工作。下一步再找个门当户对的男人,结婚生子,人生顺顺利利。

可馨予并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她瞒着父母辞了职,自驾到西藏旅行了一圈。

大半年后,她积累了30多万粉丝,有了收入来源,她才向父母坦白,自己打算在这条路上一直干下去。

刚开上房车时,馨予也遇到过很多问题。

总有人来问她:“你这么瘦小一个人开吗?你不工作吗?一个女孩睡在车里安全吗?”

一开始,她躲在房车里不敢吱声。后来,她鼓起勇气耐心解释,她拍旅行vlog发在西瓜上,分享给网友,这就是她的工作。

馨予开过最危险的路段是在西藏,隔着车窗玻璃可以看到下面陡峭的悬崖,她一脚一个刹车,开得小心谨慎。

她的车还陷入过黑龙江的雪地。零下30度,在刀子一样的风里,馨予拿着铁锹、铲子把冰雪一点点铲除,再拿沙子把凹陷处垫高,多亏了当地人帮忙,她才把车子开出来。

拍旅行vlog两年多,馨予到过150个地方,驾驶了5万多公里,这一路上虽然困难重重,但她也收获了许多善意,见到许多故事。

她在中俄边境的冰天雪地里与“说话一股大碴子味”的俄罗斯大叔畅聊成长的趣事。

她问散养牛群的藏族主人:“牛被偷了怎么办”,对方洒脱地告诉她:“说明那人真的很需要这头牛,那就送给他好了。”

有时汽车爆胎,瘦小的她搬不动轮胎,有路人会停下来询问,帮她换轮胎,或去4s店求助。

这些不经意间的温暖都被馨予记录下,发在西瓜视频上。

馨予说:离开被“安排好的人生”后,围绕在她身上的胆怯和恐惧感反而消失了。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快乐。

@女骑士简:8年在路上,充分享受独处

简是一名女骑士,这8年来,她一直在路上。

3月底,她专门拍了一条视频,给西瓜视频的粉丝们讲摩托车旅行需要的装备,从头盔、睡袋到挡风板,每一样都说得很详细。

粉丝们问她:“如何像你一样,潇洒地上路?”

其实,答案都在“女骑士简”的视频里。每一期视频中,简都会分享她骑摩托旅行看到的风景,也记录着每一天的生活。

时间回到2013年,那是简骑行生活开始的时间。那时的她刚毕业,揣着2000块钱就上路了。

第一站是泸沽湖。她从老家重庆出发,搭车去成都,再跳上火车。那一年,泸沽湖还不热门,没什么人,只有绵延的山脉、漂浮的云和蓝得发亮的湖水。

简说:“很多人羡慕旅行生活,但真不是都那么美好,很多时候餐风露宿,很苦逼的。”

就像上个月,简骑行到香格里拉纳帕海,她身处刚刚泛绿的草原,天高云阔,好不惬意。但简在视频中也说,那里气温很低,风也大,她只能在路边一间刚刚建成的公共厕所露宿。

当晚,简在厕所里用鸡蛋、圣女果、方便面……为自己做了一顿“大餐”。

但骑行生活远比我们看到的要更辛苦,除了风餐露宿,简还要实打实磨练出一身野外生存技能。

露营时,为了保证安全,她通常会在村委会、派出所院子、景点等附近搭帐篷。有一次突然下起大雨,她快速在帐篷四周挖了一圈浅浅的沟壑,把水排出去,这才使帐篷没有被淹没。

上厕所也是绕不开的问题。骑行的路上找不到厕所时,简只能选择“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为此她准备了一顶可折叠的简易帐篷,有急需时,便把它架起来,躲进去解决。

但吃饭问题却是简最少考虑的,原因是她喜欢“一切从简、随遇而安”。比如在云南旅行时,树上结的无人采摘的木瓜、路边随意生长的野菜,都可以作为她的一餐。

不过,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也需要经济的支持。为了旅行,简摆过地摊、卖过特产,偶尔也会去打打零工。她选择工作的标准只有一条,包吃包住。钱攒够了,就继续出发。

2019年,简在西瓜视频上注册了账号,开始分享自己的骑行生活,慢慢地,积累了不少粉丝,也有了稳定的收入。

这8年来,虽然一直在路上,但简却从未感觉孤独。她说,未来,还要继续走下去。

“踏出国界,把世界再看一看”。

@爱旅行的巧克力:旅行路上,治愈童年

如果要问巧克力旅行的意义,那一定是“治愈”。

11岁那年,巧克力的母亲在河边洗被子,不幸失足落水。母亲没抢救过来,父亲脾气又坏,她只能和外婆相依为命。

为了生存,巧克力14岁就踏入社会开始工作。这些年,她干过服务员、卖过衣服、开过小饰品店,但每一份工作都没能给她带来获得感。

“小时候就把人情冷暖看得透透的。”这是巧克力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感受。

2017年底,一个朋友约巧克力去西藏徒步,她没多想就答应了。

巧克力给自己剃了光头,买了一辆徒步车,装上装备,打算借此机会清空多年积压下来的疲惫,重启30岁的人生。

在西藏,她遇到过一位70多岁的老人,揣着200块钱,骑一辆烂摩托车,瞒着家人偷偷出来旅行;

在湖南,她遇到过一位退伍老兵,把环卫车改装成推车,四处游山玩水;

在衡山,她遇到过一个90后男孩,他在一个月内攀登六座名山。

花了142天徒步之后,巧克力发现自己不想停下来了。

城市里的生活虽然安稳舒适,但人们总是千篇一律,人际关系也微妙而复杂;野外旅行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可自由畅快,人与人之间也更真诚、包容。

最重要的,在旅行的过程中,巧克力找到了“丢失的自己”,她决定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从小白做起,遇到问题就去解决,这个过程学到很多,也蛮好玩的。”

渐渐地,巧克力成为了一名户外旅行高手。她将旅行生活记录下来上传到西瓜视频上,做旅行博主的同时,也渐渐有了收益。

在长沙,她遇到了一对店家,夫妻俩都是她的粉丝。他们很喜欢巧克力的视频,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走不出去的路,她替我们走出去,替我们看到美景、实现梦想”。

留宿长沙的几天里,店主夫妻带她见朋友、吃美食,让她感受到久违的家的温暖,甚至“在嫂子身上感受到了母亲”。

支撑巧克力走下去的动力,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粉丝的鼓励。

今年的除夕,她开车到达神农架山区,因为买不到菜,她辗转在老乡家买了只鸡,用鸡煲了汤、又炒了碗青菜,便是她当天的年夜饭。

晚上,她在越野车里直播。零点一过,伤感猛然袭击了她。随后她发了一条视频,和粉丝倾诉“往常这时,她是在家里陪外婆的。”

很快粉丝们的留言从手机里不断弹出来,有祝福、安慰,也有鼓励和劝解。

后来巧克力坦言:“和那一瞬间的孤独感比起来,还是希望自由多一点。”

如今,巧克力依旧在路上,童年的创伤也在旅行中慢慢治愈。虽然生活待她并不算公平,但她依旧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毕竟,旅行、人生是一样的,最美好、最震撼的风景都要在路上费尽了一切力气。

许多人认为,只有安稳的生活才最可靠。

但这群女孩子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虽然是一条难走的路,但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或收获自由、或寻回自我,无一例外,都是快乐的。

有时,人们跳不出996的困局,是害怕自己会选择了一个错误的道路。

但这个世上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当你以更加自由的姿态去生活,为此变得独立、学会更多技能时,世界也就变得开阔起来。

#90后女护士裸辞旅行获赞150万#

河南男子23年前弄丢弟弟,至今单身未娶,一个小视频让他找回弟弟

核心提示丨10米,8米,5米,1米……70岁的孟献丽去往村口的脚步越来越艰难,她的心跳加快,双脚越来越不听使唤,不得不在亲邻的搀扶下前行。村口,她丢失23年的儿子同样心情激动,在众人围簇下朝家门口走去。“儿啊!”突然一声痛哭划过长空,孟献丽几乎瘫倒在儿子李军礼怀里。刹那间,母子抱头痛哭,23年骨肉分离的心酸,在这一刻得到彻底释放。1997年中秋前夕,周口市沈丘县付井镇梅庙行政村年仅6岁的李军礼被同母异父的哥哥王军伟带着去临近的安徽阜阳找爸爸,结果非但没找到爸爸,李军礼还走丢了。这一丢,就是23年。

23年来,李军礼的家人苦苦找寻他,而长大后的李军礼也在苦苦找寻家人。当年弄丢他的哥哥王军伟万分愧疚,至今40出头仍然单身未娶,发誓要把弟弟找回。终于,在今年春节前的大年三十,从寻人平台传来信息,有了弟弟李军礼的下落。经过双方沟通和DNA比对,消息得到充分印证。3月6日,李军礼终于回家了。

带着弟弟找爸爸,兄弟俩走散23年弟弟走丢,让王军伟整整愧疚了23年。23年来,他一直到处打工奔波在找寻弟弟的路上,整个人看起来苍老很多,神情似乎有些木讷。那是1997年农历中秋节前夕,17岁的王军伟带着6岁的同母异父弟弟李军礼,前往阜阳市找爸爸。“我从家里拿了大概30块钱,先从家里搭车到沈丘县城,后来坐火车稀里糊涂到了阜阳。当时我也不知道爸爸在哪打工,并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对于当年外出的一幕,王军伟至今历历在目。到达阜阳后,6岁的弟弟尚不懂事,作为哥哥的王军伟慌了神。第一次从农村老家来到“大城市”,小哥俩几乎是走投无路。第一夜,他们就在当地一处公园的长椅上凑合睡下了。次日一早,看着弟弟还在睡觉,王军伟独自出去买早餐。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20分钟的离开,换来的是23年的等待。王军伟买完早点返回长椅时,发现弟弟不见了,他急忙在公园找寻,可就是不见踪影。他不知道怎么办,带着身上仅剩的10多块钱开启了在阜阳找弟弟的生活。由于害怕回家被大人知道挨吵,他就一个人找,盼望着能找到领回家皆大欢喜,大不了被父母责怪贪玩。然而王军伟失算了,直到身上的钱花干花净,他也没找到弟弟。后来,他在当地一家饭馆打工挣钱,大概一个月后,不得已回到沈丘老家,向父母坦白了此事。可父母并没有太多责怪,因为1个多月的杳无音讯,已经做好了“两个孩子丢失”的心理准备,现在突然回来一个,他们反而挺开心。再后来,全家人踏上了寻找李军礼的艰辛之路。

△左边是哥哥王军伟23年寻人不停歇,志愿者帮他们圆梦对于当年李军礼走丢一事,母亲孟献丽也记忆犹新。“快过八月十五了,上午我在地里忙,中午回家做好饭后,发现俩孩子不见了,大的小的都不见了。”孟献丽说,等到晚上还不见人,她便发动亲戚邻居四处找寻。当时,正在山西打工的小哥俩父亲也匆忙赶回,寻找两个孩子。“亲戚邻居分头找,一个拿着一张李军礼的1寸小照片,我去的是阜阳市,因为有人在沈丘火车站看见他俩搭车去阜阳了。”李军礼的一位婶子说,她当年到阜阳后也去公安机关报警了,民警让她留下信息,说每月在失踪人员库里比对一次,如果有消息会及时告知。那个时候信息不发达,农村连电话都很少,更别说手机、网络了。而出门也不太方便,都靠搭乘公共汽车、火车,近一点的地方就干脆骑车。就这样,李军礼老家的亲友一直没有停歇,23年来始终奔波在找寻他的路上。

弄丢他的哥哥王军伟更加愧疚,这么多年一直奔波在山东、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打工,一边打工一边找弟弟,如今已经40多岁了还没成家,就盼着弟弟回来,他再考虑自己的事情。转机最终在今年春节前的最后一天出现。大年三十晚上,李军礼老家一墙之隔的邻居李迎春一边看春节晚会,一边刷手机抖音。突然,页面推荐的一段视频让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只见一位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对着镜头说,要找寻自己的家人。小伙说自己叫军礼,大概1998年走丢的,记忆中家在平原地带,小时候被电烧伤过……“我一看,直接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这不是军礼吗,这不是军礼吗?”李迎春说,他一边自言自语喊着,一边快速拨通李军礼哥哥王军伟的号码,让他迅速到家中看抖音辨认。经过初步辨识,大家基本确定视频中寻找父母的小伙子,就是当年走丢的李军礼。于是,他们在抖音平台留言,与“宝贝寻亲”网站志愿者联系,希望当面了解情况。为了保险起见,志愿者们两头沟通,并采集了双方血样送往有关实验室加急印证,最终确认:视频中寻亲的安徽阜南小伙庞进送,正是河南沈丘的李军礼!

这声“妈妈”,等了23年在志愿者的多方联络下,3月6日上午,李军礼带着妻儿和阜南那边的亲友返回河南沈丘老家,与家人团聚。这一天的沈丘县付井镇梅庙村比过年还要热闹,村里处处都是欢迎李军礼回家的红色条幅,家里更是格外喜庆,甚至铺上了红地毯,还专门为他收拾了一间屋子,购置了新床、新被、新衣服。上午10时许,随着一阵锣鼓声由远及近,李军礼在众人簇拥下,从村口慢慢走来。另一边,已经白发苍苍的母亲孟献丽颤抖着迎了上去。一声“儿啊”撕破长空,分离23年的母子紧紧相拥,喜极而泣。李军礼俯在母亲耳边,眼含热泪叫了声“妈”……

一路往家走去,记忆逐渐清晰。“进往老家的胡同,那个院落,还有我当年不慎触电的房子都在。”李军礼诉说着,哭泣着,感动着。而令人动容的是,母亲担心有一天丢失的儿子找不到家,老宅的一砖一瓦都保持原封不动,当年触电的电线和老式灯泡都还在。虽然早已断电,但一切都在等待那个熟悉的孩子。李军礼告诉记者,在他幼小的记忆中,当年与大哥走散后,他被一个人收留,跟着对方乞讨为生。后来就走到他目前生活的阜南县村子里,遇到了一个卖苹果的。“我看到路边有卖苹果的,就蹲在那拿个树枝捣烂掉的苹果玩。”李军礼回忆,后来,领他一路乞讨的人不见了,他就只好跟着卖苹果的村民生活,再后来这个人就成了他的养父,自己被取名为“庞进送”。李军礼说,养父一生未娶,自己没有养母。几年前,养父因病去世,留下他只身一人。从那时起,他便开始找寻自己的亲生父母。其间,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并结婚生子。现在,他和妻子在江苏无锡的一个菜市场务工,生活收入都比较稳定。

2019年3月,他通过“宝贝回家”志愿者发布寻亲启事,最终在2021年农历新年的前一天,有了生父母的消息。但遗憾的是,他的生父也已经去世七八年了。巧合的是,他当年走丢时6岁,如今他归来时带着儿子,而儿子的年龄也刚满6岁。

来源:顶端新闻·大河报 记者 于扬

情欲杀手连杀4女抛尸沉河,被捕时穿女式内衣高跟鞋对镜自赏

(温馨提示:本文无恐怖图片)

1969年5月10日,威拉米特河上出现了一具女尸。

这具尸体浮在湍急的河流之中,像是被固定住了原地,没有丝毫随着水流漂下的意思。

她被一种精妙的电工绳结固定在了沉在水底的发电机之中,她的身体遭到毁损,又已经腐烂多日,难以确定本来面貌。

但最后,警方终于通过对比,发现了她的身份:是这座城市失踪的28岁老师,琳达·萨林。

一个月前,她在最繁华的购物中心失踪了。

她的车停在了停车场,而目击人员声称,她似乎当时在和一名警察打交道,而后就失踪了。

那个时候,警方并没有十分重视这起失踪案:只是失踪,不一定是命案,或许是琳达自己选择隐姓埋名离开也说不定。

而现在,随着琳达的尸体被发现,警方终于开启了迟来的调查。

Netflix《Mindhunter》关于此案的剧照

警方排查了她的人际关系、有可能的嫌疑人,试图分析出作案动机,然而,却一无所获。

琳达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教师,和男友关系稳定,几乎没有和任何人争吵过。

然而,就在警方排查期间,又一具女尸被发现了——同样的方式,同样被勒死、同样被沉入河底,同样尸体遭到损毁。

警方意识到,他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经验丰富、丧心病狂的连环杀人狂!

第二位死者,是一个女大学生。

虽然被发现的时间比琳达要稍晚一些,但在警方分析死亡时间时,他们发现,第二位女性,实际上的死亡事件,要比琳达还要再早半个多月。

只是因为尸体上的电工结要更牢固一些,所以才一直在水底,没有被人发现。

连续两起相似的案件,让警方开始有意识的对比过往案件。

而他们,很快有发现了在七个月前、一年半以前的另外两起相似案件,受害者都是女性,都是在被勒死后进行沉河。

然而,这四位女性却毫无关联。

她们在生前没有任何关系,甚至没有交叉的人际网,警方排查一无所获。

无奈之下,警方开始从唯一可以入手的方式进行地毯式搜查:电工结。

在这些受害者的尸体上,将她们和发电机绑在一起的绳结,实际上十分精巧、普通人很少懂得,却偏偏是电工的基础技巧。

能够在毁尸灭迹的时候专门找到电器、打下这种绳结,那么作案者,很有可能,就是生活在这一片区的电工。

警方开始在这里进行地毯式排查。

而筛选的条件?

琳达见过的那个假警察,成为了他们筛选的条件。

中年、白人、男性,警方在排查电工时,注意到了一个有前科的男人。

杰瑞·布鲁多斯。

一个在17岁时就曾经威胁女性、前科累累的电工。

这位被警方盯上的杰瑞,出生于1939年,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

当时经济大萧条,他的家庭也十分贫困,父亲一天要打两份工,而母亲则一直对他十分严厉。

母亲很喜欢杰瑞的哥哥,而对于他——母亲更希望第二胎是个女孩,所以从出生开始,就很不待见他,动不动就打骂。

在这样家庭生长起来的杰瑞,从小,就有一些异于常人怪癖。

5岁的时候,杰瑞从教室垃圾桶里捡回来了一双来自老师的漆皮高跟鞋,小心翼翼地带回了卧室,偷偷穿上它,在镜前走来走去。

母亲在知道后大发雷霆,勒令杰瑞亲手丢掉这双高跟鞋,杰瑞照做后,又悄悄地再次捡了回来,珍藏起来。

母亲第二次发现了他的怪癖,几乎疯了过去。

她大喊大叫地直接烧掉了杰瑞的高跟鞋——但,没能掐灭杰瑞内心中对于这些物品的嗜好。

Netflix《Mindhunter》关于此案的剧照

这次经历,成为了杰瑞恋物癖的觉醒。

禁忌的嗜好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兴奋,他开始频繁偷窃女性衣物,并对此十分着迷,自言对“那种美妙的触觉着迷”。

他开始跟踪当地的妇女,然后在小巷里打倒或者弄昏她们——

然后,脱掉她们的鞋子、逃之夭夭。

17岁那年,他开始不满足于此。

在警方前往调查隔壁的内衣失窃案件时,他抓到了机会,找到了被他偷窃的失主女孩:

“我正在配合警方调查内衣失窃案,愿意和我一起讨论案情吗?”

在女孩来到他家后,他借故离开,然后找到一个蒙面面具带刀回去,抵住女孩的脖子,逼迫她拍下裸照。

而后,他带着面具逃之夭夭、再脱下面具回来,假模假样的告诉女孩:一个蒙面人闯入,将他锁在了谷仓里。

因为有裸照在手,女孩并没有报警。

杰瑞越发猖狂——他开始在路上给女孩“搭便车”,然后逼迫她们脱光拍照。

一名女孩拒绝并且逃下了车,但杰瑞追了上去狠狠痛殴。

他自以为地处偏远,却恰好被驾车途径的一对夫妇看到报警——

警察立刻逮捕了杰瑞。

在他的卧室中,警察发现了大量的女士内衣,还有隔壁女孩的裸照。

而后,多起案件一并曝光。

17岁的杰瑞,就此留下了案底。

但在面对连环杀人案时,仅凭十多年前的案底,并不能说明什么。

在那次之后,杰瑞似乎“洗心革面”,已经正常的从九个月精神治疗中恢复、完成了学业、参军退役、结婚生子、成为了一名电工。

他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正常的中年人。

而17岁时的经历,似乎只是年少不懂事——?

Netflix《Mindhunter》关于此案的剧照

警方无法找到更多证据,也难以申请搜捕令,搜查杰瑞的家中。

但这个时候——瞌睡有人送枕头,另一队警察因为接到了女学生报警:她们接到了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该男子声称自己是越南老兵,正在寻找约会情人,希望能约她们去工作室约会。

而在言语中,这名退伍老兵,提到了在河中发现的死去妇女。

女学生觉得不对劲,立刻报了警,而警方在要求她把该名男子约出来的时候,他们发现了这个赴约的男人——

正是杰瑞。

杰瑞在约会的地点看到了警察,却并不慌张,反而显得很平静。

他十分合作,面对警察的盘问,表现得十分良好,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然而,警察却在他的车上,发现了一段绳子。

在警察提出的时候,杰瑞,十分大度地表示——如果你们想要这段绳子,当然也可以拿去。

这样坦然的态度,几乎要令警察迷惑。

他们带着绳子回去,而杰瑞也平静地返回了家中。

而平静的表面之下,两边却都加紧了脚步——警察拿回去检验绳子与尸体上的绳子是否为同一种,而杰瑞,立刻拜访了律师。

律师的建议:如果你真的与这几起命案有关,那么你不应该让警察拿走任何的东西。

但——显然已经晚了。

警察发现,这段绳子与绑尸体的绳子正是同一种,因为有更多的证据,他们成功申请下了搜捕令。

而杰瑞,虽然已经紧急洗了车、清理了自己的房间。

但,剩下的东西,已经足够给他定罪了……

杰瑞的家中,有一个车库、也同时用作拍照的暗房、研究电力设备的工作室。

而这里,是他绝对的禁地——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让入内,每次想要进去, 都要提前按铃通知他。

在这里,警察找到了几位受害者的照片。

而且,是从“活着”,慢慢变成“死去”,的照片。

在警方逮捕杰瑞的时候,他正站在镜子面前,穿着女士内衣和高跟鞋,静静地自我欣赏。

而在证据确凿之后,他不再抵抗,而是开始带着享受地,开始讲述自己的犯罪经历。

整整三天,来审查他的警察都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不得不交替审问。

而他,却一直在滔滔不绝地掌控着所有的谈话,炫耀着、讲述着“艺术家的故事”。

从少年时期,他一直幻想着“把女人关在冰箱里,我来随意摆弄她们”的想象。

但他的妻子,却并不能满足他的癖好。

他在妻子面前穿着高跟鞋、女式内衣出现,他要求妻子脱光衣服在家裸奔,按照他的要求穿高跟鞋,留下了无数照片,摆在家庭的各个地方。

但妻子是个正常人,并不愿意配合他的癖好。

Netflix《Mindhunter》关于此案的剧照

而杰瑞,选择朝无辜的女性,伸出魔爪。

第一位遇害者是一名图书推销员,她敲错了房门,遇到了杰瑞。

而杰瑞看到她独身一人,街上又空荡荡的,妻子儿女也出了门,顿时起了邪念,假意对她推销的图书感兴趣,邀她进屋详谈。

而进屋后,他就击晕了这位推销员,将她拖到了工作室,将她勒死在这里。

他清洗了尸体,然后用偷来的女士衣物、高跟鞋肆意打扮尸体,兴高采烈的拍照。

最后,他砍下了尸体的小腿,放进了冰柜中留作纪念,把剩下的部分,沉入河中。

Netflix《Mindhunter》关于此案的剧照

而后,是第二位受害者,一位车抛锚了的家庭主妇。

他谎称自己可以帮忙修车,邀请主妇和他一起回家拿工具,然后在自己的车上把主妇击昏勒死。

主妇的尸体,被他以同样的方式进行猥亵,还将她悬挂起来,吊在屋顶上。

“——她轻轻摆动的样子,就像是在为我跳芭蕾。”

Netflix《Mindhunter》关于此案的剧照

第三位受害者是一名学生,被持枪威胁带回了工作室,然后在她活着的时候,就拍下了穿着内衣和高跟鞋的照片。

而后,他将学生勒死,继续以同样的方式、吊起来、猥亵尸体。

最后,他切下了双乳作为纪念,抛尸沉河。

第三位受害者后,有一位幸运的受害者,在被他挟持的时候清醒过来,大声呼救,逃脱挣扎。

而后,他购买了一套假的警察行头,假装成警官,将第四位受害者掳回工作室,杀死、猥亵尸体,给尸体通电,让尸体“为我跳舞”。

在警方破案之后,杰瑞一直十分平静甚至兴奋,没有丝毫的内疚后悔。

“女孩不过是包糖的糖纸,既然糖已经吃掉了,那还留着糖纸做什么?”

在狱中,他试图说服妻子回家烧掉衣服和其他证据,但妻子置之不理,并报告给了警察。

次年,妻子与他离婚,并带着孩子离开,为自己和儿女都改变了名字,从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但他也没有什么所谓的生活了:最终,他被判处终身监禁,在狱中度过了剩下的岁月。

他几次试图上诉,希望用精神错乱为借口,逃避惩罚。

然而,在检测过后,他表现出高于平均水平的智商和认知,被诊断为反社会人格,表现为恋物癖,易装癖,暴露狂,偷窥狂,以及虐待狂。

——但,这并不能够成为减刑的借口,医生认定他,不能被定义为法律意义上的精神病患者。

1995年,假释委员会告诉布鲁多斯,他永远不会被释放。

在监狱中,他过得并不安稳。

他虽然很守规矩,经常帮助狱警,还曾经获得过模范犯人的称号。

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在监狱中也流传开来。

他经常被其他囚犯殴打、还曾经几次因为被殴打的太严重、头部被水桶击中流血不止。

此外,他还几次因为直肠出血,而不得不接受治疗。

在诊疗记录中,这种出血的原因,被归类为“其他”。

之后37年,一直到因为肝癌去世,再也没有得到过自由。

2006年,67岁的杰瑞,终于在狱中,结束了死有余辜的一生……

书写新时代奋斗者的答卷——从黄大年到钟扬的时代启示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 题:书写新时代奋斗者的答卷——从黄大年到钟扬的时代启示

新华社记者 陈芳、吴晶、陈聪

有了大写的人,才有大写的国。

近些年来,两个中国科学家的名字被人们广为传颂。

黄大年——地球物理学家,吉林大学教授,在毅然归国后的7年里,推动中国深部地球探测技术实现跨代飞跃;

钟扬——植物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在生命的最后16年,扎根青藏高原,带领团队收集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

从白山松江到雪域高原,他们并不熟识却精神相通。他们的身后,是千千万万“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知识分子,以忠诚和奋斗书写着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黄大年在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2号井现场(2014年8月8日摄)。新华社发

生命,为祖国澎湃——从黄大年到钟扬,一个个当代知识分子传承前辈精神,以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卓越之才写下奋斗者的答卷

黄大年与钟扬,似乎有着不解之缘。

2017年9月24日23时38分,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钟扬就党支部会议议题征求院领导意见,在微信群里“圈”了所有人:“我们何不在26号下午花一个小时开个会,讲讲黄大年呢?”

此时,距离黄大年去世,已有8个多月。而就在微信留言几个小时之后,钟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不幸遭遇车祸,5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种力量,牵引着这两位奋斗者的生命。

他们有同样的梦想,都为之“惜时不惜命”;他们有同样的使命,都为之“如痴如狂”;当他们身体发出最后预警时,他们想到的不是休息,而是干事拼搏的加速度……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办公室工作人员说,那时提起黄大年,钟院长时常感到惋惜,可他一面说着,一面仍然坚持进藏。

整整16年,每年100多天,行程超过50万公里;十多种高原反应,钟扬样样都有,但他为了填补国家植物基因图谱中的那片空白,16年如一日穿梭在青藏高原的千沟万壑。

一次,高原野外采样途中,九座越野车上,学生们在前座上颠簸得受不了,瞧见躺在后座一堆行李上的钟老师却睡得正香,心里觉得“行李座”或许会好受些,闹着和钟老师换座位。

钟扬在复旦大学讲课(2014年5月5日摄)。新华社发

换座后,没过十分钟,两个女学生吐得翻江倒海:“这哪儿是人睡的地方啊!”

“钟老师!他怎么能……整整十六年啊,他怎么受得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生朱彬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泣不成声。

要知道,即便是西藏当地人,由于高原缺氧,往往要睡够八九个小时才能有精神工作,可钟扬却说:“我在这里能睡四个小时,已经很奢侈了……”

2015年,钟扬生了一场大病,别人都以为他出院后会“有所收敛”,没想到他却“变本加厉”。在挑战生理极限的高原野外考察中,往往是凌晨时分在上海工作,当天深夜又在海拔4000米的拉萨工作到又一个凌晨,学生们送他一个外号“钟大胆”。

钟扬曾说:“高原反应的危害要5到10年后才显现,我有一种紧迫感,希望老天再给我10年时间,让我把高原种子和西藏的工作继续做下去。”

拿命换科研,这是何等痴狂!

2016年6月28日,北京青龙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

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在这一天通过评审验收。这意味着,中国重型探测装备技术研发实现了弯道超车、跨代飞跃!

黄大年(前排中)与学生外出徒步时合影(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而就在一天前,黄大年突然晕倒在办公室。为了准备这次评审,他已经带着团队熬了将近3个通宵,醒来第一句话却是告诉秘书王郁涵“不许跟别人说”。

许多人不理解,可黄大年的挚友、著名科学家施一公理解他:“大年是一个具有强烈的报国理想和报国冲动的人。他深知我们的科研与外界的差距,他惧怕我们的动作稍微慢一点,我们的国家就会赶不上。”

许多人不理解,可钟扬的妻子张晓艳理解他:“从我认识他的那一刻,就知道他为科学而生,为事业而生,为理想而生。他的人生,属于科学,属于国家,属于人类。”

同样的爱国之情、同样的报国之志、同样的卓越之才。他们心中想的都是祖国、是事业,而唯独没有自己。

“看到他,你会知道怎样才能一生无悔,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脊梁。当你面临同样选择时,你是否会像他那样,义无反顾?”

这是黄大年曾在朋友圈提出的“黄大年之问”,是他向自己的偶像、“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仰望致敬,更是一代爱国科学家捧出的赤子之心。

追溯黄大年和钟扬的生命轨迹,探询他们的人生理想,我们看到了新中国一代代知识分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精神谱系。

穿越历史的星空,他们如此相似。

钱学森——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离开美国,投身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用7年时间实现了中国导弹从仿制到自行研制的飞跃,却一直不愿接受“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的称呼。他曾说,航天是一项大规模的科学技术事业,成就应归功于集体。

邓稼先——26岁,在拿到美国博士学位的第九天,回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34岁,他用3个“不能说”告诉妻子工作的变动,从此,消失整整28年,回来的时候,已是一个直肠癌晚期的病人;弥留之际,他仍嘱咐要在尖端武器研发方面努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罗健夫——微电子领域著名科学家,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图形发生器”“Ⅱ型图形发生器”,为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47岁英年早逝,被称为“中国式保尔”;

蒋筑英——用生命中最后近20年时光填补了光学镜头像质评价领域的空白,去世时年仅44岁,但其光学传递函数学科成果已在航空航天、地面测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空中,闪耀着一代代科学家奋力前行的夺目光芒。

从“东方红”跃然于世到“墨子号”飞向太空,再到“复兴号”风驰电掣、C919大飞机划过长空……正是一代代科学家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情怀投身国家发展伟大事业,挺起了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自信脊梁,绽放出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精神力量。

梦想,为新时代燃烧——不断涌现的奋斗者,推动国家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标注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精神坐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

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正在前所未有地迸发出来。如何跑出创新“加速度”,攀登发展新高峰,成为摆在新时代奋斗者面前的新课题。

“我们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乐而忘忧,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大国崛起,竞争无处不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为科技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鞭策着新时代的奋斗者向“无人区”挺进。

高峰就在这里!久居海外的黄大年看得分明: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国面对国际能源竞争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发展被西方禁运的地球深部探测技术装备更是当务之急!在夜以继日的拼搏中,中国终于实现了深探领域的跨代发展!

从担任“863”项目首席专家,到提出“红蓝军路线”,从设立吉林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学部,到万米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样机“地壳一号”横空出世……黄大年回国后,将生命最后7年全部投入科研攻关,收获了自己的梦想果实。

岁月见证,当一个科学家在最能作贡献的壮年投身科技前沿的大潮,把生命最绚丽的岁月献给祖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他有资格也有理由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

黄大年如此,钟扬也是如此。

当许多物种濒临消失,钟扬意识到:保存种质资源、盘点植物“家底”是一项战略性工作,对国家发展、人类命运意义非凡。

钟扬(右二)与西藏大学师生在西藏采集种子时在户外吃午饭(2007年8月21日摄)。新华社发

他瞄准了世界屋脊——西藏有将近6000个高等植物物种,却从来没有人进行过彻底盘点和种子采集。

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行走,对于一个身体康健的人已是挑战。而钟扬却在突发脑溢血后才一年,又一次出现在西藏大学的师生面前。

“他佝偻着背,身上还是那条磨得不成样子的牛仔裤,在拉萨地摊上买的,只花了29元。”回想那次的见面,师生们又一次泪落如雨。

在“生命禁区”找到植物界的“成功者”高山雪莲,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攀登到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16年间,钟扬行程超过50万公里,每年100多天在最偏远、最荒凉、最艰苦的地方穿梭。

壮志凌云!无论是挺进生态研究的“无人区”,还是“把地球变成透明”的誓言,钟扬与黄大年的梦想,都是服务于国家、领先于时代、傲立于世界!

“在中国做科学,像我这样的人挺多的……能让中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帮人在拼命,不是我一个人,一帮人全是这种心态,我们在一块儿可热闹了,这是一个群体。”

这是黄大年们的心声,更是新时代的潮涌!

当祖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怀揣民族梦想,手握科学利器,在世界最高水平的竞速场上,以弯道超车创下中国纪录。

2017年9月25日,正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落成一周年。就在10天前,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走遍了贵州大山里的上百个窝凼。乱石密布的喀斯特石山里,没有路,只能从石头缝间的灌木丛中,深一脚、浅一脚地挪过去。

为了做成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让“天眼”尽快建成启用,即便因肺癌做了手术,即使已进入人生倒计时,南仁东还在关心“天眼”进展,把自己殊死对抗的病魔称为“小病”。

24年,只做一件事。南仁东用他的生命,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中国高度。

壮志报国!黄大年、钟扬之后,仍有无数知名、不知名的科研工作者,前仆后继、奋勇向前,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洪流。

“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就要敢为天下先。”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说,以黄大年、钟扬等为代表的科技楷模和创新团队,在战略高技术、重大科技工程和前沿必争领域,创新争先、只争朝夕。

2017年6月,为期5年的“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中国载人深潜队伍正从一穷二白直指超越所有对手的7000米。”“蛟龙”号载人作业潜水器首席潜航员、“深海勇士号”载人作业潜水器副总设计师叶聪说:我们赶上了中国载人深潜“最好的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标注着中国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国际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单分子酶学的奠基人谢晓亮……一批“星”光熠熠的知名科学家正在融入民族史上罕见的人才回流潮,不断拥抱“中国机遇”,投身“中国梦”。

黄大年的生前好友、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王献昌说:“我们有幸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就让我们和大年一样,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科学之梦融入复兴伟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做出我们的贡献吧!”

铭记,是为更好的前行——新时代新起点,奋斗者的故事激励着后来者,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什么是天堂?有希望的地方。什么才能带来希望?种子,哪怕只有一颗。”

2018年4月,草长莺飞的时节。缅怀钟扬的原创话剧《种子天堂》在复旦大学首演。

“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当这句台词响起,钟扬穷其一生坚守的信仰,恰如一粒粒种子,正在人们心底生根发芽。

2017年9月27日,钟扬遗体告别仪式在银川举行,700多家单位和个人敬献的花圈从告别大厅一直排到门前广场,将这里变成一片花海。

和老人商量后,钟扬的妻子张晓艳做了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把138万元车祸赔偿金全部捐出,成立基金会,用来奖励上海和西藏的优秀师生。

“这是爸爸用命换来的钱,我们还是应该用在爸爸的事业上。”钟扬年仅15岁的小儿子,这样怀念着爸爸。

生命无法永恒,精神却能不朽。

2017年的冬天,钟扬在复旦大学指导的第一个藏族植物学博士、西藏自治区种质资源库主任扎西次仁出发采集种子;西藏大学教授拉琼等一批年轻学者担起了生态学学科建设的担子:“虽然困难,但我常会感到,钟老师就在前面引路。”

钟扬生前曾说:“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

吉林大学地质宫里,507室的明灯已经熄灭,隔壁的房间却仍旧灯火通明。

按照黄大年生前设计的战略规划,黄大年团队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地壳一号万米大陆科学钻探钻机已在大庆油田创造了6700米井深的新纪录,智能化重载荷物探专用无人机搭载平台已建成,航空重力梯度仪工程样机研制重点研发项目已启动……

黄大年事迹报告团成员、吉林大学党委统战部副部长任波说:“似一股清流,又如一盏明灯,黄大年与钟扬的故事,点亮了信仰之光,照亮了报国之路。”

“大写的人,纯粹的人,永远活在人们心里的人!”黄大年、钟扬的感人事迹令无数网友“泪奔”,更令亿万国人思考:这个时代,为何如此热切地呼唤奋斗?

因为,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惟奋斗者进,惟奋斗者强,惟奋斗者胜。

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不可能靠化缘要来核心技术;一个13亿多人口大国迈向现代化,更不可能靠“搭便车”改变命运。

爬坡过坎、滚石上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奋斗;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需要奋斗。

“在这艘驶向民族复兴的大船上,没有坐享其成的乘客、事不关己的看客,你,我,他,亿万中国人,都是划桨者、搏击者。”中国科学院大学2015级博士研究生崔开明说:“只有喊着同一个号子,朝着同一个方向,才能奋力驶向梦想的前方。”

铭记,是为更好的前行。

从校园到社区,从厂矿到军队,黄大年、钟扬的故事传遍四方。奋斗者的精神力量,正与新时代的使命召唤相辉映,鼓舞着更多人为梦想而拼搏,与时代同奋进。

平均年龄35岁的吉林大学黄大年团队,平均年龄34岁的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7岁的中国“天眼”研发团队……一张张鲜活的面孔,正是中国奋斗者英姿勃发、生生不息的写照。

“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激活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激发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奋斗成为社会风尚,让社会的活力充分释放,让创造的伟力竞相迸发。”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说。

黄大年、钟扬……仰望星空,奋斗者的精神之光熠熠夺目。正是这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我们的前行之路。

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3亿多中国人民发扬伟大奋斗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的澎湃力量,就一定能书写新时代奋斗者更加精彩的答卷!(参与记者 吴振东)

  • 最新游戏
  • 发表评论
手游排行 新游中心 热门专区 手机软件APP下载
网游排行榜 游戏攻略 网游下载 安卓软件APP下载
单机排行榜 手游礼包 单机下载 苹果ios应用下载
安卓排行榜 新游视频 手游下载
苹果排行榜